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04:41:57
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我认为目前的作文讲评课有如下弊病:  一、理论抽象,术语烦琐  有的教师从资料、网络上下载了有关写作的各种理论,诸如“气势说”“空灵说”,弄得学生

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
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

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
我认为目前的作文讲评课有如下弊病:
  一、理论抽象,术语烦琐
  有的教师从资料、网络上下载了有关写作的各种理论,诸如“气势说”“空灵说”,弄得学生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将没有经过理解消化的概念术语生搬硬套讲给学生.在引用理论术语时,教师不妨应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的理解,并尽可能选择一些精辟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有位教师在讲“意象”时,用“心中的景物”“可以传达感情的景物”来对这一概念进行诠释,这就比教科书上的定义浅显多了.
  二、事例完美,令学生敬而远之
  讲评时教师选用的事例近乎完美,令人惊叹,学生脸上常流露出惊奇、羡慕的神色.这样的事例无疑可以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进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典型材料,但这样的事例又往往令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无法效仿.如有位教师在讲“细节描写”时,大量地引经据典,从钱钟书的《围城》、鲁迅的《朝花夕拾》到契诃夫的《一个文官的死》、夏洛蒂的《简·爱》,课堂容量很大,精彩动人的语句异彩纷呈,学生在虔诚崇拜中听得如醉如痴,频频颔首赞许.课后我问学生:“你知道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了吗?”他说:“老师确实讲得很动听,但我不明白这些好例子是怎样想得到、写出来的.”所以,作文讲评课一定要用学生写作的实例作为主要的例子,过于完美的事例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三、灌输讲解,学生缺乏参与、思考的机会
  写作需要综合性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仅有知识的积累是不行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参与中提高.有的作文讲评课始终只有教师雄居讲台,控制课堂话语权.而很多教师备课时却过于依赖教案和网络资料,很少看书、思考、练笔,课堂语言、观点很少有属于自己的原创成分,教师只是知识的记忆者、传递者、代言者,久而久之,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写作知识便日显老套、陈旧.这样的讲评课信息量少,形式单一,常常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缺乏生趣、情趣,效率很低.
  四、专挑学生毛病,严重压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有的教师硬性规定,写作中这不许,那不许,故意给学生设置各种限制思维的障碍;总结学生作文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作文中暴露出来的似乎无穷无尽的问题、毛病,甚至略带嘲讽地指责学生水平低、能力差;作文本上是触目惊心的用鲜红的笔修改得满目疮痍的批语.学生见到自己费尽心血写成的东西竟是如此糟糕,除了失落、自卑,还能有什么呢?作文讲评无疑要指出存在的问题,但更应该提供具体有效的改进的措施、办法.有些问题积重难返,是需要反复训练、持之以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如思维的展开、审题立意、语言表达、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等.
  五、老调重弹,缺乏新意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没有专门的指导教材,没有明确规定必须讲授的内容,也没有有序有效的训练题,缺乏可以直接供学生借鉴模仿的优秀作文作指导,更缺乏可以评价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高考的《考试大纲》).简言之,目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个性色彩浓厚.新课标实施以来,各地编写的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与以前的语文教材相比,写作指导依然是“难啃的硬骨头”“致命的软肋”.很多教师头脑中的写作知识还是从大学教科书中学到的,而很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概念尚没有及时被一线教师吸收,甚至有的教师读的课外书还没有学生读的多,说来说去只有可怜的几个被无数次重复的写作学名词,不要说学生听来味同嚼蜡,就是教师自己也早产生审美疲劳了.
 有教师说:“学生作文不是靠老师讲授可以提高的,只要多读多写就会提高.”实践证明,这种放任自流的做法是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觉得采用如下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从学生的习作中归纳出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学生明白评分标准、注意事项和失误原因,还可以让他们举一反三,通过一个问题懂得一类文章的写法.如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我发现学生在关系型话题作文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不懂得文章的中心论点必须是概念间的关系,或只写一方面,或分开写,或另起炉灶;不知道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哪些种类;缺乏分析能力,不会判断、推理.据此,作文讲评课上,我将重点放在训练学生判断事物间的关系、阐述判断的理由等能力上,然后再要学生写“行动与结果”“追星与修己”“中心与边缘”等关系型话题作文,这样由一篇到一类,由写作到指导再到写作,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印证观点的例子尽量来自教材及学生自己的习作,做到好懂易学
  作文讲评课上肯定要举些例子,如果选择课外的例子,一方面学生会感到陌生,理解起来颇费时间;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例子过于陈旧或难以与观点联系起来,会给教师的备课带来困难.如果选用教材中的例子,学生就能迅速明白,并学会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学过的课文.如讲到议论文论据要“点面结合”的“面”就是用铺排的形式将读者熟知的事例一句话带过,点到即可,既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又能显示出作者知识渊博、纵横捭阖的优势时,引用教材中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故述往事,思来者”来给学生作示范,效果就很理想.这段文字可谓议论文中论据使用与表述的最佳范例,学生还可从中学会举例后如何分析事例,如何将事例与说理部分联系起来.
  三、充分调动学生说说、写写、读读、想想的积极性
  写作讲评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心有感触,情为所动,豁然顿悟,跃跃欲试,所以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好各个环节,特别要考虑哪些环节应由学生来完成,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的空间和时间.如果学生参与其中,师生间、生生间就能思想碰撞、观点相激,话题也就会自然打开,收获大大增加.如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如何避免概括式介绍、静态式勾勒,就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句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1.母亲“打得很轻”,要求学生将这个动作描写具体化——动作描写;
  2.“伯父长得很黑”,要求学生用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写出“黑”——肖像描写;
  3.“心下着雨”,要求学生用具体的景物描写、心理独白、细节描写写出内心的感受——心理描写;
  4.“开朗的伯父”,要求学生写伯父的几个生活细节,并设置一个特定的情境,通过伯父的言行表现“开朗风趣”——综合性的描写手法.
  由于设计的环节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能力范围,学生在热烈的互动中写出了文采飞扬的句子.
  四、讲评课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审题、立意、切入角度的指导上
  学生作文最难的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有的学生读了不少书,背了一些写作技法,但写作时无法联系、运用.究其原因,是教师的写作指导不到位.我认为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面对任何一道题都能迅速打开思路、选好切题的角度.实践中常常有人反对模式化,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的写作以指导.殊不知,学生接触的文章主要是教材中屈指可数的篇章,尽管教师用精读的方法对每篇文章都作了条分缕析式的熟读精析,甚至每篇文章都归纳出了可资借鉴的写法、技巧、特色,但如何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迁移运用到学生的写作中,还少不了教师铺路架桥、示范引导.
  五、重视同题再写,用指导讲评所得到的知识去修改自己的文章
  假如教师在备课时能本着“精讲有用、务实有效”的原则设计教案,并要求学生上完课后用同样的题目再写一篇不同角度不同主题的文章,相信学生在语言的锤炼、思想的磨砺、技巧的驾驭上都会大大提高.教师也可要求学生用作文讲评课上学到的知识去修改自己或他人的文章,这比重写一篇文章效果更好.如以“沟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我发现,很多学生写的记叙文没有中心事件,没有线索,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必要的描写,在表述上概述式、说明性、介绍性的语言很多.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讲评时将重点放在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上,然后再要求学生写一篇议论文,并把已写的记叙文中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修改,结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记叙文的写法.
  此外,教师如果长期不动笔写作,光看作文题,是很难体会作文中的真实感受的,也很难生动传神地给学生以切身的指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教师能坚持写下水文,学生定会佩服得五体投地,教师讲解起来也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