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说几个悖论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3 17:16:00
给我说几个悖论吧给我说几个悖论吧给我说几个悖论吧谎言者悖论公元前六世纪,哲学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Epimenides):“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这就是这个著名悖论的来源.

给我说几个悖论吧
给我说几个悖论吧

给我说几个悖论吧
谎言者悖论
公元前六世纪,哲学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Epimenides):“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这就是这个著名悖论的来源.
《圣经》里曾经提到:“有克利特人中的一个本地中先知说:‘克利特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提多书》第一章).可见这个悖论很出名,但是保罗对于它的逻辑解答并没有兴趣.
人们会问:艾皮米尼地斯有没有说谎?这个悖论最简单的形式是:
1-2 “我在说谎”
如果他在说谎,那么“我在说谎”就是一个谎,因此他说的是实话;但是如果这是实话,他又在说谎.矛盾不可避免.它的一个翻版:
1-3 “这句话是错的”
这类悖论的一个标准形式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无限逻辑循环.拓扑学中的单面体是一个形像的表达.
理发师悖论
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
这是一个矛盾推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有言在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 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
因此,无论这个理发师怎么回答,都不能排除内在的矛盾.这个悖论是罗素在一九○二年提出来的,所以又叫“罗素悖论”.这是集合论悖论的通俗的、有故事情节的表述.显然,这里也存在着一个不可排除的“自指”问题.
集合论悖论
“R是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
人们同样会问:“R包含不包含R自身?”如果不包含,由R的定义,R应属于R.如果R包含自身的话,R又不属于R.
继罗素的集合论悖论发现了数学基础有问题以后,1931年歌德尔(Kurt Godel ,1906-1978,捷克人)提出了一个“不完全定理”,打破了十九世纪末数学家“所有的数学体系都可以由逻辑推导出来”的理想.这个定理指出:任何公设系统都不是完备的,其中必然存在着既不能被肯定也不能被否定的命题.例如,欧氏几何中的“平行线公理”,对它的否定产生了几种非欧几何;罗素悖论也表明集合论公理体系不完备.
书目悖论
一个图书馆编纂了一本书名词典,它列出这个图书馆里所有不列出自己书名的书.那么它列不列出自己的书名?
这个悖论与理发师悖论基本一致.
苏格拉底悖论
有“西方孔子”之称的雅典人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前399)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曾经与普洛特哥拉斯、哥吉斯等著名诡辩家相对.他建立 “定义”以对付诡辩派混淆的修辞,从而勘落了百家的杂说.但是他的道德观念不为希腊人所容,竟在七十岁的时候被当作诡辩杂说的代表.在普洛特哥拉斯被驱逐、书被焚十二年以后,苏格拉底也被处以死刑,但是他的学说得到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继承.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言尽悖”
这是《庄子·齐物论》里庄子说的.后期墨家反驳道:如果“言尽悖”,庄子的这个言难道就不悖吗?我们常说:
1-7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
我们不知道这句话本身是不是“绝对的真理”.
1-8 “荒谬的真实”
有字典给悖论下定义,说它是“荒谬的真实”,而这种矛盾修饰本身也是一种“压缩的悖论”.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这些例子都说明,在逻辑上它们都无法摆脱概念自指所带来的恶性循环.有没有进一步的解决办法?在下面一节的最后一部份还将继续探讨.
二分法悖论
这也是芝诺提出的一个悖论:当一个物体行进一段距离到达D,它必须首先到达距离D的二分之一,然后是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以至可以无穷地划分下去.因此,这个物体永远也到达不了D.
这些结论在实践中不存在,但是在逻辑上无可挑剔.
芝诺甚至认为:“不可能有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运动,因为如果有这样的运动,就会有‘完善的无限’,而这是不可能的.”如果阿基里斯事实上在T时追上了乌龟,那么,“这是一种不合逻辑的现象,因而决不是真理,而仅仅是一种欺骗”.这就是说感官是不可靠的,没有逻辑可靠.
他认为:“穷尽无限是绝对不可能的”.根据这个运动理论,芝诺还提出了一个类似的运动佯谬:
2-3 “飞矢不动”
在芝诺看来,由于飞箭在其飞行的每个瞬间都有一个瞬时的位置,它在这个位置上和不动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无限个静止位置的总和就等于运动了吗?或者无限重复的静止就是运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说法,如:
2-4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这是中国名家惠施的命题,与“飞矢不动”同工异曲.这就是不可抗拒的推理和不可回避的实事相冲突.
德国哲学家尼采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里有一章《可疑的悖论》,称芝诺的悖论为“否定感官的悖论”.尽管阿基里斯在赛跑中追上起步领先的乌龟完全合乎事实,但为什么“不合逻辑”?因为芝诺运用了“无限”这个概念,这是一种逻辑上的假设,而现实世界里是不可能有无限者存在的,这就出现了假设与现实的矛盾.
“父在母先亡”
这是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乩语.它也有四种解释:一是“父在,母先亡”;二是“父在母之先亡”;三是如果父母健在,可以解释为将来;四是即使父母都去世了,也可以解释为“父亲在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或者是“父亲在母亲以前就去世了.”真是左右逢源.
从逻辑顺序上看,上面这两个例子正好是反其道而用.无论正命题还是反命题都可以根据所谓的客观理由进行诡辩,形成自圆其说或诘难.所以葛拉西安在《智慧书:永恒的处世经典》中说:“诡辩是一种欺骗,乍一听,它蛮有道理,并因其刺激、新奇而令人心惊,但随后,当其虚饰之伪装被揭穿,就会自取其辱.”
邓析赎尸诡论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洧水发了大水,淹死了郑国富户家的一员.尸体被别人打捞起来,富户的家人要求赎回.然而捞到尸体的人要价太高,富户的家人不愿接受,他们找邓析出主意.邓析说:“不用着急,除你之外,他还会卖给谁?”捞到尸体的人等得急了,也去找邓析要主意.邓析却回答:“不要着急,他不从你这里买,还能从谁那里买?”
邓析生在春秋末年,与老子和孔子基本同时,是战国名家的鼻祖,著名的讼师,他的著作已经失传.
同一个事实,邓析却推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每一个听起来都合乎逻辑,但合在一起就荒谬了.邓析是不是希望他们相持一段时间后,双方都可以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平衡点?我们只能猜测.
“白马非马”
战国时赵国人公孙龙曾经著有《公孙龙子》一书,平原君礼遇甚厚.其“白马非马”和“坚白异同之辩”都是他的著名命题.
据说,公孙龙有一次骑马过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马不许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不是马,这可是两回事啊.”公孙龙的“白马”有没有过关,我们不得而知.从常人的观点来看,守关的兵士八成认为公孙龙是在诡辩.这也是一个逻辑上“莫能与辩”,现实中不能成立的例子.
冯友兰认为《公孙龙子》里的《白马论》对“白马非马”进行了三点论证:
一是强调“马”、“白”、“白马”的内涵不同.“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
二是强调“马”、“白马”的外延的不同.“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颜色区别.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三是强调“马”这个共相与“白马”这个共相的不同.马的共相,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它不包涵颜色,仅只是“马作为马”.共性不同,“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前面我们说到,辩证法是在对付诡辩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辩证法切不可与单纯的诡辩相混淆.诡辩的本质在于孤立起来看事物,把本身片面的、抽象的规定,认为是可靠的.”(《逻辑学概念的进一步规定和部门划分》)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白马非马”割断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白马属于个性,特指白颜色的马;马属于一般,具有各种颜色马的共性.公孙龙区分了它们之间的差别,但是又绝对化了这种差别.白马尽管颜色上不同于其他的马,如公孙龙提到的黄马、黑马,但仍然是马.作为共性的“马”寓于作为个性的“白马”之中.“马”作为一般的范畴,包括各种颜色的马,公孙龙的白马自然也不例外.
杀盗非杀人也”
这个命题与“白马非马”何其相似,尽管论证的方法和目的不同.荀子把墨辩“杀盗非杀人也”归入“惑于用名以乱名”的诡辩.荀子认为,在外延方面“人”的范畴包含了“盗”的范畴.所以,说“盗”的时候,就意味着说他同时也是“人”;杀“盗”也是杀人.

有两个太阳
太阳打西边出来
鱼被淹死了
男人怀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