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仿写 胡适《我的母亲》?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2:53:36
怎么仿写胡适《我的母亲》?急怎么仿写胡适《我的母亲》?急怎么仿写胡适《我的母亲》?急在我的钱包里夹着一张寸半的黑白老相片.相片上一个妙龄少女站在花团锦簇当中.她穿着一双凉鞋,套一条花裙子,衬着这双普通

怎么仿写 胡适《我的母亲》?急
怎么仿写 胡适《我的母亲》?急

怎么仿写 胡适《我的母亲》?急
在我的钱包里夹着一张寸半的黑白老相片.相片上一个妙龄少女站在花团锦簇当中.她穿着一双凉鞋,套一条花裙子,衬着这双普通凉鞋,上着一件浅色上衣.还带着一副圆圆镜片的眼镜.两条辫子垂至后肩.她的脸上挂着灿烂而满足的笑容,看起来是那么标致可人,那么的清纯动人.照片上的这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这是她与爸爸结婚前的照片.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稚声稚气地说:“这个人真漂亮,不知道是谁?”爸爸笑着说:“这是你妈.”那时候我十三岁,还不完全懂事.我拿着照片与眼前的母亲作比较,发现母亲真的全变了.但是我也并不惊讶,因为我知道我妈妈是个病人.一个长期与病魔作斗争的坚强的病人.
我想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说出来好像不多人会信.因为,说这句话的大多是我们的上辈人,也或许是农村山区的家庭.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当然,我们两姐妹还不至于吃不饱穿不暖.只是从没有多余的钱,一件衣服穿到破了不成样子才换掉,一个书包用到实在无法再用才买新的,从小学到初中,我只用过三个铅笔盒,当时爸爸还说我们很幸福,他小时候上学,连个铅笔盒都没有.
然而在这样的家庭中,母亲却一样给我们快乐的童年.她从没打过我们,她偶尔会骂我们,在我们特别不听话的时候.但没有一次是冤枉我们的.她会骂,但那种骂是说道理的,让我们无话可说,不得不服.母亲从未因为学习成绩而打骂过我们.当然,我们也学得很认真.精神稍好的时候,她会做手工补贴家用,或者给我们织毛衣.
那时候家里的费用只靠着爸爸的一点工资维持.我和姐姐都还小.母亲就会挣扎着做些手工来帮补家里.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在附近找来了一些塑料鸭子做.一包鸭子20只,每包工钱才一毛五.每一只鸭子都要经若干麻烦的工序:要装上两只翅膀,两只鸭脚,要装鸭嘴巴,嘴上衔着一个哨子,哨子前头装一个空气球.气球装上去之前,还要一个一个用气筒打气,把坏的拣出来丢掉.再把两边身体合在一起,才算完工.做样重复做20只,再把这20只鸭子装进一个薄膜袋里,袋口用钉书钉上三个钉子.所有这一切,工钱才一毛五.但是母亲却做得不亦乐乎.只要可以多少帮补点家用,再辛苦她都熬.有空的时候,爸爸也会来帮忙.我们做完作业,也一起来做.一家子围着一堆塑料,齐齐动手,现在想来,却也其乐融融.只是当时并不这么觉得.
小时候一家人在严冬里抵寒的毛衣,都是母亲织的.她每天都会稍有好转的时候,争取时间织起一件毛衣.爸爸的长袖白羊毛衫,我和姐姐的坎肩、还有蓝白相间长袖毛衣.小时候我很怕冷,一到冬天,我身上从内到外,好几件毛衣,没有不出自母亲的双手.记得有一次,我又看见母亲在织毛衣,我发现那毛很起来很大,但是不像是织给爸爸的.我不禁问:“这是织给谁的?”妈妈说是织给我的.我奇怪极了:“这么大的衣服,我能穿吗?”母亲轻轻地说:“现在不能空,以后就能穿了.”过了一会儿,她叹了一口气,说:“我现在能做的只有这样的.将来我不在了,你们可要知寒知暖,不能冻着.”那时候我还小,只是隐隐地听出一点弦外之音,但是并不放在心上.没想到,当时母亲织的这件毛衣,就真的成了她最后出品.这是我现在唯一一件温暖牌毛衣,母亲的温暖一直绵延至此时此刻,这件毛衣现在正穿我的身上.我抚摸着它,心里有千万缕情丝在涌动……
母亲只读过小学三年级.说起这三年学历,还有个因由.那个时候外公外婆家里穷,女孩子是没有机会读书的.外公外婆整天在外面忙乎,也只够一家人的温饱.我母亲从小要担负起照顾弟弟的责任.转眼到了我舅舅要读书的时候,我舅舅小时候胆子特小,母亲将他送到学校,刚要回家,他就哭闹着不让她走.后来,为了舅舅能上学,学校决定让他们两个人一起上学,两个人只收一个人的学费.这样母亲就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母亲很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只是后来舅舅肯去上学了,学校就再不同意让他们俩半费了.这样,母亲总算了认得了几个字.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总会在星期六花几分钱买一份周末画报.晚饭后便和妈妈一块看得起劲.我和姐姐看不懂,只能看只图画自己瞎猜,但在心里已经开始慢慢萌生读书识字的愿望.这是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母亲还喜欢看父亲买来的《山海经》,那里面有许多民间故事.母亲会在茶余饭后,精神好些的时候讲给我和姐姐听.我们总是听得入神,有时心急抢了杂志要看,但往往拿到手中一看:白白是纸,黑黑是纸,它不识我,我不识它.母亲会笑着说,“等你上学了,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就能看懂这些字了.”
除了报纸杂志,母亲也爱看书,记忆里母亲捧着书看的身影是那么的深刻.母亲跟我讲过很多三国里故事,草船借箭,连环计,空城计,赤壁之战,等等.她只有小学三年的学历,却可以看懂很多的书.有一次我问母亲,“这么多字,您都看得懂吗?”母亲说:“有些懂,有些不懂.”“那看不懂怎么办?”母亲说:“看不懂我就问问哑巴老师.”我好了奇了,“哑巴老师?哑巴老师是谁?”母亲扬扬手中的字典,“哑巴老师就是她,字典就是哑巴老师.我看不懂的时候,就会问她,她就会告诉我答案了.”“哦!”从那时候,我懂得了,字典就是哑巴老师,不会说话的老师.后来发现,母亲看书的时候,身边还真的时常放着她的哑巴老师.她也时常虚心地向老师“讨教”.
就是母亲这样认真的学习的身影,影响着我,使我从小就喜欢上读书写字.怀念母亲的同时,真的很感恩母亲.对于母亲的爱,感恩二字太轻了.母爱如灯,照亮我人生的路程,母爱如水,滋润我生命的心田.
相册里有一张全家福,是唯一的一张.记得那是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是高高兴兴的,穿戴着特地上街去照这相片的.那时候,我才6周岁,姐姐8周岁.照片上,爸爸和妈妈坐着,我姐姐分别站在两边.母亲穿着浅蓝色衣服,父亲穿着浅黄色西装.而我和姐姐身上所穿的棕褐色衣服,是母亲亲手缝制的.当时这种拉链式上衣,还是新潮流.母亲煞费苦心,特地托做服装的朋友,不知从哪弄来了这两条长长的拉链,花很长的时间,做做停停,赶在春节前夕做了出来.当时我和姐姐甭提多高兴.穿上身上不知有多自豪.
相片照出来后,母亲一直非常遗憾她的头发没有梳理好,额头上有一个“门框”,几年以后她还打趣说,这是地狱之门.父亲很不喜欢听到她这样说.她的打趣在我们听来很不舒服.母亲一直希望能够有机会再照一张.但总没能实现.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就在照这张相片的九年之后,母亲终于还是病重了.
她一直没有去医院,在家里医了一个月多.在这期间,母亲一直忍受着病痛的百般折磨.她清楚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总谆谆告诫我:“孩子,做人要平和一点,看事情不能太偏激.”“孩子,话说出口之前要好好想想,以免得罪人.”“孩子,你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知道,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自尊心特强,自以为是,却还爱出风头.还有就是老实巴交,逆来顺受却不敢出声的姐姐.多年以后,当我在人际交往中一再碰钉子之后,回想起母亲的这些话,恍然明白,母亲是多么的有远见,早就预知我的习性.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母亲走了,却还把她的爱延绵至今.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下午,医生从房间里出来,对着爸爸摇摇头说:“没用了.看来是过不了今夜了.通知亲戚朋友们,能过来的就过来吧!”姐姐一听,马上就哭了.爸爸皱起眉头,几个月也没有舒展开来.那一天,家里来了好多亲戚,只是一直都静静的,母亲那个时候已经不能说话,她的眼睛微微的动着,看着我们所有的人.我到现在也忘不了母亲当时的眼神.当时我不很懂,现在想起来,那里面包含几多不舍,几多留恋,几多无奈,几多遗憾,几多牵挂,几多期望……母亲是凌晨一点多走的.当时夜凉如霜,办后事的“老大”一再的要求我们不能当着她流泪,我忍了一夜.那时家里还没有电话,天亮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要去姑妈家报信,转了整整一个钟头也转不到姑妈的家.那时候的心情跟脚下的路一样的凌乱,一样的没有方向,不知哪里才是我要去的地方.我记得十几天后,学校期中考,考了七科,我的平均分不及格!最少的居然考了个18分.那天领了分数,迷迷茫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对母女依傍着在路上边走边笑,我看得出神,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从小没有这样的机会,想不明白为什么我的母亲要这么早地离我而去,想不明白老天为什么这样对待我.我想不明白的太多太多了.
我就这样失去了我的母亲,我就这样把母亲深深埋藏在内心的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