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下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3:52:58
简介一下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简介一下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简介一下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的中枢制度.三省指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唐初,以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共议国政,行使宰相的职务.因李世民即位前曾任尚书令,以后此职虽设而不任人,左、右仆射遂为实际的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同为宰相.后因三省长官品位崇高,不轻易授人,中书令、侍中也不再常设.官虽不设,宰相却不可缺员,唐太宗特置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号,高宗以后这些名号逐渐统一、固定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凡以本官加带此类头衔的官员,即为宰相.但这些作宰相的人本官品位都不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唐朝宰相平时讨论军国大事的场所是政事堂,即宰相的总办公处.政事堂开始设在门下省,后来迁到中书省,唐玄宗时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决策国家大事.参加政事堂会议的人开始为三省长官,后来由皇帝指定参加政事堂会议行使宰相职权的人,以本官加“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衔,后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宰相权力分于三省,宰相又由品位较低的官员充任,并且协同议事;各省分工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了办事效率,封建统治机构日益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