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吗周朝当时很强吗?具体说说可不可以不要在网上复制大段大段的资料?自己概括下可以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21:24:25
周朝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吗周朝当时很强吗?具体说说可不可以不要在网上复制大段大段的资料?自己概括下可以吗周朝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吗周朝当时很强吗?具体说说可不可以不要在网上复制大段大段的资料?自己概括下可以吗

周朝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吗周朝当时很强吗?具体说说可不可以不要在网上复制大段大段的资料?自己概括下可以吗
周朝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吗
周朝当时很强吗?
具体说说
可不可以不要在网上复制大段大段的资料?自己概括下可以吗

周朝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吗周朝当时很强吗?具体说说可不可以不要在网上复制大段大段的资料?自己概括下可以吗
一、西周:
由周族人(古代华夏族的一支,后完全融入汉族)建立.分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的根据地.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天长安县沣水西岸,建成丰京.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商王帝辛一度将西伯昌(文王)囚于里.周臣用美女、珍宝进献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国内后,进一步加紧了伐商的准备.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冲锋兵)3000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许多小国也率兵会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历数商纣之罪.商纣王发兵17万与周军对阵,但军士们无心战斗,前徒倒戈,引导周军攻纣.商纣王仓惶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遂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
武王克商以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如何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国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武王把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又将周公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后,其子继位.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意在谋取王位.不久,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并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国发动叛乱.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 武王灭商之后,回到镐京,深感镐京与新征服地区相距太远.他意在夏人活动中心的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都邑.他的这一想法尚未实现,突然病逝.从宝鸡出土的何尊铭文中看到,成王即位后,继承了武王之遗志,决定在洛阳附近建一新邑,「宅兹中国」.从这里对新征服地区进行统治,可大大缩短距离.为此,成王曾派召公去洛阳附近「相宅」.不久,洛邑(成周)与武王所建的镐京(宗周)一起,成为西周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为彻底铲除殷遗民的复国梦想,成王时还将殷顽民迁至成周.
由于周公旦在宗周摄政,鲁侯之爵由他的长子伯禽就封.鲁的地望在今天的山东曲阜,已发现鲁城遗址;姜尚所封的齐国,在今山东临淄;召公所封的燕国在今北京房山,也已发现城址和燕侯墓地;武庚叛乱被平息后,该地封给武王之弟康叔,为卫侯,已在河南浚县发现卫国遗址;纣的庶兄微子启未参预武庚叛乱,他作为商族的后裔被封为宋侯,其地在今河南商丘;在卫国的西边,还有个晋国,成王攻灭唐国后,以其地封给他的兄弟唐叔虞,在今山西翼城与曲沃交界处已发现其遗址.这些诸侯国的封地往往形成犄角之势,互有联系、互相制约,因而在早期阶段对政治局面的稳定确曾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献中所说「成康之际,四十年刑错不用」,正说明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周王朝出现了一段安定的局面. 周人在经过一系列战争之后,控制的地域南到巴、濮、邓、楚;北到肃慎、燕、亳;东边到达滨海;西边直抵甘、青.其范围比商朝的地域还大.周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器,对域内实行有效的统治.制订的刑罚,比商代更系统.常备军的人数比商代还多,在宗周驻有六师,在成周驻有八师.全国的土地与臣民,名义上都属周王所有,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周王封给诸侯土地与臣民时,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所封的诸侯国,要定期朝见周王,有保卫王室的义务.他们还要向周王纳贡服役(包括兵役),如果不纳贡服役,就是侮慢王室,要受到惩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受封者常常擅自割让或交换土地,渐渐将土地变为私有财产.同时,随着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私田的数量也在增加.私田的出现,对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公有制,起到腐蚀和冲击的作用.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大量使用奴隶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除王室控制的青铜作坊外,诸侯国也有自己的青铜作坊.青铜产品的数量更多,用途也更广,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青铜业的发展,推动了其它行业的兴盛.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在上万件铜器上都铸刻有铭文,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件.最多的一件铸有499个字,不亚于当时的一篇文献.农业、畜牧、纺织、冶金、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也有不少新进展.这些成就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变化.考古学家在西周晚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人工冶制的铁器,说明至少在西周晚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这一发现,表明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又掌握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到了周厉王时,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厉王横徵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国人暴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国人推共伯和行天子事.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为解除戎狄的威胁,还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中.
二、东周
历史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商周时期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周边的一些地区仍相对落后一些.因此,为财富及利益所驱动,周人与其它国族的战争几乎一直不断.江汉流域是蛮族的根据地.昭王率大军征伐南蛮,遭到蛮族的强烈抵抗,周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昭王也死于汉水之中.这是西周早期周王朝遭到的一次严重失败,从此失去了对南方各国的控制能力.穆王与宣王也曾南征,均未获得重大的战果.东方的夷族也时常侵扰周境,战事不断.噩侯驭方不堪周朝的奴役,「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一直打到成周附近,震惊朝野.周王派西六师、东八师前往作战,仍无力抵御.后靠同姓诸侯的兵力增援,才取得了胜利.西北方的犬戎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外患.穆王时,犬戎的势力逐渐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各国的往来,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并将一批犬戎部落迁到太原,打通了周与西北各国的道路.以后,犬戎仍屡次侵犯周境.宣王之子幽王,宠爱褒姒,想杀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做王位继承人.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申侯勾结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他迁居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按理来说应该不算是。
周朝(奴隶王朝)分东、西周。
西周为文武周公时代的时期,亡于前771年。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春秋为前771-前476年。
战国为前475-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
东周是前771年-前256年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东周自公元前772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共传30代37王,延续约800年时间。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才有条件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

全部展开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东周自公元前772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共传30代37王,延续约800年时间。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才有条件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并进行了东征。此后周朝向外扩张长年不断,并对周边的一些国家分封了诸侯国,疆域覆盖了长江、黄河流域和今天的东北、华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仑丘。周厉王时,周朝的统治开始衰落。宣王即位后,采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统治,在对外征讨和开拓疆域上接连取得胜利,出现了“宣王中兴”。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妃子褒姒,用人不当,加上各种天灾人祸,民怨沸腾,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东周之后的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纷争加剧,进入了列国征战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西周的统治很有特点。分封制、宗法制、土地制度上的井田制都有明显的发展和加强,对以后的封建社会有很大影响。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