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资料古代,要事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07:45:54
中国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资料古代,要事迹!
中国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资料
古代,要事迹!
中国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资料古代,要事迹!
人物简介
秦始皇(前259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名政,嬴姓,赵氏[1],又名赵正(政)[2]秦政,自称祖龙.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汉族,[3](原称华夏族[4]).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与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但却二世而亡.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并不是像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载的是个暴君,想了解真正的秦始皇的话在《真秦始皇》这本书中有着详细的介绍.可以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的创立者.
登上王位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赵政即位为秦王.即位时由于年少,故国政由相邦吕不韦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 秦始皇
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他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献假宦官嫪毐给太后,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子就进宫了.秦始皇日渐长大,于是他们就骗秦始皇,说太后寝宫风水不好,应搬离这里.秦始皇信以为真,于是他们搬到离秦始皇远的地方,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秦王假父自居,在太后的帮助下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是继吕不韦后又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嫪毐难免小人得志,在一次喝醉酒后对一个大臣斥责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这个大臣听后很生气,并且暗中找了个机会告诉秦始皇.嫪毐慌了,准备叛乱.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秦始皇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打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将嫪毐车裂,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摔死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秦始皇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其后,虽然他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书》,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其后他任用尉缭、李斯等人.
秦夺九鼎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一直受许多国家保护,由九州上贡的铜所制.夏、商、周时奉为国宝,拥有九鼎者就为天子.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五十一年,周赧王五十九年),攻伐赵国邯郸的秦军,继续向韩、赵发动攻势.值此之际,东方各国又发动联合抗秦.在韩、赵等国的影响与胁迫下,不识时务的西周公也卷入这次活动.联军打着周王的旗号,合纵抗秦.昭王大怒.秦国早就想在地图上抹去西周,尽快扫除统一天下的一个障碍.西周参与反秦,正好给秦国出兵以口实.公元前256年(赧王59年,秦昭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听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西周公为家臣,封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国除,置九鼎于咸阳(途中一鼎落于泗水,所以秦国只得到8鼎,但习惯上仍称九鼎).自次年起(昭王五十二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纪年.公元前255年,九鼎迁秦,意味着秦王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各诸侯国.
统一六国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连横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
首称皇帝
秦王政在他登上秦国王位的第二十六个年头,终于统一了中国.天下初定,39岁的秦王政第一件急着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 秦始皇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 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 可见,“皇帝”的称号,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 秦王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秦始皇梦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 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取消谥法.谥法起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 天子自称曰“朕”.“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 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 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以上这些规定,目的在于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强调皇帝与众不同,强化皇权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借助这些措施,使他的皇位千秋万代地在其子孙后代中传续下去.
编辑本段中央集权
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替子孙万代奠定基业,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
中央机构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在此之外,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典属国——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 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汉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地方机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全面统一
书同文
殷商以降,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划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比划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的监狱,在坐牢的10年时间里,他对当时字体的演变中已出现的一种变化(后世称为“隶变”),进行总结.此举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遂将他释放,还提升为御史,命其“定书”,制定出一种新字体,这便是“隶书”.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 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我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度同制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和货币制度很不一致.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以镒(秦制20两为镒)为单位;铜钱万下币,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币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秦廷在原商鞅颁布的标准器上再加刻诏书铭文,或另行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刻上铭文,发到全国.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 在田制上,秦王朝规定6尺(合今230厘米)为步,240步为一亩.这一亩制以后沿用千年而不变.
车同轨
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
行同伦
“行同伦”就是端正风俗,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这方面,秦王朝也给予相当的重视.比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意谓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予以表彰.而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在会稽刻石上留的铭文,则对当地盛行的淫泆之风,大加鞭笞,以杀奸夫无罪的条文来矫正吴越地区男女之大防不严的习俗.
制传国玺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璧”.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大地二千余年.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修筑长城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 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会给人民增加很大的负担.秦始皇修长城不是他开创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而史书上却把修长城造成的苦难全归罪于秦始皇,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原来各国之间都有一些长城,但北方的长城不完整;统一后他下令把原来国之间的长城拆除,再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给我们留下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连接全国
从公元前222年开始,秦始皇开始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驰道并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说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目的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还有一说是方便始皇出巡时能畅通无阻.除秦直道和秦栈道外大多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基础上拓建而成.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运河在最终在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项工程在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编辑本段焚书坑术士
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 焚书坑儒
治.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前213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史书,民间只允许留下关于医药、卜筮和种植的书.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尽管如此,他却曾下令将一些禁书收藏在咸阳皇家图书馆. 公元前214年,咸阳的术士在背后议论秦始皇,指责他: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知道后,派人追查,对于证据确凿的460人,处死,无罪者释放.(“坑儒”的说法是错误的)
“奢侈”生活
秦始皇即位不久,便开始派人设计建造秦始皇陵.在统一六国之后,旋即修建阿房宫(没有完全建成),秦始皇陵最多时用工七十二万人. 除此之外,还有兴乐宫、梁山宫等等.然而这两个却都不是秦始皇建造的,而事实皇帝之前就有了的. 骊山墓从秦王登基起即开始修建,前后历时三十余年,每年用工七十万人修建.现在留存的墓从外围看周长2000米,高达55米.内部装修极其奢华,以铜铸顶,以水银为河流湖海,并且满布机关.仅看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就可看出当年修建这座陵墓的百姓负担之重.并且,建造陵墓的工匠在陵墓造成之后全部被活埋. 求不死药
徐福,在中国古籍中,是一个头脑聪明、胆大心细的骗子,因为当过“方士”,大约还是个早期化学家.秦始皇完成了他一统天下和建造长城的伟业,便开始憧憬不老不死的神奇.于是徐福在公元前219年来到秦王的宫廷,声称《山海经》上面记载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就在东方海中,他愿意为秦王去那里取来不死之药.第一次东渡徐福并没有带回长生之药,他告诉始皇,东方的确有神药,但是神仙要三千童男童女,各种人间礼物,同时,海上航行有鲸鱼拦路,他要强弓劲弩射退大鱼.秦始皇全盘答应条件,助他再次东渡.结果,徐福一去不复返,在东方“平原广泽之地”自立为王,再也不回来复命了.根据考证,徐福并非传说人物,1982年,更考证他的故乡正是今天江苏省连云港郊外的徐阜村. 传说中的仙岛,倒并不全是虚妄,仙没有,岛是有的.按照日本的记载,徐福所说的就是日本的本州、四国、九州三岛.
泰山封禅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封禅是古代统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种仪式.所谓“封”,是指筑土坛祭天.所谓“禅”,是指祭地,即在泰山下小山的平地上祭地.由于长期不举行这种活动,大臣们都不知道仪式该怎样进行,于是秦始皇把儒生召来询问.儒生们众说纷纭.秦始皇听了觉得难以实施,便斥退儒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辟车道,到泰山顶上立了碑,举行封礼.之后又到附近的梁父山行了禅礼.
驾崩沙丘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 ,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或许秦始皇注定是一名历史上的争议颇多的人物,他的死如他的身世以及此雄才大略,同样引起了后人的争议.目前史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疾病,一说死于非命. 邢台广宗·沙丘平台
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死因已明,无可置疑.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时遭人行刺,身后的一辆副车被刺客用重锤砸得粉碎.随后,又发现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和出言“今年祖龙死”的“仙人”.秦始皇很迷信,这些现象使他感到恐惧不安.为了消灾避难,寻找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从了一名相卜者的建议,准备第五次巡游.然而由于一路劳顿,秦始皇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就病倒了.赵高奉命写遗书,给受命监军河套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与丧命咸阳而葬.”信还未发出,秦始皇就死在沙丘行宫(今河北邢台市广宗附近). 有的学者认为,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他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病发身亡.至于他死于何病,有人认为他死于癫痫.癫痫发作一般分四个时期:起初头晕、胃部不适,继尔突然意识丧失,隔肌痉挛,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呼吸暂停,然后全身肌肉抽动、口吐白沫,最后数十分钟才能清醒.郭沫若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推测秦始皇幼时患有软骨症,时常患着支气管炎,所以他长大后胸部和鸷鸟一样,声音似豺狼,后来由于政务繁重,引发脑膜炎和癫痫等病症.后来秦始皇渡黄河,癫痈病发作,后脑壳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人处于昏迷状态;当车赶到沙丘后第二天,赵高、李斯发觉秦始皇已死去多时.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从几篇有关秦始皇死亡情况的史书推敲,发现了可疑之处.这次出游随从人员主要有赵高、李斯、胡亥等人,上卿蒙毅也在随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亲弟弟,扶苏的亲信,可是当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时,蒙毅被遣返回边关.从突然的人事变动来看,这似乎是赵高等人的计谋.因为蒙恬领兵30万随公子扶苏驻防上郡,从秦始皇的身边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苏的耳目;加之赵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后因秦始皇赦免,赵高才恢复官爵,赵高从此对蒙毅恨之入骨,发誓要灭掉蒙氏一族.赵高在秦始皇遣病重时遣走蒙毅,也为自己后来计谋的实施清掉了一块绊脚石. 秦始皇死后,赵高采取了说服胡亥威胁李斯的手法,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同时,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让他们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为了继续欺骗臣民,车队不敢捷径回咸阳,而是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绕道回咸阳.由于暑天高温,秦始皇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为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买了许多鱼装在车上,迷惑大家.到了咸阳后,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赵高任郎中令,李斯依旧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权实际上落到了赵高手中.赵高阴谋得逞以后,开始对身边的人下毒手.他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发觉赵高阴谋后,就上书告发赵高.秦二世胡亥不仅偏袒赵高,并且将李斯治罪,最后将李斯腰斩于咸阳.赵高升任丞相,由于他可以出入宫禁,特称“中丞相”. 赵高的最终目的是要做皇帝,而他不能支配活的秦始皇,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病重,对他来说是天赐良机,只有在秦始皇死后,他才能假传遗诏,一步一步实施他的计谋.秦始皇是病死还是被害,目前尚无定论,如果是被害,赵高又是如何使秦始皇致死的?
主要成就
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罗列如下: ⒈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⒉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⒋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⒌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后被毁是由于项羽火烧秦都造成的; ⒍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⒎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8,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9.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历史评价
他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汉民族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