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哪24条大河、哪1座大山 什么草地 为什么长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2:35:18
七律长征哪24条大河、哪1座大山什么草地为什么长征七律长征哪24条大河、哪1座大山什么草地为什么长征七律长征哪24条大河、哪1座大山什么草地为什么长征关于《长征》一诗的创作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诗兴豪迈

七律长征哪24条大河、哪1座大山 什么草地 为什么长征
七律长征哪24条大河、哪1座大山 什么草地 为什么长征

七律长征哪24条大河、哪1座大山 什么草地 为什么长征
关于《长征》一诗的创作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诗兴豪迈.长征途中的千山万水和激烈壮阔的战斗,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令他的思绪自由弛骋.他多次为红军的英勇而慨叹,多次赋诗言志.1935年9月28日,在全军排以上干部大会上,毛泽东即席朗诵了这首诗. 与《长征》诗相媲美的,也是对《长征》诗作出最好注解的还有一段同样出之于毛泽东笔端的美文,那就是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论及革命形势的一段: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七律 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长征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见线路图).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词句解析. (1) 对句子的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 对词语的理解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