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世界“妈妈”的读音都相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2 07:06:23
为什么全世界“妈妈”的读音都相近?
为什么全世界“妈妈”的读音都相近?
为什么全世界“妈妈”的读音都相近?
通过对语言的比较,我们发现,东西方语言中表示“爸爸”“妈妈”的称谓格外相似或相近的.“爸爸”在汉语中读作baba,在英语儿语中是papa,在俄语中是папа;“妈妈”在汉语中读作mama,在英语儿语中是mama,在俄语中是мама.
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存在两种错误的看法.一是认为,这种一致性纯属偶然,它们之间并无本质联系.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在于没有把这种现象放到宏观的范围来考察,看到的只是个别的语言现象.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语言间相互影响的结果,即认为:汉语的“爸爸”“妈妈”原来是“父”“母”,由于“爸爸”“妈妈”受到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的影响,汉语也吸收了“爸爸”“妈妈”,而把“父”“母”挤进了书面语或非正式的口语中.持这种观点的人对于儿语的特点和古汉语的语音了解甚少.
其实,各种语言的“爸爸”“妈妈”的相似性绝非偶然,也不是语言相互影响的结果.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来源于各种语言的儿语,并符合婴儿早期发音的特点,是一种语言的普遍现象(universal).
点击图片翻页
俄罗斯母女(2007年8月22日摄于圣彼得堡彼得夏宫)
2
语音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给了我们满意的解释.西方一些从事儿童发音研究的学者证明,在新生儿的哭声中,没有辅音,只有元音,而且在一岁前,原因a占主导地位.因为发a音时,口腔呈自然张开状态,无需费力,也无需任何意识,因此是婴儿最容易发出的一个元音.美国语言学家做过统计,在婴儿最初发出的元音中,a音占64%.
婴儿在六个月前很少能发出辅音,即使有,也发得不太清晰.从六个月到一岁,婴儿开始能发出清晰的辅音,大多是塞音p,b,t,d,和鼻音m,n.直到一岁半左右,婴儿还不能发出摩擦音(如f,v,s,z).
叠音(如“大大”、“爹爹”)是婴儿发音的一大特点.婴儿在开始时重复发出某个音节是为了好奇和快感.但从咿呀学语过渡到学会说话,发出叠音就不是盲目的了,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因为它的语音效果最明显,最容易被辨别出来.有语言学者作过统计,婴儿在一岁时,其发音中有47%是叠音(如“爸爸”),22%是单音(如“爸”),10%是单音+辅音(如mam),这三种情况就占了79%.
以上研究和观察说明,婴儿发音的特点是鼻辅音(m,n)或塞音(p,b,t,d)加上元音a,而且常以叠音的形式出现.于是,语言中出现papa,baba或mama的形式符合婴儿发音的特点,绝非巧合或语言影响的结果.
3
除了上述汉语、英语、俄语外,在许多其他语言的口语中也用papa或baba表示“爸爸”,mama表示“妈妈”.表示“爸爸”的还有拉丁语的pāpa,希腊语的pápas,法语的maman,意大利语的babbo,保加利亚语的babá等.表示“妈妈”的还有德语的Mama,法语的maman,西班牙语和荷兰语的mama,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的mamma,希腊语的mámmé等.
书面语的“父”“母”也同样源于儿语.西方语言中,表示“爸爸”的书面语词有拉丁语的pater,希腊语的patér,法语的père,西班牙语的padre等.这些词都来源于原始印欧语的patér或pater.在日耳曼诸语言中,英语的father,德语的Vater也来自于原始印欧语的patér或pater(由于语音变化,原始印欧语的p在日耳曼诸语言中变成了f).在原始印欧语中,-ter是后缀,因此上述印欧语系诸语言表示“爸爸”的书面语词实际上最终来自于pa,曾经是儿语词.
俄语的“父亲”为отец,看起来与pa毫无关系,但根据研究,从前这个词前面有一个п(p),后来由于儿语的影响而脱落了.因此,俄语的oTeц也来源于pa.
英语的mother,法语的mère,德语的Mutter,俄语的мать,拉丁语的māter,梵语的mātā都是表示“妈妈”的书面语词,最终都来源于原始印欧语词根ma,也是儿语词.
现代汉语的“父”与“母”似乎同语言中的papa (baba) 和mama现象不一致.其实,这是语音变化的结果.在上古汉语中,“母”发ma音.后来,“母”的书面语发音随其它带a的字变成了u,读作mu,但口语仍读为ma.人们为了区别“母”字的书面语发音mu和口语发音ma,另造了一个形声字“妈”来表示“母”字的口语发音.
“父”字也是这样.“父”字在上古读作ba,后来,由于同样的原因,a的书面语发音变成了u,b也变成了f(上古汉语中没有f音,现代汉语的许多f音是从b或p演变过来的).于是,书面语的“父”读成了fu,但口语中仍读为ba.后来,为了区别,便在“父”字下加了一个表音的“巴”,成了“爸”,来表示“父”字的口语发音,而变化了的书面语发音fu仍写作“父”.
因此,汉语的“父”和“母”原来也读作ba和ma,也来源于儿语.
其实,除了p,b,m外,婴儿还常用其它塞音(t,d)和鼻音(n)表示“爸爸”“妈妈”.比如说,英语的dad,daddy,梵语的tata,威尔士语的tat,汉语普通话的“爹爹”,汉语上海方言的diadia(爹爹),俄语方言中的тата和тятя,都是“爸爸”的意思.俄语的дядя(叔叔,舅舅,姨父等意,相当于英语的uncle)原来指的是“爹爹”.此外,还有梵语的naná和阿尔巴尼亚语的nane,都表示“妈妈”.
4
婴儿发出的音节起初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后来,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用婴儿的发音来指称婴儿最感兴趣以及最早或最经常接触的人或物.比如说,mama本来并不指称“妈妈”,这只是婴儿开始发音时最容易发出的一个音.听到这个音,妈妈便会走到摇篮边看看小宝宝,给他喂吃的或换尿布.重复数次后,婴儿本能地懂得,只要发出mama这个音,它所需要的人就会来到身边.妈妈也以为这是在叫她的.于是,大人逐渐用mama来表示“妈妈”,并将这一意思传授给逐渐长大的婴儿.就这样,mama作为“妈妈”的意思在语言中便固定了下来.
新的问题出现了:为什么用mama而不用baba或papa表示“妈妈”呢?有的学者错误地认为鼻音m“适合指称妇女”(没有科学道理),有的学者认为是这随意的.但如果是随意的,为什么“随意”得这么普遍呢?
有两种解释比较合理.第一种解释:婴儿因饥饿或不舒服而高声哭叫时,牙齿或嘴唇呈闭合状态,而且软腭向下,这样便发出了ma这样的音.在婴儿哭啼时,总是妈妈给他喂奶或换尿布.于是,人们就用ma这个音来表示“妈妈”了.
第二种解释:婴儿吃奶时常伴有一种轻微的鼻音,这是吃奶时能发出的唯一的声音,而且是一种满足的声音.这种声音日后便成了婴儿看见妈妈乳房时的一种预感信号,最后发展成一种想吃奶的一种表示,或表示等妈妈(喂奶人)等得不耐烦的情绪.当嘴里没有食物时,m后就自然跟着一个最容易发出的a音.既然哺育婴儿的大多数都是母亲,婴儿的愿望也大多向她提出,ma表示“妈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5
婴儿感兴趣的不仅是“爸爸”“妈妈”,还有妈妈(或奶妈)的乳房或乳汁,这也是婴儿最早、最经常接触到的物体.因此,许多语言中的mama还表示“乳房”或“乳汁”.英语的mamma,西班牙语的mama,德语的Mamma和法语的mammelle(均为“乳房”之意)都来自于拉丁语的mamma(乳房).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中,“妈妈”可指乳汁.汉语的mama还可以表示奶妈,写作“嬷嬷”.papa同样也可以表示乳房.英语的pap,拉丁语的papilla等均表示“乳房”或“乳头”.
此外,婴儿常吃的流质食物(如牛奶、羊奶等)或糊状食物也常用papa或mama表示.许多表示“吮吸”的词也来源于儿语.与此相关的是,许多语言中的长m音或ma,原来表示的是婴儿吃奶或吃饭时所发出的满足和美滋滋的声音(记得儿时嘴巴或手上有好吃的东西时,总会发出“mma,mma,好吃”的声音,以表示一种愉悦或满足).有些语言学家甚至指出,拉丁语的amo(我爱)是从ma派生的,原来表示愉快和满足的声音.
和谐——希腊的祖孙三代(2005年4月25日摄于希腊雅典议会大厦前广场)
由此可见,语言中众多表示“爸爸”“妈妈”词的一致性不是偶然的.baba(papa)和mama为婴儿最容易发出的音节,成人用此来表示婴儿最感兴趣的人和物,并让这些含义在语言中固定了下来.
(本文原载于黑龙江大学学报《外语学刊》,此次登出作了删节.为力求简洁,避免枯燥乏味,删去了很多小语种的例词.即便如此,枯燥也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