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度,半坡,大汶口原始家畜饲养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15:18:41
河姆度,半坡,大汶口原始家畜饲养业
河姆度,半坡,大汶口原始家畜饲养业
河姆度,半坡,大汶口原始家畜饲养业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和复原图
骨耜是用动物肩胛骨加工制成用于翻地掘土用的复合工具.
河姆渡遗址大量骨耜的出土说明当时的人类已开始在农业生产中推行耜耕技术经过耜耕的土地土质结构疏松、肥沃可以增强耕作效果提高产量.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 这是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和陶羊.
这头陶猪猪头肥大腹部下垂四肢短小呈现出奔跑的样子.猪的前身和后躯的比例大约为1:1介于野猪和现代家猪之间. 画面上的陶羊昂首匍匐一付饱食后悠然小憩的样子十分逗人喜爱.
在半坡和河姆渡等遗址均出土了大量的狗、鸡、猪、羊的遗骨有的地方还发现了圈栏加之陶猪、陶羊的出土充分地说明这时侯的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了原始的畜牧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 和草顶井架复原图 这是根据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水井遗迹复原而成的.河姆渡水井遗迹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水井遗迹说明河姆渡的远古居民已经知道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他们对水的饮用要比以前方便多了.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 猪纹陶钵 这是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是河姆渡人用来盛放食物的食具.
这件陶器比较原始但是上面刻的猪的形态逼真它是中国最早用猪的形象作为装饰的陶器.更难得的是此猪形象介于野猪和今日家猪之间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开始驯养家畜.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榖 这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已经灰化了的稻谷.它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学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 这是1955年在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盆高16.7厘米口径39.7厘米由细泥制成.盆内绘有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和鱼纹人面为圆形头顶为三角形发髻.人面鱼纹采用大胆、夸张的构图手法图案简洁明快十分漂亮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绘有这类人面鱼纹的彩陶盆已成为半坡文化的典型标记.
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陶 盆 这是1953年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色鱼纹陶盆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该盆高17厘米口径31.5厘米.画面上的鱼圆眼张口露齿扬鳍神态十分逼真、活泼生动地反映了半坡氏族与渔猎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其彩陶的烧制技术.
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和骨锥 半坡的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了原始的纺织业.他们用纺轮把麻纤维捻成线织成麻布然后再用骨锥等工具把兽皮和麻布缝合起来穿上了比较象样的衣服.很显然半坡氏族的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瓶 这是半坡人从河水中取水用的尖底瓶.1953年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
该瓶高41厘米上口径5.8厘米其特点是小口、短颈、粗腹、尖底腹部两侧一对环耳用于穿绳.空陶瓶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滴水不漏.
在生产力还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半坡人能够创造出如此科学的生活用具充分显示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
这是根据半坡村落遗址内的房基、残存的土墙和深入到地下的柱洞推测、复原的房屋形象.
半坡人的房屋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每座房屋有十几到二十几平方米一般都是半地穴式的并以坑壁作墙基房屋比较耐用并能抵御一定的风雨.这些遗迹的发现反映了半坡人定居生活的情景.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 在半坡遗址出土的窑穴和陶罐中发现了大量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它生动地说明我国早在5000年以前就已经因地制宜在黄河流域开始种植粟而且还在村落的附近种植蔬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农业和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半坡遗址出土的骨制箭 头、鱼叉、鱼钩 这是半坡人使用的渔猎工具.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情况下打猎和捕鱼仍是当时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大汶口文化彩陶
大汶口遗址的黑陶背壶 这是大汶口文化典型的黑陶制品是一种盛水器皿系上绳后可以背在身上很便于携带.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器 这是在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白陶罐.白陶器物是大汶口文化制陶业的又一新品种它是选用一种比较纯净的粘土烧制而成的. 图中的白陶背壶腹部有耳系上绳子后可以手提、肩背很便于携带.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骨矛 、石矛及复原图
随着父系氏族公社后期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出现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战争也频繁发生武器也有所改进.这是在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武器——骨矛、石矛.
大汶口遗址的墓葬
这是大汶口35号墓是一座三人合葬墓.墓中男子是墓主旁边是女子和幼童.三人同时埋葬但是随葬物品主要放在了男子的身边.
这表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居民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并且出现了私有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