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苗是那三苗"三苗"指的是“三”个还是一个称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8 04:37:44
三苗是那三苗"三苗"指的是“三”个还是一个称呼?
三苗是那三苗
"三苗"指的是“三”个还是一个称呼?
三苗是那三苗"三苗"指的是“三”个还是一个称呼?
三苗是一个地名,是一个称呼.三苗,与欢兜、共工、鲧合称为“四罪”.《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中记载,“欢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公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卫,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在此引用解惠全、张德萍的译注:“欢兜曾举荐共工,尧说‘不行’,而欢兜还是试用他做公师,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曾举荐鲧去治洪水,尧说‘不行’,而四岳硬说要试试看,试过后却没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为不适宜.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想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欢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大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都悦服了.”这也许就是三苗被迁的原因,也是历史上对三苗的一种说法.在中国传说中“三苗”是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主要分布在洞庭湖(今湖南北部)和彭蠡湖(今江西鄱阳湖)之间﹐即长江中游以南一带.梁启超认为﹐三苗的苗就是蛮﹐系一音之转﹐尧舜时称三苗﹐春秋时称蛮.黄帝时﹐三苗部落参加过九黎的部落联盟﹐有的文献说三苗是“九黎之后”.尧时﹐三苗作乱﹐尧发兵征讨﹐作战于丹水(今丹江)﹐打败三苗.三苗可能在这时参加了尧的部落联盟.有文献说三苗的首领驩兜是“尧臣”﹐被称为“诸侯”.后来﹐三苗不服﹐多次为乱﹐尧遂将他们的一部分人众流放到西北的三危山﹐将其首领驩兜流放到崇山.舜代尧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三苗不服﹐舜乃整军振旅﹐没有经过战争而臣服了三苗.禹时﹐三苗不服﹐禹与三苗进行了一场历时70天的大战﹐大败苗师﹐从此三苗衰微下去.此后﹐史籍中不再见三苗的活动.最近几十年以来有的学者认为﹐现代的苗族就是三苗的后裔.章太炎﹑吕思勉等与此看法不同﹐认为现代的苗族与三苗无关.当禹的夏部落联盟跨入奴隶社会时﹐三苗已有“君子”﹑“小人”之分﹐开始有了阶级分化.有的文献记载三苗 “惟作五虐之刑”﹐最早发明了刑罚.三苗有“髽首”的习俗﹐即把麻和头发合编成结.传说时期南方氏族部落集团.又称“三毛”﹑“有苗”﹑“苗民”.分布在“江﹑淮﹑荆州”“左洞庭﹑右彭蠡”之地﹐略当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一带.学者多认为与今苗瑶民族有远源关系.《山海经》说:“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汉魏学者多言三苗是以蚩尤为君的九黎部落後裔﹐则三苗可溯源到黄帝时的蚩尤.今世苗族传说中还可找到关于头﹑蚩尤的史影.文献载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应是有八十一个氏族.他们以金作兵﹐勇敢善战﹐威震天下﹐曾与炎帝﹑黄帝两部落集团进行战争﹐被黄帝杀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三苗北向发展虽然受阻﹐但在尧﹑舜﹑禹时期仍为华夏集团劲敌.尧曾与三苗战於丹水一带﹐并将其部分人放逐於三危﹐舜也曾对三苗进行分化迁徙﹐并终因南征三苗﹐死於苍梧﹐连尸骨也未运还.因而禹不能不再次征伐三苗﹐乘天灾人祸同时降临三苗之机﹐大败苗师﹐三苗从此衰微.在历次战争中﹐不少苗民沦为奴隶﹐“子孙为隶﹐不夷於民”﹐被强制劳役.这些苗民的後裔﹐也是形成汉族的先民之一.《六韬》说:“尧伐有苗於丹水之浦”﹐《吕氏春秋召类》则说为“尧战丹水以服南蛮”.可见三苗又被称为南蛮﹐夏商以後便统一用“蛮”进行记述﹐而不再见“三苗”的记载了.也有学者认为古书中的三苗本在北方﹐与後世的南蛮无关.地名:三苗 在湖南岳阳、湖北武昌及江西九江一带地.《书禹贡》:三苗丕叙.《史记正义》:吴起云,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今江州鄂州岳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