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罗隐的鹭鸶的译文和皮日休的咏蟹的译文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00:01:18
谁知道罗隐的鹭鸶的译文和皮日休的咏蟹的译文快
谁知道罗隐的鹭鸶的译文和皮日休的咏蟹的译文
快
谁知道罗隐的鹭鸶的译文和皮日休的咏蟹的译文快
鹭鸶
淡淡的斜阳照耀在绿树成荫的柳树上,
鹭鸶的头顶白色的羽毛随风摆动,倒映在水中,
不要再向人们夸自己洁白,
自己也有想吃鱼的念头呀!
咏蟹
历来文人墨客对螃蟹的兴趣甚浓,为我们留下了一行行咏蟹的诗句,为人们品味蟹馔平添几分韵味.唐代的诗人唐彦谦《蟹》诗写道:“物之可爱尤可憎,尝闻取刺于青绳.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这首诗把蟹的生活习性和鲜美之味都描出来了.唐代诗人皮日休的《咏蟹》诗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逐从肉上生.莫道无肠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诗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全诗不作一个蟹字,对蟹的写照可谓极致.大诗人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写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诗人那一副持螯举觞之态,疏狂高傲之状,跃然纸上.宋代大文豪、美食家苏东坡不仅发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感叹,而且在《丁公默送螃蟹诗》中写道:“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尖”指尖蟹,“团”指团蟹.苏东坡以诗换蟹,得意之状令人可掬,足见食蟹之魅力.南宋诗人陆游则写得更妙:“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你看,他持蟹狂饮,高兴得连昏花的老眼,也顿时明亮了起来.可见螃蟹的美味,是有口皆碑的了.还有唐代陆龟蒙的“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宋代方岳的“黄粳稻熟坠西风,肥入江南十月雄.横跪蹒跚钳齿白,圆脐吸胁斗膏红.”这些诗篇均从不同角度对蟹的特征进行了描绘.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夫人汤国梨寓居苏州时,当食到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时,喜吟:“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
古往今来,螃蟹又是历代画家点染的好题材.说到画蟹,明代浙江山阴有个叫徐渭的画家,他画的蟹最为著名,他画蟹往往不是他的自我写照.比如《黄甲传胪图》,以姿纵奔放的笔墨扫出两片秋荷几枝枯梗,再浓淡参化的水墨凸出蟹壳,以干笔焦黑写出坚硬而锋锐的蟹腿和双螯,画得淋漓酣畅,简括传神.他的一幅《题画蟹》诗写得更为形象生动:“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国画大师齐白石是中国画史上绘蟹高手.抗战期间.他对日本侵略军满怀积愤,在一幅《螃蟹图》中挥毫宣泄,诗题:“处处草泥乡,行至何方好?昨岁见君多,今年见君少!”显见大师看到日军已日暮途穷时那种在暗中解恨又解颐的样子.现代著名画家吴茀之曾画有一幅珍如拱壁的《螃蟹图》,并在画的上方题了一首十分风趣的螃蟹诗:“九月团,十月尖.潇洒水国天,有酒非尔不为欢.”说的是“九雌十雄”的蟹事.品蟹吟诗作画已成为中国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美餐.
蟹食文化和酒文化密切相关.故“持螯饮酒”,古今皆然.吃蟹品酒,追求闲逸人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魏晋时代,就有人把吃蟹、饮酒、赋词作为金秋的风流韵事.在《世说新语》中,有一段关于吃蟹品酒的话“得酒满载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这是一个叫毕卓的人说的,这种休闲极浓的饮食观,是追求闲情逸致的表现.持螯把酒,既是逸兴使然,又是科学的饮食方法,因为蟹性寒,酒可以去腥、杀菌并驱寒.蟹与酒,一旦结缘,便越结越深.深到什么程度?深到一吃螃蟹,便想到要饮酒.李白诗云:“摇扇对酒楼,持袂把双螯.”苏东坡诗云:“半壳含黄宜点洒,两螯斫雪劝加餐”……甚至连不怎么饮酒的《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在《螃蟹吟》里吟道:“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她在食蟹之后,果真饮酒,而且不喝黄酒,要呷一口白酒.
唐代皮日休《咏蟹》:
未游沧海早知名,
有骨逐从肉上生。
莫道无肠畏雷电,
海龙王处也横行。
首句带出蟹在海洋中的名声,下句指它的肉上生骨,长相奇特(因蟹属甲壳动物,其胸、背、脚均为硬壳,如 骨头般)。 余二句咏蟹本无心肠,故无所顾忌,浑身是胆,在海龙王处横行。既突出横行无忌的性格,又与首句互相呼应。蟹的横行本为人所鄙,但此诗的蟹敢于海 龙王处横行...
全部展开
唐代皮日休《咏蟹》:
未游沧海早知名,
有骨逐从肉上生。
莫道无肠畏雷电,
海龙王处也横行。
首句带出蟹在海洋中的名声,下句指它的肉上生骨,长相奇特(因蟹属甲壳动物,其胸、背、脚均为硬壳,如 骨头般)。 余二句咏蟹本无心肠,故无所顾忌,浑身是胆,在海龙王处横行。既突出横行无忌的性格,又与首句互相呼应。蟹的横行本为人所鄙,但此诗的蟹敢于海 龙王处横行,则属敢作敢为的精神 。
诗把螃蟹的形象和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全诗不作一个蟹字,对蟹的写照可谓极致。
译文:
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它的肉上长着骨头(壳)。不要说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
「鹭鸶」罗隐
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这是一首讽刺诗。鹭鸶主食鱼、蛙等,因头顶及胸、肩、背长有细长白羽,又称白鹭。诗讽刺那些贪婪而又“此地无银三百两”者。道貌岸然,衣冠楚楚,但灵魂未必像衣衫那么素净,心底未必如面容那般慈和,虽然像鹭鸶有“素白”的外表,但也如鹭鸶那样,“羡鱼心”比谁都来得厉害。诗十分含蓄,一个“羡”字,力能扛鼎。作秀的贪官,你最终能骗得了谁,又能骗多久呢?
鹭鸶
淡淡的斜阳照耀在绿树成荫的柳树上,
鹭鸶的头顶白色的羽毛随风摆动,倒映在水中,
不要再向人们夸自己洁白,
自己也有想吃鱼的念头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