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一篇关于高中生使用手机利弊的议论文.字数800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2 21:34:54
急需一篇关于高中生使用手机利弊的议论文.字数800左右急需一篇关于高中生使用手机利弊的议论文.字数800左右急需一篇关于高中生使用手机利弊的议论文.字数800左右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走进今天的中学校

急需一篇关于高中生使用手机利弊的议论文.字数800左右
急需一篇关于高中生使用手机利弊的议论文.字数800左右

急需一篇关于高中生使用手机利弊的议论文.字数800左右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走进今天的中学校园,我们会发现许多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我们调查了本校的部分学生和老师,据他们了解,每个班里约有10个左右的学生使用手机,有的班级甚至更多.按照一个班60人计,有大约16%左右的中学生使用手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使用手机的学生中,分为固定和临时两类.固定的是家长亲自给孩子买的,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而临时的是当家长在某个时期不用时,拿给孩子用的.小县城如此,大城市又如何呢?据网上资料显示,一个记者在两所中学发放了500份问卷,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作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是:拥有手机的学生达到25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1.7%,其中以高中学生为主.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比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就连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外籍教师也对此感到惊讶. 那中学生该不该拥有手机呢?对于中学生使用手机是利是弊,引起校方和学生家长们的极大关注. 主张给孩子买手机的家长都表示,买手机的目的一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人,也能及时用电话报警.我们来听几位家长的声音:一女士声称“现在的手机价格不高,样子又很漂亮,给孩子买一个,联系起来挺方便的,省得一整天都找不到人.”暑假就给17岁的儿子刚买了一部手机. 另一位家长也说“孩子有了手机之后,我们之间的交流多了.以往总好象儿子大了就与妈妈有了代沟,现在,他会时不时地给我们发发短信,聊聊天开开玩笑.家里气氛好多了.”手机实际上是一根“绳”,能“拴”住孩子让做父母的放心. 看来,家长们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手机的学生也给家长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刘先生也给今年升入中学的儿子买了个手机.谁知,每当刘先生有事需要马上找到儿子时,手机总是“关机”,怎么着急也联系不上,现在,儿子照样晚回家,理由不是手机没电了就是忘记了开机,反正他能有一百个理由等着你. 一位家长还说,自从给孩子买了手机,孩子干脆不用家里的电话了,常躲着父母用自己的手机对外联系.家长还承认,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方面的内容少,主要用于学生之间发短信、玩游戏,或是登录互联网. 有一些同学对父母这片好心的理解为:“父母动不动就给我打电话,‘监视’我的一举一动,特烦人.” 手机是联络的工具,不过手机有了,联络家长的主动权在孩子手里,至于怎样联络和联络什么就要看他们出于什么目的. 老师:短信干扰课堂教学 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许多校方的态度十分坚定:手机干扰课堂,黄色信息害了孩子.据报介绍,在校生使用手机大都是用于玩游戏和接收短信息,尤其是黄色消息泛滥,这些黄消息又是从网上或其它渠道得来的.手机干扰课堂影响了正常教学,让很多老师都十分头痛.一位班主任说,他上课时经常听到手机铃声,虽然一些学生将手机处于静音,但是手机的短音提示功能还是影响了课堂秩序,一些学生痴迷课堂发送短信息更令老师们头痛.他介绍说,开学后校方就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组织过几次专门检查,当场收缴了部分手机,从查收手机情况来看,这些学生主要在课堂上悄悄发送信息,其中“黄段子”占七成以上.这些内容无疑有害孩子身心健康.学生愿意用手机发短信是因为“一对一”手法较为隐蔽,写纸条容易被人发现和被老师查收,一些在校生迷上短信后不能自拔,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最后我们对以上采访做了个总结: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后出现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互相炫耀等,只是进一步暴露了学生公众意识淡薄,如果单纯地禁止只能从表面上掩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关键在于学校,最根本的还是要整体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还有很多篇呢自己看哦 http://gz.fjedu.gov.cn/zhengzhi/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962 http://www.wenkoo.cn/wendang/zhongxuesheng-shiyong http://blog.hbte.com.cn/user1/25927/archives/2008/131399.html http://www.wanhegs.com/school/ShowNews.asp?ArticleID=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