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人之性恶》-荀子的答案(1)翻译1.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2.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2)荀子怎么看待人性?他如何理解人性中的善?(3)从短文看,人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12:16:51
文言文《人之性恶》-荀子的答案(1)翻译1.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2.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2)荀子怎么看待人性?他如何理解人性中的善?(3)从短文看,人性
文言文《人之性恶》-荀子的答案
(1)翻译1.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2.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2)荀子怎么看待人性?他如何理解人性中的善?
(3)从短文看,人性为什么会是恶的?
(4)你认为人性恶,亦或是善,还有善恶交加,还有其他?为什么?
文言文《人之性恶》-荀子的答案(1)翻译1.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2.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2)荀子怎么看待人性?他如何理解人性中的善?(3)从短文看,人性
2他认为人性本恶,人性中的善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成的
荀子认为,人性生来并不是恶,而是具有趋利避害的生物本性,但这种生物本性如果后天不加以劝导,即“顺是”,则会变为恶性。荀子认为善完全是后天的,是外在的,是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反对孟子认为善来自于人心之中,其出发点与孟子异,但结果与孟子皆认为人可以为善。在中国哲学中,关于人性论的问题,有这么几种: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认为人生来本性相似,后天的积习则造成了善与恶;告子认为生之谓性;孟子认为生而具有善...
全部展开
荀子认为,人性生来并不是恶,而是具有趋利避害的生物本性,但这种生物本性如果后天不加以劝导,即“顺是”,则会变为恶性。荀子认为善完全是后天的,是外在的,是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反对孟子认为善来自于人心之中,其出发点与孟子异,但结果与孟子皆认为人可以为善。在中国哲学中,关于人性论的问题,有这么几种: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认为人生来本性相似,后天的积习则造成了善与恶;告子认为生之谓性;孟子认为生而具有善端;荀子则认为人生而具有向恶的可能性;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认为上人、中人、下人之性不同,上人之性为纯善,下人之性为纯恶,只有中人之性是善恶混,可以通过教化成善。我个人认为,提出人性是善或恶,并不是一个实践问题,而是一个纯粹理论的问题,或逻辑的问题,是学者们为了自己的学说而提出来的逻辑前提。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