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时特训的参考答案,只要第三单元第三课的也行!先谢谢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10:17:27
求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时特训的参考答案,只要第三单元第三课的也行!先谢谢了!
求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时特训的参考答案,只要第三单元第三课的也行!先谢谢了!
求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课时特训的参考答案,只要第三单元第三课的也行!先谢谢了!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精讲精练(修改后)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人猿相揖别(第一课)
一:新课学习:
1、 生产劳动、火的使用、语言的产生.
2、 直立行走并能制造使用工具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4、旧石器时代.
5、(1)非洲、欧洲(2)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相对有适宜的温度、降水,并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适合人生存、发展的食物等.
6、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对比简表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 外貌特征 使用的工具 用火
情况 生活群体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70万一20万年 面部保留某些猿类特征 打制石器 天然火 原始群
山顶洞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18000年 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似 磨制石器 人工取火 氏族
二:作业
1、B 2、B 3、A 4、C 5、D 6、略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第二课 第一课时)
一:新课学习:
1、(1)①:原始农业是从采集中逐步发展起来的;②:原始畜牧业是从打猎中产生的. (2)①: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③: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亚欧大陆.西亚和中国 .
2、
生产工具 生产生活 生活方式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群居生活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种植粮食饲养家畜 定居生活,还使用陶器
3、(1)西亚地区,考古学家在约旦河谷发现了一个9000年前的农业村落,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
(2)石墙、生活区、生产区.
(3)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 猪、牛.
二:作业
1、填空题:(1)畜牧业 生产者 (2)西亚 定居.
2、选择题:(1)D (2)C (3)C (4)C (5)B
3、(1)浙江余姚河姆度.河姆度是距今七千年前的村落遗址,人民居住的房子富有特色—干栏式,原始农业畜牧业有所发展,最早培植了水稻.
(2)农业存栏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实现了定居,这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第二课 第二课时
一:新课学习:
1、(1)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通风防潮.(2)水稻.(3)制作黑陶、绘画
2、(1)半地穴式房屋、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2)制作磨制石器、从事渔猎.
(3)陶器的造型与色彩的搭配、图案的绘制.
3、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及造成的原因(完成下表)
生活区域 距今时间 自然环境特征 建筑形式 农作物
驯养的
动物 制作的
陶器
河姆渡
遗址 长江流域 约7000年 气候湿润
水网密布 干栏式木结构长屋 水稻 牛 黑陶
半坡遗址 黄河流域 约五六千年 气候干燥
河流少 半地穴式圆形尖顶 小麦、粟 猪 彩陶
4、(1)当时人们生活以狩猎为主,对动物非常了解.(2)当时人们对他们熟悉的事物描绘得细致逼真;艺术水平高超.
5、(1)绘画、音乐、舞蹈、饰物.(2)初步的科学知识.
二:作业
1、B 2、 C 3、D 4、B 5、A 6、A 7、略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三课
一:新课学习:
2、(2))《吉尔伽美什》 《荷马史诗》(4)当时已经有了城市国家,而且各个城市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人们对英雄的崇拜
3、(3)①会纺织、养蚕,会制作陶器,已经用船做交通工具,已经出现了原始音乐.
②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4)皇帝、炎帝等部落通过战争与融合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他们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被尊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4、(3)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个氏族成员的微弱力量汇集起来,跟自然界进行斗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人类社会还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所以这种民主制度带有很大的局限性(4)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了古代黄河流域是我们祖先的主要聚居地,我国人民很早就有同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历史.大禹治水是历史上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成功改造自然的事例.应该学习大禹战胜自然灾害的英勇气概和信念
二:作业
1、C 2、A 3、B 4、B 5、C 6、略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综合探究一
一:新课学习:
1、许多化石地点年久失修,有的已被破坏;有些洞穴发生局部坍塌;部分化石标本没有现代化手段加以保护,被长期堆放在地下室;基础设施陈旧.
2、原因:资金短缺,保护不力.
措施:媒体呼吁,社会关注,政府支持,资金、人力和技术方面进行援助.
5、(1)文物是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其承载的信息极具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凭借文物,我们可以补缀“洪荒莫传”的历史;凭借文物,我们可以恢复“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城池风景;凭借文物,我们可以演绎“车辚辚,马萧萧”的壮烈场面;凭借文物,我们可以解读“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诸多奥秘;凭借文物,我们可以体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境界.
7、资料一:体现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资料二:体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资料三:体现了文物保护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
6、我们应该保护身边的文物做起,从小事情做起.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我们这里有哪些是文物,一.调查本地的文物古迹,二.了解它们的珍贵之处及现状,三.提出可采取的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做到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二:作业
1、D 2、D 3、略 4、略
第二单元单元 文明的起源
尼罗河的赠礼 新月形沃土:西亚文明的发祥地
第一课 第1课时
课后巩固
1、D 2、B 3、C 4、C 5、A 6、D 7、B 8、A
印度河与恒河的哺育 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一课 第2课时
课后巩固
1、
文明古国 地 域 统一国家出现的年代 建国人物
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000年
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阿育王
黄河与长江流域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2、D 3、A 4、D 5、B 6、B
城市开始出现 王权神圣
第二课 第1课时
课后巩固
1 C 2、D 3、D 4、D 5、A 6、A 7、略
分化的社会 军队与刑法
第二课 第2课时
课后巩固
1、D 2、B 3、A 4、C 5、C
从刻划符号到象形文字 宏大的工程
第三课 第1课时
课后巩固
1、C 2、(1)、古埃及. (2)、象征权威,期望把权威和财富带到来世.3、B 4、D
5、C 6、D
精巧的技艺 古老的科学探索
第三课 第2课时
课后巩固
1、C 2、A 3、B 4、C 5、B 6、B 7、D 8、C
精巧的技艺 古老的科学探索
第三课 第3课时
课后巩固
1、丝绸;西汉. 2、玄奘;《西游记》.
3、D 4、C 5、D 6、D 7、A 8、D 9、B
感悟沧桑巨变
课后巩固
1、D 2、A 3、B 4、C
5、水土严重流失,人类生存的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人口的增加,土地被大量开垦;人们多以木材作为燃料,统治者又大兴土木,修造宫殿,致使森林植被破坏,导致河床淤塞,渭河有的支流无法行船,有的甚至断流.到十世纪,这里就不再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了.
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
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第1课时
1、C . 2、B . 3、D.
4、⑴相同点:古希腊著名的城邦国家,时间约为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⑵不同点:政治上,雅典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斯巴达是少数奴隶主专政.经济上,雅典商业贸易、海外贸易发达;斯巴达以农业为主.文化上:雅典文化繁荣,哲学、文学、历史学都很有成就,斯巴达崇尚武力,热衷于征服邻邦.⑶原因:自然环境的差异,雅典频临爱琴海,海上交通便利,斯巴达是个内陆国.
5、⑴反映了雅典的民主制度,目的是使公民享受了权利,参与了国家的管理.⑵雅典民主制度具有阶级局限性,它仍然是少数人的民主,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等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6、古希腊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第2课时
1、A. 2、C. 3、C. 4、体育馆、饮水桥、体育场等.
5、只要学生基本能够认识到:⑴发达的经济是文化繁荣的基础;⑵海洋交通的开拓,便于交流和学习别人长处;⑶人民的辛勤劳动是文化的源泉;⑷文人学者、艺术家与科学家刻苦钻研与总结群众实践形成了伟大成就即可.
6、罗马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其主要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
7、在古典文化中,自然科学、文学、戏剧、历史、罗马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对西方历史文化影响深远.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对后来的西方政治制度也产生了较重要的影响.
第二课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第1课时
1、C. 2、A. 3、D. 4、D.
5、基督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之柱,基督教信仰成为欧洲社会的主流意识.教会地位空前提高,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基督教文化渗透到各个领域,政治、法律、科学、教育、文学、哲学、经济、绘画、音乐等等,都受到基督教信仰意识及神学思想的影响,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6、⑴宗教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一方面积极作用表现为:①教的产生反映了下层群众的某些政治经济要求,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②在历史上,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对于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都有广泛、深远的影响;③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另一方面消极作用表现为:①历代剥削阶级都利用宗教作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武器;②宗教宣扬超自然的神主宰着自然界,否定了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从而削弱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积极性;③ 宗教与科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在历史上,一切与神学不符的思想和科学研究都被宗教视为异端邪说,对科学家进行残酷迫害,妄图用神学阻塞科学前进的道路.
⑵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指教徒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的祭祀、诵经、烧香、弥撒布道等;过宗教节日;教徒在自己家中念经、祈祷、封斋等活动,这些活动受国家保护,任何人不得干涉.同时任何宗教组织的教徒也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以外传教、宣传有神论或散发宗教传单或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出版发行宗教刊物.宗教与邪教的主要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宗教的神职人员不得自称为神,邪教主都自称为神;二是,宗教的传教活动是合法的公开的,邪教的活动是非法的秘密进行的;三是,宗教不反社会、反人类,邪教则反社会、反人类;四是,宗教不允许神职人员骗财害命,邪教主骗财害命过着奢侈的生活;五是宗教有自己的典籍和教义,邪教都是危言耸听歪理邪说. 因此我国法律明文规定既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对邪教则坚决予以取缔.(仅供参考)
第2课时
1、D.2、D.3、B. 4、巴黎、伦敦、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米兰、比萨等.
5、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封建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商品经济不发达,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市民不在依附于土地,获得了人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是在乡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欧洲农村是庄园经济,农民完全依附于庄园主;一部分农民逃亡到城市,变为自由民,成为城市市民. 城市最终取得了自治地位,所以有称之为城邦.城市每年向封建主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有权向其他城邦宣战,但是不能够宣布脱离封建主. 农村中是农民与庄园主之间的斗争,城市中是城市内部各个阶层的斗争,手工业者和商人,手工业者和行会,一般市民和商人等等之间的斗争.身自由等等.
6、不赞成.因为庄园是当时西欧生产力水平极低的产物,庄园绝不是世外桃源.因此,随着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庄园的衰落和城市的兴起就成为了必然.
7、⑴西欧的城市都坐落在封建领地上,国王和封建主任意剥削城市居民,后来城市居民通过赎买、 起义等斗争方式最终赢得了自治权,封建领主对城市的控制权逐渐被削弱.
⑵城市对农奴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自治城市获得人身自由和司法审判等特权,削弱了领主统治.因此,才会有更多的农奴向往并逃到城市,才会出现巴黎这样新兴城市的繁华景象.
第三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A. 2、B. 3、 6世纪末,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危机严重; 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在麦地那组建穆斯林军队,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632年,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发动“圣战”,对外扩张;到8世纪中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帝国;10世纪以后开始衰落,3世纪中叶被蒙古所灭. 4、(略)
5、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希腊、罗马的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6、①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②对不同文化的兼收并蓄、改造利用,不仅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传播,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③把不同文明的文化翻译成阿拉伯文,再传播到世界各地,不但保护了不同文明的文化,也丰富了阿拉伯文化,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另一种答法:是世界文化的保护者;世界文化的改造者;世界文化的集大成者;世界文化的传播者.)
综合探究三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1、⑴表现:古希腊:奴隶广泛使用于农业、手工业和生活各方面;雅典是希腊最繁荣的城市,经济兴旺,文化昌盛,学者云集,教育发展.罗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罗马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的霸主,1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⑵原因:①对外战争胜利,奴隶数量猛增,大量使用奴隶劳动;②民主政治得到发展,内战停止,社会相对安定.
2、
宗教名称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耶稣 穆罕默德
创立地点 古印度 巴勒斯坦 麦加
基本教义 “众生平等”、“因果报应”、“忍耐顺从” 忍受苦难 信仰和顺从唯一的“真主”安拉
代表性建筑 印度佛塔、中国佛寺 天主教堂 清真寺
主要经典 《佛经》 《圣经》 《古兰经》
作用与影响 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 经济、政治、文化思想 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
礼乐文明的确立
1、C 2、D 3、D 4、C 5、B 6、宗法制 、 分封制 、 礼乐制
7、 (1)、A (2)、 D (3)、 宗法制 (4)、 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
变革与争霸
1、B 2、D 3、C 4、D 5、吴 越
6、改革齐国的军、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国力增强;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
7、(1)更加全面、彻底.使秦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同意全国奠定了基础
(2) 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使社会进步 发展;改革使国富民强,固步自封、固守传统落后于人
(3)略
百家争鸣
1、连线题 略
2、原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影响: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秦朝一统
1、B 2、B 3、C 4、D 5、A
6、原因:各国人民渴望统一,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7、略
新的大一统
1、 刘邦、汉景帝 推恩令 2、D 3、D 4、A
5、霍去病 忠君爱国、英勇无畏等 6 、略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 曹丕、 洛阳、 刘备 、成都、 孙权 、建业
2、A 3、B 4、D 5、A 6、略
帝国新政
1、C 2、D 3、C
4、一、总结经验教训,选官任贤,大度纳谏.
二、节俭自律,厉行法制,发展国家经济
三、在他的努力下,唐朝的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出现了历史上难得的民族关系融洽、各族和睦共处的黄金时期.
盛唐气象
1、唐装 2、略3、D 4、B 5、瓷器 青瓷 白瓷 唐三彩
6、(1)情况: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点:中西互通,胡汉交融;原因:社会经济繁荣,与少数民族和外国的交流频繁
(2)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对汉族的影响,出现了胡汉交融的局面.如胡饼、胡服等都是唐朝人喜欢的
第五课时盛世文化
四、巩固练习1、前代文化、外来文化、汉唐文化
2、社会经济、科举制度、文学艺术
3、B
4、①各族人民共同努力②继承前代文化③吸收外来文化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⑤统治者的重视和实行开明的政策
5、千佛洞、隋唐、南北朝、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6、隋唐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内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活跃.
第二课汉唐盛世 第六课时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四、巩固练习:1、C2、①西域都护府②隋唐、雕塑绘画等③1、有利于东西部之间的物质和信息交流2、推动了沿线各国的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展.3、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和平周边环境.
相同点1、都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不同点:1、陆路、经济文化
2、水路、国家统一.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第一教时 农牧文化的交融
四、巩固练习:1、B2、A3、D4、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价.一方面体现屈辱.另一方面体现远见.
5、960年北宋建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部分地区,916年契丹政权建立,1038年西夏建立,形成了政权并立的格局:后女真族建立金,并先后灭掉辽和北宋,南宋建立后形成了宋金对峙;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与其子孙先后灭掉西夏、金、南宋,征服大理,招降吐蕃,统一了全国.
趋势:农牧文化的交融.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第二课时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四、巩固练习:1、B2、交子、商标、广告,说明商业繁荣表现,宋代已经初步具备现代社会繁荣市场经济的特征了.
3、⑴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南方地区处于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从而使南方经济迅速崛起.⑵北方劳动者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迁的中原人民与南方人民共同劳动开发;统治者的重视,推动劝课农桑政策;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海外贸易发展,泉州等著名港口繁荣,苏州、杭州等城市兴起.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三课时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
四、巩固练习:1、瓦子2、宋金时代、滑稽短剧、元代3、D4、大多形成于汉代.在宋元时期社会习俗活动丰富多彩,如逢年过节,民间的庙会、社火十分热闹,燃放烟火,歌舞有旱龙船、舞狮子、扑蝴蝶等.
5、变化:精神生活比较丰富,他们可以观看和表演元杂剧、“说话”等节目,可以组织和参加传统民间节日的娱乐活动.人们已经实现从娱神到娱人的世俗化转变.
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已经从单纯的物质生活转向精神生活的需要.
6、⑴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⑵精神生活,即戏曲艺术的表演.⑶诗歌、音乐、舞蹈、表演、道白等多种艺术形式.⑷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希望把这种精神生活带入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第四课时——文人的世界
四、巩固练习:1、A2、D3、B4、D5、原因:博学能文,滑稽多智;他经常出入歌楼酒肆,瓦舍戏场,熟悉民众生活,与杂剧演员也多有交往,有时还面敷粉墨,亲自登台演出;元朝统治腐朽,他深入民间,了解人们的疾苦,关心人民,痛恨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原因:对备受封建压迫的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6、唐朝末年,由于武将专权,形成了藩镇割据和混战的局面,使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和人民的生活.宋代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采取了剥夺和削弱武将手中的军权,统一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以文臣代替武将出任地方官的政策.即“重文轻武”的国策.7、略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第五课时 古代科技的典范
四、巩固练习:1、C2、B3、C4、D5、⑴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⑵火药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罗盘针为欧洲造船业和航海事业迅速发展提供了保证,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造纸、
印刷术对欧洲文化传播,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6、⑴雕版印刷术,刻印章等.⑵《金刚经》⑶泥活字印刷技术.发展木活字、铜活字和铅活字印刷技术.⑷电脑排版或激光照排.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第六课时 开放与交流
四、巩固练习:1、泉州2、《马可•波罗游记》3、A
4、表现:海外贸易空前繁荣,中国瓷器和茶叶大量出口,远销亚欧诸大洲;中外科技交流达到高峰,指南针、火药、等科技发明在这一时期传播出去,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等科学知识也传人中国;中外人员往来和民族融合又迎来一个高潮,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传人中国,并传播开来.
原因:元帝国的统治疆域空前广大,扫除了诸多割据政权,交通的发达和畅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保障,创造了便利,朝廷允许和鼓励各国商人来华经商,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政策.
5、⑴元朝大都⑵忽必烈⑶商品种类较多,海外贸易空前繁荣;元帝国很强盛,手工业发达,技术水平高.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