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的内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19:59:07
虎的内涵虎的内涵虎的内涵虎文化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

虎的内涵
虎的内涵

虎的内涵
虎文化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 是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守护神,原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称.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时,掌坛师要用杀猪民将自己的头砍出血来,滴在纸钱上后,悬挂焚烧.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风病时,往往认为是白虎所致必须请巫师驱赶“白虎”.驱赶时,要在户外放一把椅子,绑上带枝叶的竹子,上捆一只白公鸡,由巫师在室内施法,如果公鸡啼叫,白虎就算赶跑了. 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山西各地则流行送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每逢小孩过生日,当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一对老虎枕头,既可当枕头,又可当玩具,还表示祝福.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对老虎馍,用红绳拴在一丰收,新娘一到,便将老虎馍挂在她颈上,进门后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两人同约会.值得一提的是,此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的额中有一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虎撑 在古时候,一些中国医生到处采集并实验各种药物的功效,他们通常会手拿一个铃铛,铃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铜环,人们称之为“虎撑”或“虎衔”.这是他们的护身符. 传说药王孙思邈在去山中采药的路上突然被一只老虎拦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药王随身带着一条用来挑草药的长扁担,但要用这条笨拙的扁担对付老虎这又谈何容易.他一无所措,只是恐惧地盯着老虎.奇怪的是这只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正相反,它张大着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种忧伤的眼神注视着药王似乎是在乞求什么,并不停地轻轻摆动着脑袋.药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惊了,他缓缓地接近眼前这头庞然大物,他看见一块硕大的动物骨头深深地扎入了这头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药王想要帮它,替它去除这块骨头,但他担心的是,眼前这头动物要是因为疼痛而突然闭嘴的话,他的胳膊一定会被咬断,正在这时他想起他扁担上的一个铜环,他取下铜环并将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将那大口撑开,这样他就不必再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了.他将手从铜环中央穿过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头并麻利地在伤口抹上药膏.当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铜环后,老虎不住地点头,似乎是在答谢这位仁慈的医生.从那以后,铜环被改造成一个手摇铃,成为采药的标志,所有的医生出门采药时都会带上它,用于显示他们都是药王的弟子,只有药王能够为老虎看病并且不会受到它们的攻击. 老虎学艺 在我国民间童话中,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老虎学艺》的故事:尽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样地走来走去,但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上树.因为在很早以前,虎什么本领都没有,只好拜猫为师,学习各种本领.热情的猫很快就教会了它纵、跳、蹿、扑等诸般技艺,但也发现了虎凶狠残暴的本性,就在传授的过程中留了一手.当虎觉得自己已将猫的本领完全学会之后,便一反常态,恩将仇报,竟然猛扑过来,要把猫一口吃掉.猫却不慌不忙,敏捷而灵巧地纵身爬上了树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树下无计可施,便又央求猫把上树的方法传授给它.猫则不再上当,虎也就终于没有学会上树的本领. 虎符 我国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比如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陕西博物馆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郭沫若先生曾经选取这一题材创作了著名话剧《虎符》的剧本,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则趁南郡空虚,命勇将赵云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泰戈作品
  虎头鞋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扬州这座著名的古城内,住着一个船夫,他的名字叫大羊,他很慷慨也很大方而且很乐意帮助别人.不久,村里来了一位年迈的旅行者,她对大羊善良的品格大加赞赏.临走时,她将一幅古画送给了大羊,画中是一个漂亮的姑娘正在用针线缝一双虎头鞋,船夫非常喜欢这幅画,他一回到家,立即就将画挂在了他床头的墙上. 一天晚上,画中的姑娘突然从画中走了出来,与大羊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打那后,他们每晚都见面.一年以后,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他为俩口子带来了更多的欢乐.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村长耳闻了大羊家中有奇画的事后,蛮横地将这充满神奇的图画抢走了.大羊对恶毒的村长恨之入骨,然而却无能为力.贪婪的村长像大羊那样将画挂在了床头的墙上,每天都期待着画中女子能够下来,令他失望的是,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大羊的孩子长大了,他总是不停地呼唤着自己的母亲,大羊只得不停地哄骗他说他的母亲已经去了遥远的西方不能回来了.大羊的话语丝毫无济于事,那孩子坚持要寻找他的母亲,最后,他踏上寻找母亲的旅程.他夜以继日地不停向西方航行,最终在森林中他找到他的母亲正同许多仙女在一个水坑中洗澡.“噢,我的孩子,你怎么到那么远来找妈妈了?母亲正说着,两滴晶莹的眼泪流下滴在孩子面颊上.”妈妈,要知道,我失去你太多了.“直到你穿着我为你缝的虎头鞋走进村长的卧室时,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团聚.孩子,闭上你的眼睛,让我先把你送回家吧.” 一阵旋风之后,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到家了,他告诉村长说他可以将画中的妇子召唤下来.贪婪的村长,急不可耐地将这孩子带入了自己的卧室.孩子看到自己的母亲,就大声地对着画召唤道:“;妈妈,我们走.”话音刚落,画中女子应声下地,搂起孩子就往外走.然而贪婪的村长已经挡住了去路.他蛮横地要那女子做他的妻子.遭到拒绝之后,村长愤怒地像母子俩扑过来.那孩子勇敢地冲上去与他搏斗.正当这时,那双虎头鞋从男孩的脚上松脱下来,立刻变为一只斑斓猛虎,只见它迅速地扑向那邪恶的村长.村长的呼救声与猛虎的吼声响彻整个村庄……虎头鞋拯救了母子俩和他们的家庭.从那以后,人们开始为他们的孩子制作虎头鞋,期望它能够保佑孩子与家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