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生活中的哲学’论文要求2000字以上 谁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15:01:59
求一篇‘生活中的哲学’论文要求2000字以上 谁有?
求一篇‘生活中的哲学’论文要求2000字以上 谁有?
求一篇‘生活中的哲学’论文要求2000字以上 谁有?
科学技术哲学课程论文
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姓名:余江滔
学号:20903182
任课教师:武英
2009年12月29日
科技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人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然而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因为人类的不合理生产活动,导致了环境的恶化,环境的恶化诱发或加重了自然灾害的发生,而自然灾害的发生又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环境,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关键词:科技发展、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科技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首先必须得认识这个世界.然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且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也是一致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类所改造的客观世界的主体是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是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人类世代繁衍的必由之路.〔1〕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活成本的与日俱增,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人类在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日益匮乏,从而又加重了人类的生活负担,这正在演变成恶性循环.因此,在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日后的科技发展中更好的保护环境,如何在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发展中找到协调发展的路径,已成为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对待自然的态度从敬畏,到控制、剥削,直至自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过程.自然观正是在人与自然界长期相互作用、影响下形成的;作为世界观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认识,是关于自然系统的性质、构成、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随着人类对世界、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到现在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人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然而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因为人类的不合理生产活动,导致了环境的恶化,环境的恶化诱发或加重了自然灾害的发生,而自然灾害的发生又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环境,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2〕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人类科技的发展也经历了同样长时间的过程;然而对近代科技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是以1784年随着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人类进入了蒸汽动力时代为主要标志,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它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大机器生产取代了以往的手工作坊,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工业革命席卷欧洲大陆,英、法、德以及美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与此同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观,人类第一次萌发了征服自然、改造物种的信念.而且从此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人类开始使用机械进行生产劳动,同时也开展了化学在工业和农业的应用……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第一次这么深刻的突显出来,传统的技术创新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难题.〔3〕正如有人评价:“科学方法与机械技术相结合,将创造出一种“新工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它使得知识和物质力量结合在一起.然而人类对技术的不适当的应用,使技术产生负面影响,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当环境严重污染、空气质量恶化、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损耗、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资源、能源日益枯竭和土地沙漠化时,却以损害和剥夺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后代人所依赖的资源为代价换换取少数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的好转,这导致了代内和代际环境权利的不平等,违背了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原则,造成了生态伦理困境”.现代人虽然有巨大的技术力量,却发现自己远离了自然.经济发展可以为环境的改善创造条件,但并不能自动使环境得到改善,自觉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才是环境改善的关键.我们没有必要非要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来保护我们的环境.不要因为经济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放松对环境的保护.环境问题应该时刻关注,不应等到污染到一定程度再来保护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和利用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能源短缺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人类通过对能源开发和应用的历史及其结果的深刻反思,从20世纪后期开始有意识的弥补曾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并将探索新的洁净能源看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致使能源的结构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1981年联合国在内罗毕召开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这对于全球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相对于传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类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潜力巨大,适宜就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的主体,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对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
据阿尔巴尼亚4月15日《世纪报》援引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说,由于空气污染,欧洲各国的人口平均寿命已减少了8.6个月,而对于工业大国德国更为严重,该国人口平均寿命减少了10.2个月.瑞典科学家日前表示,郊区手机发射基站间的距离较远,手机需要发出更强的电磁波来维持通话.因此郊区住户使用手机时面临的风险就更大.
美国科学家于2月15日发表的一份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孕妇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那么胎儿的DNA可能也会随之受到损伤.这项研究首次向人们揭示,妇女怀孕时暴露在燃烧后受到污染的环境中,可以导致其腹内胎儿的染色体发生异常.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儿童环境卫生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是在对60名新生儿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一结论的.作为一项大型研究计划的一部分,研究小组对这些新生儿暴露在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PAHs)中的程度进行了监控(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主要是由于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或是在石化燃料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为了测定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的程度,这些新生儿的妈妈、一些怀孕妇女都要填写问卷调查表,并且要在她们怀孕的最后3个月随身携带便携式的空气监测器.研究人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平均污染水平,把这些孕妇的受污染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组.随后,研究人员会对新生儿的脐带血进行分析,观察他们携带DNA的染色体.研究者发现,受污染程度低的孕妇,其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受污染程度高的孕妇所生的婴儿染色体异常的几率.这些都是发展中的一些负面效应.这些新的问题都等待着人们去解决.
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水源地水质遭受严重污染,给无锡市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影响.6月29日,温家宝专程到江苏无锡对太湖污染及治理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温家宝还先后考察了朗盛(无锡)化工有限公司、帝斯曼柠檬酸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的污水处理情况.在梅梁湖泵站和蠡湖展示馆,他详细询问了调水引流和蠡湖水环境治理情况.在芦村污水处理厂,温家宝向企业和地方的负责人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要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工艺水平,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针对太湖、巢湖和滇池的水污染事件,温家宝指出,太湖、巢湖、滇池是长江水系的三颗明珠,周边地区都是风景胜地,历史文化悠久,城乡经济繁荣,但一个时期以来“三湖”污染日益加剧,水环境继续恶化,必须引起高度警惕.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的指导方针,通过全面、系统、科学、严格的综合治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三湖”湖体富营养化加重趋势得到遏制,水质有所改善,逐步恢复“三湖”地区的自然风貌,努力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他提出十点要求:第一,当务之急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预防蓝藻再次大规模暴发,确保城乡居民饮水用水安全.第二,强化工业污染源的全面达标排放管理,禁止新上向“三湖”排放含氮、磷污染物的项目,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第三,加强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并确保正常运行.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第四,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第五,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实施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建立生态湖滨带,做好调水引流工作.第六,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污染治理投入机制.第七,科学论证,制定各个湖泊的综合治理措施和技术解决方案.第八,加强各方协调配合,太湖流域治理要建立高层次的组织协调机制,抓紧编制综合治理方案.第九,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加快制定太湖、巢湖、滇池等管理条例.第十,落实防污治污责任制,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基层、企业和个人.
总之,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最快的一百年,全球人口与经济在迅猛增长.然而,由于人类大多数成就以破坏和污染自然环境为代价,或者以少数人的利益损害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因此人类的胜利是局部的,伴随人类成就达到顶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达到了普遍化和严重化的程度.当今世界第一次出现资源全面紧缺的现象,人口老龄化现象开始出现,世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全球性问题,环境问题第一次成为社会的中心问题.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提出的挑战是严峻的和全球性的,它再一次告诫: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的恶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必然的联系!科学技术的能力越为强大,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也就越为明显“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污、资源枯竭、生态危机,无不与现代科技的无节制使用有直接关系”现代科技也给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它所引起的负面效应成为笼罩在人类心理与文化中的阴影.〔4〕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如政治法律观念、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都应该对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作出反应与反思.而这些反应与反思作为当代文化的时代精神!又会影响与改变当代社会的政治文明与制度文明.
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在当今社会,由于环境问题成为国际性问题,并与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交织在一起以及环境保护成为世界性潮流,必然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这就迫使我们必须立足于世界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我们要在世界观、方法论、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反思,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不仅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也包括人的发展的全面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反思人类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力图将其转变成了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倡导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被认为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唯一出路,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社会发展模式的最佳选择模式.在我国,环境问题愈演愈烈,面对世界性的环境危机的挑战,结合我国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恩格斯的环境哲学相关论述,以唯物主义哲学关于环境的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无疑会提供给我们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环境问题,剖析环境问题存在的根源,探索出环境问题的解决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大椿 《科学哲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 康琛 《江泽民环境保护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3] 李思孟 宋子良 《科学技术史》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年
[4] 探索丛书委员会 《探索丛书之灾害篇》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