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说+古今异义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3:39:44
问说+古今异义词问说+古今异义词问说+古今异义词《问说》  作者介绍:  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今属枞阳陈州乡)人,散文家,他是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降生数月而

问说+古今异义词
问说+古今异义词

问说+古今异义词
《问说》
  作者介绍:
  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今属枞阳陈州乡)人,散文家,他是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降生数月而孤,小时家境贫寒,当牧牛童,喜欢偷听书塾老师朗读文章,听了能背诵.塾师发现后,邀他到书塾里学习,后来还把女儿许配给他.刘开十四岁时,拿着自己写的文章拜谒桐城派主要作家姚鼐.姚鼐非常赏识他,尽力教他文章作法,多次赞扬这位文坛新秀.从此刘开的才名轰动一时,后来成为桐城派著名作家之一,诗文均为世人称道.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亳州聘请刘开修邑志,寓于佛寺中.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陡得疾,卒,享年41岁.有大量诗文存世,均收入《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qiǎng)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duo),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愚笨的人不一定也不了解;愚笨的人所能做的,圣人不一定能做.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常见的古今异义(分号前古;分号后今)
  非常(意外的变故,不平常;十分,很)
  行路(路人;走路)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行李(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
  夫人(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的党羽)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保养)
  山东(崤山以东;山东省)
  婚姻(儿女亲家;结婚)
  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
  根本(树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
  逢迎(迎接;说话、行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
  学者(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
  从而(跟从、来;因果连词)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
  不必(不一定;不需要)
  经营(搜集、保存;筹划、组织)
  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
  于是(由这种情况;连词)
  空中(中间是空的;天空)
  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
  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
  痛心(痛恨;极端伤心)
  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
  浩荡(荒唐;水势浩大)
  可怜(可爱、可惜;值得怜惜)
  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便利(吉利;方便)
  交通(交错相通;水陆运输的总称)
  老大(年龄大;排行第一)
  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
  可以(可以凭借、可以用;可能或许可)
  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
  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
  果然(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
  作案(作几案;进行犯罪活动)
  流涕(流眼泪;流鼻涕)
  失意(意见不合;不得志)
  同气(同胞兄弟;同类)
  县官(官府;县令)
  无道(无人谈论;没有道德修养)
  然后(这样以后;顺承连词)
  中国(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
  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
  左右(皇帝身边的近臣;方位或约数)
  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
  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
  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
  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从容(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
  生日(生活一天天的;出生日)
  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困境)
  无论(更不必说;连词)
  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时期)
  无赖(活泼顽皮;品行不端)
  痛恨(痛心遗憾;仇视愤恨)
  感激(感动愤激;深深地感谢)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而死)
  因为(于是写;因果连词)
  中间(中间夹杂;里面)
  开张(广泛扩大;开业)
  猖獗(跌倒,引申为“失败”;猖狂无忌)
  具体(形体完备;明确、不抽象)
  恰恰(莺啼和谐之声;正好)
  结束(整好装束;完毕)
  用心(因为用心;用功或肯动脑筋)
  往往(处处;常常)
  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人;为革命牺牲的人)
  扶老(拐杖;扶着老人)
  前进(上前进献;向前行走或思想进步)
  豪杰(有声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能初中的人)
  何苦(哪怕、怕什么、怎怕;不值得做,犯不着)
  肉食(享受优裕的大官;肉食食物)
  不过(不超过;转折连词)
  美人(歌伎、宫妃;美貌女子)
  大风(麻风病;大的风)
  风流(杰出、英俊,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致意(抒发心情;表示问候)
  无赖(胡作非为、活泼好玩;流氓、无理取闹)
  中间(当中夹杂;当中)
  会计(聚会商议;财务计算的人)
  作文(写文章;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或者(有的人、有些人;选择连词或者副词)
  常见的单音节词古今异义整理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凶残)
  加(更;增加)
  假(借助;不真实的)
  河(黄河;泛指江河)
  橹(盾牌;划船的工具)
  赢(背负;胜或获得)
  走(跑;不行)
  次(水边;量词)
  向(从前;对、朝或偏袒)
  穷(困厄、不得志;贫困、穷)
  率(一概、全部;率领、轻率)
  再(第二次;又一次)
  再(两次;又一次)
  原(推究;原来、原则)
  抑(或者;抑制)
  归(女子出嫁;回来)
  比(等到;比较)
  比(紧挨、并排;比较)
  渠(他、它;水道)
  去(离开、距离;往)
  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太阳、)
  怒(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发怒)
  危(高;危险)
  但(只;但是)
  将(请;将要)
  或(有人、或许;或者)
  诸(之于、之乎;众、各)
  爱(吝啬;喜爱)
  固(本来;坚固)
  隐(哀怜、不忍;隐藏或隐瞒)
  择(区别;选择)
  诚(果真、如果;真诚)
  赞(引见、介绍;称赞)
  拜(授官;一种礼节)
  除(授官;除去)
  安(养生;安定、安然)
  鄙(边境;轻视或粗俗)
  池(护城河;水塘)
  汤(热水、开水;较浓汁液)
  摧(伤心;破坏或折断)
  都(大;都市或全)
  按(查究;压住或按照)
  必(果真、如果;一定、必然)
  病(困苦至极;疾病)
  齿(年龄、岁数;牙齿)
  床(坐具;卧具)
  伐(功业、夸耀;坎)
  顾(拜访;回顾或照顾)
  会(恰逢)聚会或会议)
  间(参与;中间或间隔)
  控(拉;控制或控告)
  景(大、日光;景致或情形)
  略(夺取;简略)
  遣(休、被夫家赶回娘家;消除或派遣)
  摄(整理、整顿;吸取或保养)
  害(嫉妒;祸害或害处)
  冒(涂盖、敷上;冒充或向外透)
  奇(适宜;特殊的或惊异的)
  迁(放逐;迁移)
  稍(逐渐;稍微)
  寻(不久;寻找)
  要(邀请、相约;要求)
  卒(死;士兵)
  速(招致;速度快)
  严(尊重;严格或严密)
  章(花纹;文章或图章)
  寝(丑陋;睡觉)
  信(的确;书信)
  1.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不超过.
  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4. 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丽.好,容貌美.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一开始.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处理.【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④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
  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古义】受感动而激奋.
  1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讳饰的说法.
  1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故事——【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
  1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豪杰——【今义】才能杰出的人.【古义】①有声望有地位的人.
  16.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横行——【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暴力胡作非为.【古义】纵横驰骋.
  17.①因具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交通——【今义】①往来通达.②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①勾结,②交互相通.
  18.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面出.((冯婉贞))
  结束——【今义】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古义】整理好装束.
  19.鞠躬尽瘁,死向后已.(《后出师表》)
  鞠躬——【今义】弯身行礼.【古义】恭敬谨慎地
  20.亦雁荡之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具体——【今义】不抽象,不笼统.【古义】具,具备,体,形体.
  2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区域.
  2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世家》)
  会计——【今义】管理帐目收支等财务工作的人.【古义】会,聚会;计,商议.
  23.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五人墓碑记》)
  慷慨——【今义】①大方,不吝啬.②充满正气,意气激昂.【古义】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24.①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可怜——【今义】①值得怜悯.②不值一提.【古义】①可爱.②值得同情.
  2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开张——【今义】商店开始营业.【古义】不闭塞,广泛.
  26.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老大——【今义】同辈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古义】年龄大.
  27.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柳敬亭传》)
  南面——【今义】南方,表方位.【古义】南,向南;面,面对,朝向.
  28.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烈士——【今义】为正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人.【古义】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
  29.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指宫妃)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指美貌女子,也可特指歌伎、宫妃.
  30.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进——【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古义】前,走上前;进,献上.
  3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伯叔、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
  32.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其实——【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古义】①它的果实.②那实际情况.
  33.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天——【今义】秋季.【古义】秋,秋天;天,天空.
  3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妻子——【今义】配偶(女方).【古义】妻和子女.
  35.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肉食——【今义】肉类食物.【古义】食肉.“肉食者”,指生活优裕的大官.
  36.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今义】山东省.【古义】指战国时秦国肴山函谷关以东的楚、赵等六国.
  37.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束手——【今义】无办法,与“无策”连用.【古义】投降.
  38.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睢不辱使命》)
  虽然——【今义】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古义】虽然如此,尽管这样.虽,虽然;然,如此,这样.
  39.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40.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牺牲——【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作为祭品的牲畜.
  41.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茼列传》)
  宣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古义】公开扬言.
  4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
  4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往——【今义】过去.【古义】从这里起到那里.
  44.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殷勤——【今义】热情而周到.【古义】关切、问候.
  4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因为——【今义】表原因的连词.【古义】于是写作了.
  46.将军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
  有意—— 【今义】有心思;故意.【古义】有某种想法、打算.
  4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约束——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古义】盟约.
  48.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荷纂丈人》)
  丈人—— 【今义】指岳父.【古义】老人、长辈.
  49.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群英会蒋干中计》)
  丈夫—— 【今义】妻之配偶.【古义】男子.
  50.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古义】指给人看.
  51.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
  智力——【今义】指人的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古义】智慧和力量.
  5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今义】当中.【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
  53.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如,
  5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祖父——【今义】父之父.【古义】祖和父,祖辈和父辈.
  5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56.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赤壁之战》)
  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
  57.①旦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
  ②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琵琶行》)
  往往——【今义】常常;【古义】①处处.②时常,常常.
  5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鱼肉——【今义】鱼的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59.①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②蝼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春秋——【今义】①夏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②一年.
  60.先生可留意矣 (《中山狼传》)
  留意——【今义】当心,注意;【古义】考虑.
  61.①先生举手击狼 (《中山狼传》)
  ②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
  举手——【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古义】①动手.②告别时的动作.
  6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
  口舌——【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古义】口和舌,指说话.
  63.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论贵粟疏》)
  不避——【今义】不躲开;【古义】不次于.
  64.宁可致意耶? (《柳毅传》)
  致意——【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把自己的心意表达于人.
  65.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
  ②重念蒙君实现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反复——【今义】重复;【古义】①扭转形势.②书信往返.
  6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屈原列传》)
  从容——【今义】不慌不忙;【古义】文采华丽,纵横华丽的言辞.
  67.倒也便宜. (《林黛玉进贾府》)
  便宜——【今义】物品价格低;【古义】方便.
  68.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
  无赖——【今义】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古义】活泼好玩.
  69.吾祖死了早,吾父死于是. (《捕蛇者说》)
  于是——【今义】承接连词;【古义】在此.
  70.吾状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
  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
  7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
  以为——【今义】认为 【古义】以,把;为,当做
  72.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作文——【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古义】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