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松在做“连接串联电路”的实验中,不慎把电路中一个灯泡的玻璃打碎了.此时,她惊奇的发现:这个小灯泡几乎不发光,可另一个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小松对此产生了疑问:1.玻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6:38:31
1、小松在做“连接串联电路”的实验中,不慎把电路中一个灯泡的玻璃打碎了.此时,她惊奇的发现:这个小灯泡几乎不发光,可另一个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小松对此产生了疑问:1.玻璃
1、小松在做“连接串联电路”的实验中,不慎把电路中一个灯泡的玻璃打碎了.此时,她惊奇的发现:这个小灯泡几乎不发光,可另一个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小松对此产生了疑问:
1.玻璃碎了以后,小灯泡仍有电流通过,灯丝却几乎不发光,那么玻璃外壳究竟起什么作用呢?请说出你的看法.
1)灯泡外壳破碎,由于散热使灯丝温度降低,达不到白炽状态而无法发光,所以玻璃壳的作用是减少散热,使灯丝温度可达到白炽发光的程度.
但是我(本人372823202)认为
在小灯泡外壳打碎后,使灯泡空气流通,灯泡内的钨丝由于温度比较高被氧化,烧断,另一个灯泡不可能亮,更不用说更亮了.
请各位大虾帮帮忙给出理由.最佳的很好我会额外悬赏财富.
我(本人372823202)认为这道题有些问题,灯丝应在一瞬间氧化了。
1、小松在做“连接串联电路”的实验中,不慎把电路中一个灯泡的玻璃打碎了.此时,她惊奇的发现:这个小灯泡几乎不发光,可另一个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小松对此产生了疑问:1.玻璃
你所说的:“在小灯泡外壳打碎后,使灯泡空气流通,灯泡内的钨丝由于温度比较高被氧化,烧断,另一个灯泡不可能亮,更不用说更亮了.”有道理,这是必然发生的最终结果.
但是,如果灯丝通过的电流较小,在灯泡外壳打碎以后,有可能短时间内钨丝产生的热烈不足以把灯丝烧断,则会出现另一个灯泡更亮的现象(因为被打破的灯泡电阻下降).另外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就是“灯泡外壳打破以后这个小灯泡几乎不发光”,这说明了灯泡外壳打碎以后钨丝得到了很好的散热,钨丝温度相对较低,则不会把它烧断.
如果按这道题的条件,这道题没问题,因为题目里面描述了被打破的灯泡几乎不发光,所以可以看出灯丝的温度应该很低,不会瞬间把灯丝烧断.不过时间过久以后必然会烧断.
从你的提问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比较喜欢思考钻研的学生,还有哪里有疑问欢迎跟我探讨.
灯泡的外壳是密封的,已把空气给抽出去了,不然里面有空气(也就有氧气)的情况下,灯泡工作时在高温下灯丝立即就会烧断的,
下次做实验的时候敲碎一个就知道了
我想的和你一样 玻璃碎了会氧化
灯泡是因为有外壳的存在才使热量无法散失,才导致温度升高达到白炽状态的,而外壳破损后,热量在通电后一边产生,一边散失,电路仍然是通路,但是破损的灯的灯丝温度无法升的过高达不到白炽,无法发光,但是温度低的灯丝电阻较小,串联后,由于分压关系与电阻有关,所以另外一个灯分的电压变多,导致功率变大,变亮...
全部展开
灯泡是因为有外壳的存在才使热量无法散失,才导致温度升高达到白炽状态的,而外壳破损后,热量在通电后一边产生,一边散失,电路仍然是通路,但是破损的灯的灯丝温度无法升的过高达不到白炽,无法发光,但是温度低的灯丝电阻较小,串联后,由于分压关系与电阻有关,所以另外一个灯分的电压变多,导致功率变大,变亮
收起
串联电路,电流相同。
玻璃外壳作用:是隔绝空气,与外界形成真空,防止钨丝在高温下氧化。并非减少散热。
当暴露在空气下时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阻值减小,电流增大,所以另一灯泡更亮
灯泡里面好像有什么气体
不会的 因为钨丝的熔点很高在2000+℃ 被氧化的可能性很小 这个还跟电路的连接方式有关 如果电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那么一个小灯泡破碎了 还有个小灯泡就不会亮了 如果电路是并联的 那么即使一个小灯泡破碎了 对还有一个小灯泡都不会有影响的 此题有些问题 但我没看出来 不好意思啊...
全部展开
不会的 因为钨丝的熔点很高在2000+℃ 被氧化的可能性很小 这个还跟电路的连接方式有关 如果电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那么一个小灯泡破碎了 还有个小灯泡就不会亮了 如果电路是并联的 那么即使一个小灯泡破碎了 对还有一个小灯泡都不会有影响的 此题有些问题 但我没看出来 不好意思啊
收起
以上说法皆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钨丝被氧化是必然的!但其有一定过程,不是马上就氧化而烧断的!首先是表面被氧化,到被烧断要经历一定时间,至于要多长时间,你可以自己去测。所以答案更符合题意要求。
确实有问题.
首先得出玻璃壳的作用是减少散热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它首要的作用仍是隔绝空气.
现实生活中的灯泡,无论大小,一碎即烧.
如果确有题中所说情况
我猜想一种可能是打碎的灯泡的同时使灯泡里的挂灯丝的铜线短路.
在白炽灯中,钨丝并没有被氧化消失
灯泡中充的是惰性气体N2,并没有O2
W只是高温下升华了而已,冷却后重新沉淀在钨丝和灯泡内表面上
如果在有氧环境下,高温加热钨丝会被氧化,钨块也会
生成WO3在850℃以上即升华呈气态
跟W单质的熔点3000+℃、沸点6000℃不能比的
我同意你的说法。有可能是钨丝高温氧化变细,导致阻值变小。
这样发热就少...
全部展开
在白炽灯中,钨丝并没有被氧化消失
灯泡中充的是惰性气体N2,并没有O2
W只是高温下升华了而已,冷却后重新沉淀在钨丝和灯泡内表面上
如果在有氧环境下,高温加热钨丝会被氧化,钨块也会
生成WO3在850℃以上即升华呈气态
跟W单质的熔点3000+℃、沸点6000℃不能比的
我同意你的说法。有可能是钨丝高温氧化变细,导致阻值变小。
这样发热就少了,当它热量降低了,导致温度达不到氧化的温度。
这样就没有烧断
收起
第一,要知道,灯泡里的灯丝是钨金属,长时间通电的话,会氧化,最后就会断。外面的玻璃其实就是一堵墙,把灯泡里的空气抽干,加入点氮气,防止灯丝因和氧气反应而过分老化、烧断,增加了灯泡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