江苏吴江盛泽是怎样的地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22:00:17
江苏吴江盛泽是怎样的地方
江苏吴江盛泽是怎样的地方
江苏吴江盛泽是怎样的地方
盛泽镇位于江苏省吴江市,是我国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历史上以“日出万绸、衣被天下”闻名于世,有“绸都”的美称.地处太湖流域,沃野平展、湖荡密布、气候温暖、雨量充分,宜稻麦、宜蚕桑,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都.全镇面积118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区面积34.40平方公里 .全镇辖38个行政村、3个场队、10个社区居委会.盛泽镇是吴江市的经济重镇,尤其是工业经济在全市占较大份额.
目录
地理位置
气候特点
行政区划
镇名由来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关于丝绸产业集聚优势
产业配套优势
技术与装备优势
专业市场优势
投资环境优势
企业家团队优势
景点介绍先蚕祠
特色美食地理位置
气候特点
行政区划
镇名由来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关于丝绸 产业集聚优势
产业配套优势
技术与装备优势
专业市场优势
投资环境优势
企业家团队优势
景点介绍 先蚕祠
特色美食展开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盛泽镇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富饶的沪宁杭金三角中心,东连上海,西濒太湖,北依苏州,南接浙江,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苏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和江南大运河穿境而过,与沪宁、沪杭、沪苏浙高速公路、318、312国道和太浦河相衔接,交通十分便捷.[1]
编辑本段气候特点
盛泽镇地处太湖流域,湖荡密布,沃野平展,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宜稻麦,宜蚕桑,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都.[1]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盛泽镇辖20个社区和27个村. 社区:太平、里安、工厂、花园、荡口、桥北、新民、印染、新生、谭丘、盛虹、永和、茅塔、杨扇、蔬菜、盛渔、郎中、西白洋、谭渔、南麻 村:东港、红洲、圣塘、兴桥、群铁、前跃、幸福、黄家溪、北角、胜天、荷花、谭丘、双熟、人福、龙桥、溪南、北旺、南塘、坝里、大谢、桥南、永平、龙北、沈家、七庄、庄平、寺西洋.[2][3]
编辑本段镇名由来
盛泽镇(图一)
盛泽地处江浙两省的交界处,春秋时期是吴越两国的边城之地,故盛泽最早的地名叫“合路”.清乾隆《盛湖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盛泽古名合路.因春秋间吴越相争,而古檇里在王江泾,名射襄城,盛泽与黄溪皆边城之地,可为吴,可为越,难为分析,故名合路.后禾城(嘉兴)迁徙,是处化为青草,故(三国)孙吴时名为青草滩.至唐宋时仍名合路村.”根据此说来推断,既然唐宋时犹名“合路”,那么盛泽之名最早只能起于南宋. 关于盛泽地名的来历,有几种说法. 其一,“盛斌结寨”说.清同治《盛湖志》载:“汤豹处贮真斋笔记曰:‘明天启三年,耕夫锄地得南宋单升墓碑,称阡(迁)于澄源乡盛寨荡之漘.’豹处引《祥符图经》谓:‘吴赤乌初,盛斌结寨于此,故名.寨讹为泽,音近耳.’此说似确.”汤豹处是明末清初之盛泽名人,《盛湖杂录·汤豹处轶事》称其好吟咏,善鼓琴,书画尤工,其绘水之作被誉为“旷世仙笔”.他的笔记所载之事应该可信.[2] 三国孙吴240年(赤乌三年),吴大帝孙权命上大夫倪让、将军徐杰、司马领濠寨盛斌分拨地界建围、作田、屯兵,自青草滩筑寨至野和溪(即今黄家溪).后人称盛斌故址为“盛寨”,至于“盛寨”之讹传为“盛泽”,是因为“泽”与“寨”读音相近.从现有的史料看来,盛斌应该算是开发盛泽最早的一位先人了. 盛泽镇(图二)
其二,“盛章食邑”说.清乾隆《盛湖志》称:“宋南渡后,临安盛章以建都之所第宅丛集一廛,月数十金,遂迁吴江之二十都(亦有它志称迁一都).后论功封章为吴江开国伯,食邑于此,土田第宅在在有之.一都为盛庄,二都为盛家舍,四都为盛乌田,十七都为盛墩,其地(他)若盛家田、盛家廊、盛家汇,不一而足.而二十都其旧居也,东西连大泽,遂名盛泽;市东犹有盛家港、盛家荡,至今子孙犹居之.” 盛章,字如晦,临安人,南宋1187年(淳熙十四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敷文馆学士,后因功封为吴江开国伯,食邑于此.由于盛章在吴江一带拥有大量的田产,其子孙繁衍散居于城乡各处,因此留下了许多冠以“盛”字的地名.盛泽因东西两边都是大湖,故而名为盛泽,似乎也很说得通,但同治《盛湖志》认为:“盛泽因章得名,无可征考,姑从阙疑.” 其三,“望文生义”说.认为盛泽镇乡湖泊众多,“盛”者大矣、众矣,“泽”者水矣、湖矣,盛泽之名或源于水乡泽国之意.间或有人以为盛斌结寨屯田开发在前,盛章食邑于此繁衍在后,盛泽之名莫非暗指二“盛”之恩“泽”于民.当然,此说尚无“典”可据,只是一家之言罢了. 以上几种说法虽然都还难以确认,但是盛泽地名的出典似乎与盛氏有关联.时至今日,盛泽南境尚有盛家埭、盛塘村、盛家木桥等小地名,还有聚族而居的盛氏后人.[2][4]
编辑本段经济建设
盛泽镇(图三)
盛泽镇是江南地区的经济重镇,全镇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逾30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全镇拥有工业企业2000多家,商贸、服务企业7000多家,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9亿元,增长15%;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7.64亿元,增长9%;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86亿元,增长11%;工业应税销售520亿元,增长10.4%;注册外资13134万美元,到帐外资13052万美元,增长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84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为32.54亿元;单位GDP能耗下降5.8%, COD、SO2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和4.5%,经济总量在全国乡镇中位居前列. 盛泽镇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以后异军突起,迅猛发展,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迅速成长为全镇工业经济的主力军,1995年盛泽镇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乡镇企业示范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就体制的逐步完善,乡镇企业经营机制与产权指导的改革不断地深化,至2000年,镇村集体企业已基本完成改制,其中1个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并成功上市,其余改制形式主要是产权明晰、自负盈亏的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 盛泽镇(图四)
进入20世纪90年代.盛泽镇外向型经济蓬勃兴起,先后创办了60多家外商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出口创汇成倍增长,1993-2001年连续9年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五强乡镇和出口创汇先进单位.[2][5] 农副业是盛泽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加快农田基本建设布伐,连年实现稳产、高产,农业机械化程度逐不提高.多种经营发展迅猛,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建成驼鸟、特种水产、苗猪、蔬菜、蚕桑、苗木等种养基地数十个. 副工贸的持续发展,促进了经济全面繁荣,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镇供销、商业、金融、保险、餐饮、通讯、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发展迅速.[2][6]
编辑本段文化建设
盛泽镇(图五)
“科教兴镇”战略得到深入贯彻实施.一批科技成果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截止2008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8%.全镇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前幼儿入园率98.8%、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达到100%,高中段教育基本普级,投资4000万元、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盛泽中学新校园建成并通过了省点中学验收,形成盛泽中学、盛泽实验小学、中心幼儿园和成人教育中心等多个中心教育基地.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繁荣,每年一界的“中国盛泽丝绸文化节”弘扬了传统的丝绸文化,并进一步扩大了绸都的知名度.[2] 盛泽镇(图六)
同时,计划生育、人武工作、民政优抚、土地管理、文化体育、社会治安等各项社会事业得达到协调发展,党建、宣传、纪检、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塑造跨世纪盛泽人现象”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盛泽镇先后荣获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群众文化先进乡镇、体育先进乡镇、苏州市拥军优属模范乡镇、科普文明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1]
编辑本段关于丝绸
盛泽镇的传统纺丝
盛泽的丝绸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当地生产的“吴绫”就成为贡品;到了明清时期,这里出现了一批专业生产丝绸的作坊和进行丝绸交易的“绸市”,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重要工商业城镇,来自全国各地的绸商汇聚在这里采购丝绸,市面兴旺,会馆林立,盛泽很快就以发达的丝绸织造业和繁荣的丝绸贸易而名闻遐迩,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绸都.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曾对盛泽绸市的繁荣作了详尽的描述,而“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日出万绸,衣被天下”就是对当时盛泽的生动写照. 改革开放以来,盛泽的丝绸纺织业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形成一个规模庞大、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配套完善的产业系统,纺织业已成为盛泽经济的支柱,占据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90%以上.今天的盛泽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 盛泽的传统纺织产业由于现代技术的注入而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呈现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2]
产业集聚优势
国际纺织城
截止2008年盛泽镇拥有纺织工厂近2000家,纺织品贸易商行近6000家,拥有工业资产500余亿元,其中资产在3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家,超亿元的骨干企业80多家,形成一个以恒力集团、盛虹集团、吴江鹰翔化纤有限公司、江苏新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为龙头,在中国纺织业内颇具影响纺织企业集群.全镇拥有年产200万吨涤纶长丝与桑蚕丝、70亿米化纤织物和真丝绸的生产能力,是国内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基地.盛泽的纺织产业不断向邻近地区辐射,形成一个以盛泽为中心,包括江苏、浙江许多相邻乡镇的纺织产业基地,盛泽的产业集聚优势更趋突出.[2]
产业配套优势
全镇已经形成一条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等纺织制成品的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社会化分工明确,环环紧扣,这种完善的产业链分工既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又降低了成本,方便了客户.产品从以往较为单一的真丝绸和薄型化纤织物扩展到中、厚型化纤面料以及各类交织面料、棉织品、针织品等十余个大类、数千个品种,产业的门类日趋完善.同时,还形成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配套体系,这样完善的纺织产业配套体系全国少有,是盛泽纺织业能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技术与装备优势
分厂色环商区
盛泽纺织业的技术装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部分设备国际领先.拥有8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0万吨熔体直接纺丝生产线,主要设备从德国、日本等国引进,全镇拥有的8.5万台无梭织机中有三分之一是国际最先进的设备,织造无梭化率在国内遥遥领先.盛泽还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工人和技术、管理人才,而已经熟练掌握的许多关键技术,如熔体直纺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生产技术、真丝绸织造技术和无梭织造技术等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保证了盛泽生产的真丝绸、超细旦涤纶纤维和化纤织物在市场的竞争力,这是一个产业兴旺的必要条件.[2]
专业市场优势
创办于1986年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是盛泽纺织产业的龙头,也是国内最重要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之一.在4平方公里的商区内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300多家纺织商行,形成一个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于一体的庞大市场体系.市场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权威机构合作,创建了电子商务信息、纺织科技、外贸咨询、知识产权服务、产品检测等五大中心,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有力地促进了盛泽纺织业迅猛发展.2007年市场实现商品交易额538亿元,连续三年名列全国纺织品服装市场第一名.
投资环境优势
盛泽镇(图七)
盛泽是个移民城镇,自古以来就有重商务实的独特民风,开放包容性极强,“盛泽人不排外”是一份最好的招商引资广告.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亲商措施,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同时投入巨资建设一个纺织科技示范区,以完善的服务、优良的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引来了数以千计的外来投资商.共有30多个省市区以及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上万名纺织客商常驻盛泽经商,其中广东、福建、温州等三个地区的客商还建立了商会,他们为盛泽纺织业的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
企业家团队优势
盛泽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民营纺织企业家队伍,他们有资金实力,有管理经验,有市场眼光,有开拓魄力,有社会责任,是盛泽纺织业持续发展的最大资本.他们或来自纺织生产一线,或来自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多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跌打滚爬,开创出一番事业;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纺织产业大转移的关键时期,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筹集资金,引进先进装备和技术,乘势而上,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国际市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使盛泽一跃而成为中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民营经济已成为盛泽纺织业的主力军.[1]
编辑本段景点介绍
先蚕祠
先蚕祠(图一)
先蚕祠又名蚕花殿或蚕王殿,位于盛泽镇五龙路口.清道光年间盛泽丝业商人公建. 我国向有祭祀祖先和行业祖师的优良传统,先蚕祠就是祭祀蚕丝行业祖师的公祠,它还是盛泽丝业公所和农会的办事处所. 先蚕祠是古典庙堂式建筑,正面门楼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旁侧是八字形清水砖壁,朴素雅洁,再前过栅门是小广场,原是香客集散处.三座拱门正中竖匾为祠名,两侧上方分别书写“织云”和“绣锦”是为当年盛泽丝绸业繁荣的写照. 过门楼不远就是戏楼,戏楼两侧与厢楼相通,戏台朝北,下面的石板广场延至正殿前,场地开阔,可容万人. 正殿雄伟高敞,供奉中中华民族人方始祖轩辕、神农和嫘祖三座塑像,各位都知道轩辕就是黄帝,神农是我国的农业祖先,又称炎帝,通常所说的炎黄子孙就是他们两人的后代了.至于那位远古女子嫘祖是黄帝的妻子,是她教会百姓养蚕缫丝,可以说她是我国丝绸行业的祖师爷了.这在殿上“先蚕遗泽”、“衣被苍生”的匾额上表述得最清楚不过了.以往养蚕之前或养蚕期间,乡民到祠里去拜一拜,祈求神灵保佑,取得蚕茧丰收,实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以往先蚕祠里香火鼎盛.如今诸位虽然并不养蚕,到此只是参观游览,对祖先瞻仰一下,甚而鞠一个躬,实在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事.[2] 先蚕祠(图二)
正殿西南,月洞相隔是三上三下的议事厅,晚清民国年间盛泽大小丝行近百家,从业者千人,可以想象在此集会议事之盛况,议事厅前有水池曲桥,亭榭回廊,树石花卉,幽雅清逸,别有洞天. 小满戏照例第一天是昆剧,第二于(正日)及第三天是京剧,均邀请江南名班名伶登台.剧目都是丝业公所头面人物点定,上演的都是祥瑞戏,讨个吉利.凡剧情中有私生子或死人情节的戏目绝对禁演,因“死”、“私”与“丝”谐音,避讳,这与今人不喜欢有“四”字一样,趋吉避凶的心理状态确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旧时,祭拜蚕神的祠庙在江浙蚕区比比皆是,不过以盛泽先蚕祠最为恢宏壮丽,名闻遐迩.如今江南各地的类似祠庙俱已消失,盛泽先蚕祠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现已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弘扬丝绸和民俗文化并开发旅游资源,盛泽镇人民政府耗资200余万元人民币加以修缮,使之重放异彩.[2][7]
编辑本段特色美食
盛泽美食
盛泽镇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苏州菜肴.其特点是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因才施艺,四季有别.烹饪上擅长炖、闷、蒸、烧、炒,并重视调汤,保持原汁原味,风味清淡. 苏州气候温润,草木葱茏,有丰富的饮食资源.春秋时期,吴国贵族凭依丰盛物产,过着钟鸣鼎食、甘脂膏粱的豪华生活.秦汉直到明清,苏州一直是王室内廷食物的供应基地之一,香粳米、三破糯、洞庭红桔、南荡菱藕、碧螺春茶等都成为皇家贡品,而莼菜、鲈鱼成了牵动游子思乡,不惜弃官而归的盛名食品.千百年来,苏州食品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至今已有苏式菜肴、糕点、糖果、卤菜、蜜饯、糕团、名茶、炒货、特色调味品、特色酱菜等十个大类一千余个品种,使天下有“吃在苏州”之说.松鼠桂鱼、三虾豆腐、清蒸大蟹、鸳鸯莼菜汤、常熟叫化鸡等传统菜肴享誉中外.花色繁多、制作精良的糕点糖果与岁时节令关系密切,仅据《清喜录》记载,节令糕点就有二十八项之多;至于人生礼仪,诸如婴孩满月、新娘归宁、父老祝寿,糕点糖果更是不可或缺的吉祥物.苏州的风味小吃,同样脍人口.食俗厅陈列着“骆驼担”、苏式厨房的模型、小摆设――缩至方寸的炊具、餐具、厨房用品.并且在不同的季节,游客可以品尝到应时的苏州风味小吃.著名的苏式菜肴有:松鼠桂鱼、清汤鱼翅、响油鳝糊、西瓜鸡、太湖炖菜汤、翡翠虾斗、[8]荷花锦炖等.[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