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童真哪里去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6:27:33
孩子的童真哪里去了
孩子的童真哪里去了
孩子的童真哪里去了
以前在美国给孩子们播放动画片《哪吒闹海》,我自己激动得不能自已,仿佛又回到童年那个被哪吒拔剑自刎的片段感动到泪流满面的时代,而当我满怀期待地望向美国的孩子,指望从他们的脸上找到哪怕一点点被感动的神情,却只看到了迷茫.放完影片后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举手提问,我以为他们会问:“哪吒为什么能够重生?”我还准备了一篇长篇大论,打算给他们讲讲佛教轮回.谁知道90%的孩子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哪咤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我晕!只好虚弱地回答:“哪咤……他当然是男的……你们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他穿粉红色!”(哪吒的莲花装)我彻底晕倒.
美国人的概念就是这样,一个婴儿出生后,假如是男孩,亲友们一定给他买蓝色的围嘴,蓝色的袜子,蓝色的小帽子;假如是女孩,那一切都是粉红色的.所以美国孩子从婴儿时代就已经形成了极为明确的概念——蓝色等于男孩,粉红色等于女孩.也怪不得他们看到哪吒头上的发髻就认为他是女孩,听到他声音尖细就进一步确认他是女孩,看到他拿混天绫就觉得他毫无疑问是女孩,再看到他的莲花装就觉得他如果不是女孩就是变态了.
在这种心态下还要让他们理解哪吒的自我牺牲是为了拯救人民于水火,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了.最终那场中华文化主题教育只得尴尬收场,看来文化隔阂确实是很难跨越的.
不过昨天我又一次经历了类似的尴尬,只是很难说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成分是文化隔阂,有多少成分是代沟.我给新加坡的小朋友讲24孝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董永卖身葬父.情节是:董永自幼丧母,少年时家境贫寒,父亲也不幸亡故.董永无钱埋葬父亲,只得自卖为奴,以求一笔安葬费.后来他在槐荫之下遇到一位女子,自称也是孤儿,愿与他结为夫妇.此女一月纺纱三百匹,换得银钱为董永赎身.再次经过槐荫下时,此女告知董永,她原为天帝之女,因被其孝行感动,特地下凡助其还债.言毕腾空而去.
故事本身很简单,也很凄美.要是我小时候听到这个故事,一定心生感慨,回味良久,并且确实从中受到中华美德的熏陶——好心一定有好报.但是新加坡孩子呢?且听一听他们对这个故事所产生的疑问.
1.父亲不幸亡故,董永无钱埋葬父亲……
——呃,因为他母亲早就死了.
——呃,可能母亲是父亲埋葬的吧,当时还有点钱可以埋葬母亲,到父亲也死的时候就没钱了.
2.董永只得卖身葬父……
——@-@!
——这位同学禁止再发言! 3.一位女子自称也是孤儿,愿与他结为夫妇……
——呃,奴隶也可以有一个小茅屋住的.
——呃,主人没说奴隶不可以结婚.特别是这个女子没说她要彩礼.她是免费的.
——哦,了解! 4.此女一月纺纱三百匹,换得银钱为董永赎身……
——比如主人一开始花了300块买下董永,此时再还给他300块,就可以赎身了.
——300块?!300块能埋葬父亲吗?买棺材也不够啊!
——呃,我是打个比方.再说,那时候的300块跟现在不一样,比现在值钱.
——他没有工资,因为他是奴隶.主人只给他吃饭和小茅屋住.
——吃饭和小茅屋也是要花钱的,所以现在只还给主人300块就赎身了,那主人不是很吃亏吗?他还管了房钱和饭钱呢!
——呃,好吧,可能董永还了主人400块才赎身的,加上房钱和饭钱.
——那还差不多! 5.此女告知董永,她原为天帝之女,因被其孝行感动,特地下凡助其还债.言毕腾空而去.
——切~~!原来是假的!
——@-@……(昏倒) 还没讲完24孝的故事,我自己的心已经凉了一大半.这样讲下去,就算讲48孝,96孝,也不可能达到我想要的效果.事实上,根本就是鸡同鸭讲.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就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为什么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些“假的”故事,并且还深深被它们吸引和感动?现在的孩子究竟是理解能力下降了还是变得太强了,强到太不容易“被骗”了?可是为什么我还是觉得那些容易“被骗”的孩子更天真可爱呢?而现在,已经再也找不到那样有童真的孩子了吧?越想越觉得心里拔凉拔凉的.
当我回家跟老公描述这些情景时,他在大笑之余安慰我说,可能这还是文化隔阂的问题,因为这一代孩子是在一个没有文化营养的环境里长大的,包括中国的孩子也面临这样的情况.虽然他们会说华语,但是这个社会是把语言和文化割裂开来的,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跟文化毫无关系.就好像你会开车,但你不一定了解汽车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会开车就够了,根本不需要了解汽车的构造.我想想也觉得有道理,可能确实是我对小朋友们的期待过高了.不过再仔细回味一下,又觉得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儿.假如是我自己的孩子,不管他在哪个国家长大,不管他年龄多大,我想他都不至于会问出这么些愚蠢的问题来,假如他也会这样问,那我就得反省自己作为母亲的失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