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带回了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1:40:31
郑和下西洋带回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带回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带回了什么
永乐十三年(一四一五),东非麻林国(今坦桑尼亚基尔瓦基西瓦尼)因郑和使团的来访,遣使牵着一只麒麟即长颈鹿来到北京向永乐帝进献.著名郑和研究专家郑一钧称,此事在当时被认为是郑和下西洋的一大政绩,体现了明初对海外诸国外交方针已初步实现的重大事件,受到了朝野和民间的广泛称颂,迎接麒麟的仪式盛况空前.
郑一钧介绍说,麒麟在非洲只是寻常动物,在中国却千载难逢,且中国视麒麟为瑞兽,赋予神秘色彩,据说只有太平盛世才会出现.更何况这麒麟是当时视为位于“际天极地”之远方国家麻林所献,是明王朝声威与德望远被四海的象征,所以,当麻林国使者来献麒麟之际,整个明朝宫廷都轰动了.朝廷官员们对于非洲贡使游行展示的珍奇动物,“莫不引领快睹,顿足骇鄂,以为希世之罕闻,中国所未见”.
郑一钧描述说,在麻林国使者进京那天,明成祖朱棣亲往奉天门主持欢迎仪式,文武群臣竞相祝贺:“陛下圣德广大,被及远夷”.诏翰林学士沈度写了一篇《瑞应麒麟颂》,并将此文以工笔小楷抄在图上,又命宫廷画师画下麒麟图像.六百年过去了,这幅《明人画麒麟图》仍然完好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画库中,为所贡麒麟留下最真实的记录.大臣夏元吉撰写了一篇《麒麟赋》,文中描绘道:“丰骨神异,灵毛莹洁,霞明龙首,去拥凤臆.星眸眩兮昆耀,龟文灿兮煜熠.牛尾拂兮生风,麇身动兮散雪,蹴马啼兮香尘接腕,耸肉角兮玉山贯额.”
麻林贡麒麟所受到的重视,难免在中国朝野和民众中激起一阵“麒麟热”.郑一钧考证,郑和的船队除多次到东非诸国访问,促使各国前来贡献麒麟外,更不遗余力地自行搜购.郑和第五次出使回程时,忽鲁谟斯(今伊朗荷姆兹)的使者也牵来了麒麟.永乐十九年(一四二一),郑和六下西洋,这次外国未贡献麒麟,但从阿丹(今亚丁)买到一只,于翌年带回中国.宣德六年(一四三一),郑和的第七次下西洋,再次买回一只麒麟.
郑一钧认为,献麒麟是中非传统友谊最好的见证.从麒麟可以看到中国与非洲诸国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郑和下西洋把中国与非洲各国间的传统友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麻林等国遣使来中国贡献麒麟,是郑和下西洋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显示出郑和使团首次对东非沿岸国家所进行的访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其时正值永乐朝鼎盛时期,郑和使团对东非诸国的成功访问,成为明朝盛世在海外关系上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完)
还有一篇: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孟子》等儒家著作中,就有关于麒麟的记载.如《孟子·公孙丑上》中就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的记载.说明麒麟只不过是一种走兽而已;在《春秋·公羊传》中更提到鲁哀公十四年在西郊大型狩猎中,曾猎捕得麒麟,可见确有麒麟这种动物.根据《拾遗记》记载,孔子诞生时天降麒麟吐王书,圣人的命运为王侯之种,但由于生不逢时,始终没有当上真正的王侯,故在《春秋·公羊传》中有孔子泣麟之说,所以后人将《春秋》又称为《麟经》.由于这种动物很少见,后来就逐步神化起来,原来在汉代的画像石中,麒麟的造形还是鹿身,头上长了一只角,拖着一条长尾巴,到了后代就越画越神奇了.
到如今在我国佛寺、画屏或雕刻上,麒麟变成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其形状怪异,头象画龙,颈下有须,头上有角,体青口红,身披鳞甲,脚踏祥云,有的还长有翅膀,能腾云驾雾.它和龙、凤、乌龟合称“四灵”,是四种象征吉祥的动物.这四种动物除乌龟外,其他三种动物,一般学者均认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动物.其实走遍世界各地动物园也不可能有这种动物.如果世界上没有这种动物,那么民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传说和记载呢?
近年来,笔者曾翻阅群书,最后从动物的形态学、生态学和产地、名称等多方面考证,终于弄清了我国古代的所谓“麒麟”动物,实际上是指“长颈鹿”而言,只是由于时隔多年,产地遥远,以至讹传讹,再加上掺入臆测和联想,才被画成这副怪模样.其主要根据有四方面十七点,当否?仅供学术研究参考.
第一,先从麒麟形态记载方面来考证:根据《明史?外国传》记载:
“麒麟前足高六尺,颈长丈六尺有二,短角,牛尾,鹿身”.
而长颈鹿为哺乳纲,偶蹄目,长颈鹿科动物,
(1)《明史·外国传》记载,麒麟“鹿身”,说明身体象鹿,而长颈鹿也像鹿,而麒麟两字也为鹿字旁;
(2)长颈鹿的最大特点是头颈很长,而麒麟“颈长丈六尺有二,只有长颈鹿颈这么长”;
(3)长颈鹿是陆地上体形最高的动物,雌体高3米,雄体高约5米,而麒麟“前足高九尺,后足高六尺”,这不但体高相近,而且前后足高低差距也很相似:
(4)长颈鹿雌雄都有一对外包皮肤和茸毛的小角,则麒麟亦生“短角”;
(5)长颈鹿尾端具有一束长毛,而麒麟也有一条尾巴如“牛尾”;
(6)长颈鹿遍体俱黄棕色斑纹,毛隐若鳞,远看很像身披鳞甲,而民间常吧麒麟画成全身鳞甲的动物.世界上再没有一种动物是这般模样了.
第二,再从麒麟生态记载方面来考证:
(1)根据《毛诗陆疏广要》中记载,麒麟“有蹄而不踢人,有角而不触人”,是一种性情非常温驯的动物,而长颈鹿以植物叶为食,也属食草动物,一般食草动物都是比较温驯的,长颈鹿也是一种性情非常温驯的动物.它胆子很小,人们只要没有危害它的行动,不侵犯它的身体,它从不主动攻击人,当然也不会踢人.
(2)再从另一些古书上记载:“麒麟不会吠叫,而奔走极速,日行千里”这也很像长颈鹿的性能,长颈鹿缺乏声带,是从不发叫声的“哑巴”;
(3)长颈鹿每小时能跑60里以上,也可说是“日行千里”的动物,这与古书记载麒麟的跑速完全相同.
第三,再从麒麟的产地方面来考证:
《明史?外国传》中记载:
(1)榜葛刺遣使来朝贡方物,后嗣王遣使奉表来谢贡麒麟及名马方物;
(2)又据永乐十九年中,有官周姓者,往此市得猫眼(宝石)重二饯许,珊瑚树高二尺者数枝,又大珠、金珀诸色雅姑异宝,(有)麒麟、狮子、花猫、鹿、金钱豹、驼、鸡、白鸠,以归他国所不及也,蔬果畜产咸备,独无鹅、豕二者.麒麟颈长丈六尺有二等;
(3)又有“正统三年贡麟麒,百官朝贺”的记载.可见实有其物,并作贡物献我国王;
(4)其产地有狮子、豹子、骆驼等,而长颈鹿产地也有狮子、豹子等;
(5)同时麒麟产地“男女勤于耕织,容体皆黑”,即面部和身体皆黑,为非洲黑种人也.这与长颈鹿的产地非洲相同,由于非洲离我国很远,当时许多人都没有看到麒麟原物,只根据一些传说和记载,才画成这么一副怪相.
第四,最后从麒麟名称方面来考证:
(1)实际上在长颈鹿非洲当地,如索马里共和国,当地人民称长颈鹿为“gen˙”,读音为“其丽”,这与麒麟的读音非常相近;
(2)而欧美各国的现代语中,长颈鹿的名字也是从阿拉伯语“Zourafa”而来,读音为“其拉发”,前半部分也与麒麟很相近;
(3)其实根据(详解日汉辞典)记载,麒麟日语为“きリん”,即指偶蹄类动物长颈鹿,日本是最早把长颈鹿称为麒麟的国家,至今日文中还沿用这个名字.
根据以上麒麟和长颈鹿的形态学、生态学和产地、名称等四方面十七点来考证,我国古代民间所称的“麒麟”即为哺乳纲,偶蹄目,长颈鹿科动物长颈鹿(Ciraffa camelopardalis)无疑.又名其丽(索马里)、其拉发(欧美各国)、麒麟(日本).该动物颈很长,故名长颈鹿.是陆生最高动物.雌雄都有小角.眼大而突出,位于头顶上,适于远瞩.尾端具一束长毛,全身斑纹,奔跑很快.以植物叶为食.妊娠期420~450天,每胎产1~2仔.分布非洲各地.是一种极珍贵的保护动物和观赏动物.(原载中国农业考古中心主编《农业考古》2002年第1期,国内外公开发行;冯洪钱编著《兽医本草拾遗》考注类第1064节888页;《温岭日报》2004年5月19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