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刘秀帝是怎么重复汉朝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3:44:43
汉刘秀帝是怎么重复汉朝的?
汉刘秀帝是怎么重复汉朝的?
汉刘秀帝是怎么重复汉朝的?
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刘秀与其兄刘縯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组成舂陵军.地皇四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刘玄北都洛阳后,刘秀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此后,刘秀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动.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编了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扩充了实力,因此,关西称刘秀为铜马帝.不久,与更始政权彻底决裂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立刘秀为萧王,派使者召他去长安.耿弇对刘秀说:“如今刘玄当皇帝,山东(指崤山以东)诸将各干各的,刘玄的皇亲国戚在长安横行霸道,百姓反而怀念王莽,由此可见刘玄必败.应当由您来定天下.”刘秀很欣赏这一建议,于是托词河北未平而不去长安,从此同刘玄分手.随后,耿弇协助刘秀镇压铜马、青犊等农民起义军.刘秀称帝后,授建威大将军、封好畴侯,率部击败邓奉、延岑等割据势力.建武二年(公元26年),耿弇向光武帝请求攻齐,并保证平齐.五年,奉命讨伐齐地的张步.以剧县(今山东昌乐西)为都城的张步命其将费邑率军驻历下(今山东济南),分一部驻祝阿(今济南西),在泰山至钟城(今泰山北)一线列营数十,准备迎击耿弇.耿弇避开张步的泰山防线,渡过黄河,进攻祝阿,破城前网开一面,让守军逃向钟城.钟城守军也跟着溃逃,费邑命其弟费敢退守巨里(今属济南).耿弇兵临巨里城下,命令加紧准备攻城器械,扬言三日后攻下巨里.又在从历下至巨里的道路旁坡地设伏兵,准备围城打援.三日后,费邑果然来援.耿弇闻讯大喜,率部居高临下袭击援军,阵斩费邑,取其首级向巨里城内示威.费敢及其部属吓得弃城逃归剧县.耿弇将守军四十余营垒全部攻占.张步令其弟张蓝率精兵两万守西安(今山东淄博东北),另派万余人守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 .耿弇进军西安和临淄之间的画中.西安城小而坚,临淄大而难守.耿弇扬言五日后攻西安,到时却突然袭击临淄,半日而下.张蓝弃西安而撤回剧县.张步见临淄一失,剧县难守,便集中 20万军队进行反攻,想乘耿弇立足未稳,收复临淄.耿弇闻讯后上书已到达鲁(今山东曲阜)的光武帝说:“臣据临淄,深沟高垒.张步从剧县来攻,疲劳饥渴.欲进,诱而攻之,欲去,随而击之.臣依营而战,精锐百倍,以逸待劳,以实击虚,旬日之间,步首可获.”随即派一支部队到淄河引诱张步来攻.张步追至临淄东门外,耿弇乘其与守军激战时,自率精兵侧击张步营垒,予以重创.战斗中,有流矢射中耿的大腿,耿挥刀断矢,继续战斗.第二天,耿弇得知张步要撤,事先设伏兵于张步的退路,掩杀张步军,一直追到钜洋水(今山东寿光西).此时,光武帝来到前线慰劳,大会群臣说:“过去韩信破历下,现在耿将军攻祝阿,这都是齐地的西面,功劳相当.但韩信袭击已降,耿将军独拔劲敌,其功又难于韩信.三年前耿将军就下此决心,可谓有志者事竟成.”会后,耿弇继续追击张步,迫使张率10万人投降.耿弇战功卓著,先后攻克46郡300余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于鄗(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刘秀打败了赤眉农民军,控制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建武六年统一了关东,使河西的窦融归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后平定天水、巴蜀.经过12年时间,刘秀终于完成了统一事业.东汉政权建立后,立即出动大军渡河南征.首先是扫荡更始政权在各地的残余势力,然后集中主力镇压赤眉军.建武元年八月,攻取洛阳.这年十月,刘秀由河北至洛阳,遂定都于此.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天,邓禹率部到达关中地区,趁赤眉军撤离长安到扶风(今陕西兴平)的时机进入长安.不久,赤眉军复还长安,击败邓禹军,迫使其撤出关中.但这时赤眉军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关中地区的豪族地主结成营垒,负隅顽抗;另方面,关中又接连发生灾荒,粮草供应非常困难.赤眉不得已再度撤离长安,决意引兵东归.不料在东归途中陷入汉军的重围之中.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正月,光武以邓禹屡战败绩,乃命偏将军冯异为征西大将军,代邓禹总统诸军;又命邓禹率军与冯异会合,在崤山(今河南渑池以南)一带布防,狙击赤眉军.崤底(今河南渑池西南)之役,赤眉军大败,损失八万余人.余众十余万人南走,在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附近陷入重围.光武“自将征之”,赤眉忽遇大军,非常惊震,乃遣刘恭乞降. 镇压农民起义后,东汉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进攻南北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从建武五年至十二年(公元29—36年)之间,陆续消灭掉渔阳的彭宠,南郡的秦丰,梁地的刘永,齐地的张步,卢江的李宪,东海的董宪,汉中的延岑,夷陵的田戎,陇西的隗嚣,安定的卢芳和巴蜀的公孙述,重建统一的刘汉封建政权. 此后,为了巩固新建的东汉封建政权,光武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和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