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这三篇文言文的背景、中心意思、抒发的情感是什么?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各表达什么意思?有什么差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10:28:00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这三篇文言文的背景、中心意思、抒发的情感是什么?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各表达什么意思?有什么差别?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
这三篇文言文的背景、中心意思、抒发的情感是什么?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各表达什么意思?有什么差别?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这三篇文言文的背景、中心意思、抒发的情感是什么?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各表达什么意思?有什么差别?
《小石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浏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摩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拎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有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空明澄澈的程度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鱼则“若空游无所依”,澄澈透明,生动传神,穷微尽妙,意境幽深,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郑重叙说事情本末,准确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意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但却表现出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而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融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郊游的所见所感,描写了北国早春的秀美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其比拟之生动,描写之形象,感受之细腻,出人意表又合乎情理.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以下为个人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表达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是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作者想象古代的仁人,拥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