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关心人民 事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3:53:53
周总理关心人民事例周总理关心人民事例周总理关心人民事例我摘抄的,很多,但是好像可以选择性的用一用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

周总理关心人民 事例
周总理关心人民 事例

周总理关心人民 事例
我摘抄的,很多,但是好像可以选择性的用一用
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
“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对被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
1960年,中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成立了精减领导小组,精减多余职工.为了安排好被精减职工的生活,周总理绞尽了脑汁.在一篇关于精减的文件草稿中,总理在“对被精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一句话前边,亲笔加上“党政领导机关”几个字,重点强调领导机关的责任.在文件草稿中讲到精减职工的安置办法时,他又加了一段话,强调“对于一切精减下来的职工,都要采取各种补助和帮助的办法妥善安置”.在他的关怀督促下,全国2000多万精减人员的安置和生活问题大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没有发生大的问题.
“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
1962年初,中央召开扩大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大会期间,周总理参加福建省的小组讨论会.当听到下边的同志反映强迫命令、浮夸、讲假话等坏作风给工作和党群关系造成的危害时,他心情十分沉重地说了一段切中时蔽、感人肺腑的话.他说:“这几年来,党风不纯,产生了浮夸和说假话现象.我们要提倡说真话.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大家都说假话,看领导的颜色说话,那不就同旧社会的官场习气一样了吗?……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接着,总理又强调指出,要提倡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他说:“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归纳起来就是实是求是.”
“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
周总理出生在淮安,童年时代都是在淮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淮安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爱淮安,但他更爱伟大的祖国,从不因为淮安是他的家乡而给予额外的照顾.1960年,淮安县委负责同志到北京时,见到了周总理,在汇报了淮安县10万亩棉花喜获丰收的情况后,提出想办一座纱厂.按理,这对总理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周总理一方面鼓励他们,一方面又引导他们说:你们种棉花,就要办纱厂,那上海的纱厂就吃不饱了.最终没有同意.1962年,总理的家乡淮安遭受了特大洪水,苏北大片农田被淹.江苏省政府给总理写信,请求支援.总理看完信后,心里沉甸甸的.调拨人力物力支援灾区是完全应该的,只要总理一句话就可以了.但总理说:我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该怎么办由他们拿主意.总理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在涉及家乡的问题上从不偏私,一概秉公办事.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今天,一些同志头脑中的节约意识渐渐淡化了.现实生活中,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的现象不为鲜见.然而一些同志却不以为然,在有的人看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过去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再提倡这个就不合时宜了;有的认为,是否艰苦朴素是个人生活的小事,吃点、喝点、玩点无碍大局,没有必要看得那么重,要求得那么严;还有的认为,时下人们生活讲质量、吃穿讲档次,国家也提倡和鼓励消费,“慷慨花钱”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这些认识与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不相符的.
崇尚俭朴、反对奢华、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始终坚持和倡导的优良作风和克敌制胜的法宝.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看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吃的是粗糙的小米饭,穿的是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住的是简陋的窑洞,他感慨地称赞这是存在于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我国正是靠这种力量不断走向强大的.全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仅在革命战争岁月和新中国成立初期“ 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需要坚持,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需要坚持.应当看到,虽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行长时期奋斗.即使在我国实现了小康,富裕了,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也不允许坐享其成,奢侈浪费.聚沙成塔,积少成多,铺张浪费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得好:“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许烂.”“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可见,节约是强大力量的储蓄!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骄奢淫逸成风,享乐主义盛行,就没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