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财富还)是包袱语文课上要进行辩论(估计要一节课,正规辩论格式),本组辩题(不幸)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包袱,希望高人给出一些思路和资料.视满意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19:42:26
辩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财富还)是包袱语文课上要进行辩论(估计要一节课,正规辩论格式),本组辩题(不幸)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包袱,希望高人给出一些思路和资料.视满意程
辩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财富还)是包袱
语文课上要进行辩论(估计要一节课,正规辩论格式),本组辩题(不幸)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包袱,希望高人给出一些思路和资料.视满意程度加分.
来源是庞朴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与辩论关系最大的一部分如下:
财富和包袱
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也不忍设想的.因之,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该是不为过分的.
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人们思想、束缚人们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因之,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并认为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班剥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非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和虫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绝裂.
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
辩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财富还)是包袱语文课上要进行辩论(估计要一节课,正规辩论格式),本组辩题(不幸)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包袱,希望高人给出一些思路和资料.视满意程
你的提问质量很高,看得出你很认真,先替你加油.劣势辩题不用怕,因为怕了也没用,哇哈哈哈哈.
这种命题方式不是特别严谨,存在双重命题的嫌疑.正规比赛一般不采用双重命题.
双重命题就是有两个不同的战场,可以拆成两个部分来打,比如这个辩题
其实就是一、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二、文化传统(是财富还)是包袱
辩论赛领域任何近义词都是有很大的区别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就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打这场比赛相当于你要准备两场比赛的资料工作量很大很大.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还有名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指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这就是文化传统所起到的作用.
文化传统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每天吃饭我们使用的是筷子;而在美国,他们使用的是刀叉.这些,就是我们各自的文化传统.有不同的,当然,也会有相同的.
显然对于财富一方来说传统文化绝对优势的,因为国家一直在强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他们需要搬出各类法律法规政策,就可以压倒性打垮你们.然后他们的思路中补充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补充一个“传统文化”大部分有利于我们发展,只有小部分不利于发展,这个框架架好以后,辅助大量举例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这类传统文化的载体如何是人类的财富,就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
所以,在传统文化这个领域大,你是很难打的.你们只能想办法混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两个概念,把他们拉到文化传统这个战场上来打.不是说这个战场就有优势,只是这个战场好歹还不会完全束手无测.
温家宝总理在几次的出国访问以及在各地高校的演讲,并且在各种会议中都不止一次地使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语句来教育我们大家,向我们大家阐明道理.这些都说明我们传统的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它在当今社会,在整个世界中依旧发挥着作用.但是,在中华的传统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糟粕,在具有指导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些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再发展. 针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文化弊端,笔者以微薄的知识水平简单论述一下. 首先,在中国的文化发展中,我们缺乏了平等性,缺乏了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念.“平等”一词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人际关系的平等,也就是人格上的平等;二是社会关系的平等,也就是法律上的平等.在我国古代,封建等级观念森严,“三纲五常”作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充斥在整个社会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的观念影响着中国古代的人民,无论是朝中要员还是家中妻儿,脑中都被封建纲常伦理所束缚,缺乏平等自由而不自知,皇帝可以随意杀死臣民,父母可随意打骂甚至杀死孩子,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棒打鸳鸯的事情是屡见不鲜,这些都是缺乏平等自由的观念.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思想的开拓,阻碍了思想的前进. 其次,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精神.中国虽然有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有着辉煌的历法制度与科学著作,但是我们没有传统而且系统的科学精神,这一些发明都是在生产生活中为了适应需要而制造出来的,带有被动性和宗教性.究其原因,中国传统中关心的是人伦和社会,而不是自然界,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也只是局限在为了更好地维护帝王的统治,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的平稳.中国传统的经典著作中很少涉及科学,作为选拔国家人才重要方式的科举考试也不会考及科学知识.学者李约瑟曾经赞扬道家是“最具科学精神”的,但是其产生的一些科学成果不过是追求长生术的副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就很难出现系统的科学理论.中国科学没能盛行还有一项原因,中国古代形式逻辑的缺乏,形式逻辑是数学的基础,而数学又被誉为是科学之母.在中国古代虽然出现了很多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出现了很多的哲学著述,但是这些都没有建立在形式逻辑之上.形式逻辑不仅对科学影响重大,还对政治和法律辩论有重要影响.形式逻辑的缺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缺陷.
最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国的社会进程中,中国忽视了对公共社会空间的关注.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使中国建立起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秩序.小农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家庭作为最基本生产单位的地位长期保持下来,并成为社会结构和国家体制的重要要素,所以,人们将中华文化归结为家族本位文化.家族成了中国人社会生活的舞台,也是历代统治者建立统治秩序的重要基础”1].家庭的概念使得君主要求民众像服从“家长”一样服从帝王的权威.民众臣服于家长制的权威,效忠于“两庭”,而忽视了硕大的中部空间———公共社会空间.家庭观念的影响,人们只关注有血缘关系的人,对无血缘关系的人未予充分关注.同时随地吐痰,高声谈话,不遵守交通秩序等这些不良现象也都是人们对社会公共空间关注不够的具体表现.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弊端正在被我们所抛弃,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与进步的一面,它指引着我们想着美好的方向前行.在这个科学与技术推动前进的世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传统文明中的精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排除掉其中的弊端,并不断创新,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振兴而努力,同时结合时代特征,为建设新型的中华文化而奋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