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写作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18:45:54
望岳春望石壕吏写作背景望岳春望石壕吏写作背景望岳春望石壕吏写作背景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望东岳泰山背景: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写作背景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写作背景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写作背景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望东岳泰山背景: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该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咏华山一首背景: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
  《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杜甫从鄜(fu)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石壕吏》创作背景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潼关、石壕,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当时唐王朝集中郭子仪等九节度使步骑二十万,号称六十万,将安庆绪围在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不要分就劳烦给个最佳回答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