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一二单元知识框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31 02:52:17
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一二单元知识框架
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一二单元知识框架
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一二单元知识框架
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三个知识点:
1. 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历史意义.
2. 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3. 山顶洞人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地点
云南省元谋县
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年代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距今约3万年
意义/特征
揭开我国人类历史的新篇,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
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用火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组织
群居生活
氏族生活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三个知识点:
1.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存年代、生活地点、生产工具、作物以及生活状况.
2.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存年代、生活地点、生产工具、作物以及生活状况,尤其是半坡人的彩陶艺术更是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的瑰宝.
3.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距今年代:约7000年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所处位置:长江流域
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作物:水稻
房屋建筑:干栏式
距今年代:约5000年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所处位置:黄河流域
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作物:粟
房屋建筑:半地穴式
淘气制作:彩陶
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大汶口原始居民
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所处位置:黄河流域
社会生产:农耕、制陶
生活状况: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第三课 华夏之祖
三个知识点:
1. 涿鹿之战——炎黄战蚩尤
2. “人文初祖”——黄帝
3. 尧、舜、禹的“禅让”
知识点一: 炎黄战蚩尤
1.炎帝、黄帝、蚩尤: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黄帝和炎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帝即传说中教人农耕的神农氏,而蚩尤则是东方九黎族的首领,传说他以铜做兵器,勇猛异常.
2.涿鹿之战:传说蚩尤率军队入侵炎帝部落,炎帝向黄帝求救.黄帝立即出兵讨伐蚩尤,最终蚩尤被擒杀,战败的余部因而远去.
3.华夏族的形成:涿鹿之战后,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结成了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华夏族.
知识点二: 黄帝——“人文初祖”
1.黄帝的贡献:黄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最早的一位宗祖,华夏族形成以后公认他为全族的始祖.相传他会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
2.地位: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这反映出后人对黄帝的尊敬,对黄帝所做贡献的认可.
知识点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禹的传说: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
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治水有功,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2.“禅让”:是中国远古社会首领推举和继承的一种方法,是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内部实行的一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商、西周被称为“上古三代”,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朝代.
建立者及都城:禹建立,定都阳城.
夏朝的兴亡
家天下: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巩固统治:建立一套国家机制
灭亡:夏桀(jie)实行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灭亡.
商朝的兴亡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盘庚迁殷: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商朝日益强盛.
灭亡:商纣无道,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朝灭亡.
建立时间、人物、都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
西周的灭亡
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
等级制:从周王到奴隶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
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知识点一: 夏朝的兴衰
⒈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定都阳城)
⑴禹在位时,他的儿子启已有强大的势力.禹死后,其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⑵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⒉夏朝的统治
⑴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陕西南部一带,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
⑵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⒊夏桀暴政导致夏朝灭亡
桀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许多豪华的宫殿,无休止地惩罚百姓,压迫他们服劳役.贫民、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被商朝灭亡.夏朝共经历了四百多年.
知识点二: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⒈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⑴背景:①夏桀实行暴政,贫民和奴隶不断发动反抗斗争.②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商的国君团结周围的小国和部落,乘桀失去民心,起兵功夏.
⑵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
⒉商朝的强盛
⑴汤是商朝的第一代国王,也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他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汤统治时期,商朝越来越强盛.
⑵汤死后,尽力了多带君主的治理,尤其在盘庚以后,商朝的势力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⒊盘庚迁殷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都城才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叫殷朝.
⒋商朝灭亡
⑴商纣暴政.纣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和夏桀一样,也是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⑵牧野之战.商朝后期,周武王见商朝的政治腐败,内部混乱,便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进攻商纣.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知识点三: 西周的分封制
⒈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⒉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⒊作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⒋西周灭亡: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比较夏、商、西周的兴亡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最后一个国王
灭亡时间
重大事件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桀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亳、殷
纣
公元前1046年
盘庚迁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周幽王
公元前771年
实行分封制、形成等级制、发生国人暴动
夏、商、西周更替大事年表
约公元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
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西周灭亡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器的出现:原始社会末期出现
夏朝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是灿烂时期
青铜艺术的高度发展 西周种类更加丰富
灿烂的青铜文明
司母戊鼎(商朝)
代表作品 四羊方尊(商朝)
三星堆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的灿烂青铜文明
奴隶的地位低下,命运悲惨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至洛,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时间: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等
春秋时期
齐桓公称霸:任用管仲改革,国富兵强,打着“尊王攘夷”口号,成为春
秋时期第一霸主
晋楚争霸: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军打败晋军,楚庄
王成为霸主
战国时期
时间: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影响
消极影响:长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积极影响:诸侯逐渐减少,促进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知识点一: 春秋争霸(你知道:葵丘会盟、退避三舍吗?)
⒈春秋争霸的背景
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⒉初秋争霸的目的:争夺土地、人口和霸权
各诸侯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⒊著名的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等.
⒋齐桓公称霸
⑴称霸原因:第一,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国富兵强.
第二,讲究争霸的政策和策略,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扩充疆界.
第三,齐国地理位置优越,盛产鱼盐,经济富庶,为争霸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⑵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⒌晋文公称霸
⑴晋国地处黄河中下游,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中原的一个大国.
⑵晋文公曾经长年在外流亡,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做国君以后,注重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确立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
⑶晋楚城濮之战:那时,南方的楚国势力已发展到黄河流域,和晋国展开了争霸战争,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展开大战.战役开始时,楚国势力强大,咄咄逼人.晋军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打败了楚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城濮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⒍楚庄王称霸
城濮之战后,楚国不甘失败.楚庄王继位后,采取措施,稳定政局,发展生产,为北上争霸奠定了基础.后来楚军打败了晋军,饮马黄河,建立霸业.
⒎诸侯争霸的影响
⑴消极影响:长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⑵积极影响:在争霸过程中,诸侯逐渐减少,促进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知识点二: 战国七雄(你知道:三家分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吗?)
⒈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经过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只剩下齐、楚、晋、燕、秦等几个重要的大诸侯国.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
⒉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⒊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小国逐步被大国兼并,大国与大国之间为了各自利益,也进行明争暗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就是这一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
⒋秦国崛起
经过长平之战,秦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加,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七课 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
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社会经济
铁农具的使用
牛耕的推广
修建时期
修建人
位置
功能
地位
意义
背景
时间
商鞅变法 内容
作用
意义
各国变法: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封建社会形成
知识点一: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⑴铁农具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适用范围扩大.
⑵牛耕的推广:我国至迟在春秋末期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⑶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对农业的影响: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
⑷人类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的情况
主要使用时期
制作材料
代表性生产工具
优点与缺点
原始社会
木、石、骨、蚌
耒耜、蚌镰等
廉价;硬度不够,不耐用
夏、商、西周
青铜
青铜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铜珍贵,质地软
春秋战国及以后
铁
耙、镰、锸、锄、铲等
铁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硬
⑸生产关系的变革:奴隶主与奴隶变为地主与农民
铁农具出现后,奴隶主驱赶奴隶大量开垦荒地,增加财富.在努力制度下,努力毫无人身自由,生产积极性不高.于是一部分开明的奴隶主尝试着改变剥削方式,他们把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劳动者,每年收获的时候向劳动者收取大部分收获物作为地租.劳动者可留一小部分收获物供自己支配.在这种新的剥削方式下,劳动者不再称奴隶而称农民,这些开明的奴隶主也就成为新兴的地主.这样,个体生产就取代了大规模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知识点二: 著名的都江堰
⒈修建原因
战国时期,岷江上游山谷高深,水流湍急,一到成都平原,流速突然减缓,所夹带的泥沙石子随 即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每年夏季秋季水势骤涨,常常泛滥成灾.雨季过后,又会出现干旱.为了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决定修建都江堰.
⒉都江堰的修建(地点、修建时间、修建人、地位、功能)
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由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是闻名世界的防洪工程.
⒊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原理
⑴结构组成:都江堰由“都江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江中修筑的“都江鱼嘴”,使江水从两边分流.内江用于灌溉,外江供分流.在玉垒山开凿人工通道“宝瓶口”,把内江的水引入支流进行灌溉农田.
⑵运作原理:“深淘滩,低作堰”.淘挖内江时,截断流入内江的水,使它通过低堰全部流入外江.然后以相同的方法把水拦入内江而淘挖外江.为确保内江灌溉区的安全,是成都平原免于水患之害,修建飞沙堰,以供洪水期内江的水从堰顶溢入外江之用,因此堰不可修得太高.
⒋都江堰的意义
都江堰消除了泯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知识点三:商鞅变法
⒈商鞅变法的背景
⑴战国时期,由于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了封建地主和农民.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⑵诸侯争霸过程中,秦国还比较落后,迫于现实压力,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图强.
⒉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等
时间
公元前356年开始(秦孝公时期)
目的
富国强兵
指导思想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家思想)
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工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工的旧贵族的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遣官吏治理.
性质
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
意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制国家.
⒊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商鞅变法上有国君支持,下有百姓拥护,加上商鞅本人的决心,改革的措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获得极大成功.
⒋各国变法的影响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定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请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找电子课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