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设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4:55:49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设计
一、 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目标和要求,参照教材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联系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制订集中、明确、适切的,有针对性、层次性的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是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重点呈现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表述时应尽可能地将三者加以整合.“明确”是指所制订的目标指向清晰,表述具体得当,要陈述可以观察到的学生的具体行为,说明产生这些行为的条件,以及指出评定行为的标准,以便操作和评价,例如字词学习,应具体到能认读识记哪些字,在什么条件下积累哪些词语并达到怎样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课文内容,应具体到了解什么内容,在怎样的条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样的程度.“适切”是指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并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制订重点精读课文的目标时,要注意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对要求学生独立阅读的略读课文,则不必各方面逐条罗列,选一、二方面作重点表述即可;在制订写作课目标时,可以从“观察”、“选材”、“表达”等方面加以具体表述,如提出“观察”的具体内容,从哪方面进行选材等. 情意目标的制订,应注意结合阅读内容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认识并认同相关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主体验,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在教学目标中使其显性化,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无痕化,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课的目标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知识积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备等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结合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年段目标作整体思考,使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有机结合.二、 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一) 分析学生情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是,究竟该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学情调查.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学情调查是新课程下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有意识地作过学情调查和预测,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关于学情调查的相关研究很少,可供参考的书目和资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优化教学、渐渐读懂学生,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作好学情调查.“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因此,学情调查不仅要调查学生的学习起点,还要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速度、自主行为能力、能力倾向、兴趣点、学习动机、情感态度的性格表现、情绪的性格表现、意志的性格表现,等等.新时期以来,我们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是让教师袖手旁观或是任其自然.相反,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学情是客观的,只要有教学、有学生,就有学情问题.与此同时,学情又是不断变化的.在教学活动中,时间过了,内容换了,难度改了,甚至天气变了,都会对学情产生影响.因此,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师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另一方面,学情的多样和多变,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了解和把握学情.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观察、访问,可以察言观色,可以举一反三,可以旁敲侧击,还可以检视他们的学习效果.总之,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去改变学情,使之调整到最为适宜教学活动展开的状态.(二) 组织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要重视设置问题情境,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二是要遵循思维规律,抓好感悟、理解、实践三个环节,精心创设突破难点、激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思维能力的学习情景;三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使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是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向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要指导学生提问的技能,培养学生由提出疏通性的问题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问题,再到提出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 具体从拼音方面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识字与学习汉语拼音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既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汉字,也能借助汉字的发音来学习汉语拼音的拼读,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与形之间的联系;加强汉语拼音的拼读训练,在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以及运用音序查字法查阅工具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独立拼读的能力;认识到汉语拼音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渐学渐熟的过程,可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适时地进行渗透、强化和巩固;不进行汉语拼音字母的抄默训练.(三)选择教学方法.1、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这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教师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2、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四)运用多媒体.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学《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多媒体为孩子播放了动画片,动画片的形式锁住了孩子的视线,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信息技术的有力“推销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进行学习.三、改进评价方式. 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考虑每一个学生的起点,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检测要注意体现日常性、选择性和开放性.注重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尊重学生个体读文的独特体验,重在激励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借助拼音认读汉字、查阅工具书的能力,不从默写音节,为汉字注音等角度去考查、评价学生.二年级时进行相关的汉语拼音的验收.一二年级识字能力的评价,应将平时的学习与阶段性检测结合起来,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能认读所学汉字的60%为合格,达到80%即为优秀.写字能力的评价,重在写字态度和习惯,以及书写的规范.阅读能力的评价,重在检测学生基础积累,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句义能力,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比较流畅表达的能力等.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重在鼓励学生说话的自信心,以及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清晰性,不重表达技巧.写作能力的评价,二三年级从能根据图画内容、阅读内容写清楚几句话逐步做到能根据图画内容、所提供的话题、情景、相关词语写清楚一段话,做到句子连贯,意思清楚;四五年级从能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受感动的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逐步做到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将自己感兴趣的、受感动的生活内容生动地描写出来,能反映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以上我所谈到的仅是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不成熟的观点.相信只要我们每个教师精心专研,细化教学环节,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超越,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一定会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坚实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