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解释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1:31:06
佛教如何解释爱佛教如何解释爱佛教如何解释爱爱是因缘所生、不是本来就有,不是常恒、也无法永久、是必须藉由许多因缘聚合才有的现象、功能.先来看看佛经怎麼说:杂阿含经卷第十二:「若於所取法随生味著、顾念、缚

佛教如何解释爱
佛教如何解释爱

佛教如何解释爱
爱是因缘所生、不是本来就有,不是常恒、也无法永久、是必须藉由许多因缘聚合才有的现象、功能.先来看看佛经怎麼说: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若於所取法随生味著、顾念、缚心,其心驱驰,追逐名色,名色缘六入处,六入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第二段经文:
「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第三段经文:
「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为名色」
经文言简意赅,在因缘法中,"爱"这个功能要得以出生,其根本追朔到源头,是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个"根本识"或称入胎识,由於有这个识的缘故,才能出生我们这一生的名色,名色就是我们的身心,从第三段经文来看,色泛指我们这个身体全部,而名则属於精神,你的种种感受、想法、认知、身口意行为、以及能识别六尘的觉知心,都是名色的名,
好,那这个根本识之所以会出生我们这一生的名色,也就是五阴身心,是因为有"无明",因为还希望能自己能继续存在、执著自己的动力还在,就会促使根本识继续入住於下一世的父精母血(即受精卵),而出生新的名色,
接著,才会发展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共六入,简单讲这六入就是我们感官受器、神经系统、与脑的运作过程,藉由接受外界的讯息,让讯息能在脑部显现,才有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六识的出生,这时才会产生知觉、对外境的认知,这就是触,六识对六尘境界的触,有了触以及认知後,就立马产生感受、对境界直接的感受、或苦受、乐受,有了种种差别的受,
於是,就会对乐受起贪爱,这就是爱的由来.而之所以会有这些功能依序出生,都是由於根本识储藏了这些功能种子,只要触发的条件具足,就会让这些功能出生了.
以上,可能太过艰涩难懂,假如有认真看完,对一些新名词有初步的认知,那麼以下就举个例子:
当我们走在路上时,眼睛一接触目标时,就马上会有六入的现象,那个影像刹那就会传递到大脑,由眼识来触知,这就是触,但眼识只能识别表色,也就是青黄红白等单色,必须进一步转成有关语言文字、距离、形状、美丑经验等的讯息,也就是六尘中的法尘,才能供意识触知,这时才会知道看到的是男还是女生,是老还是少,可能是学生还是社会人士,看起来是美是俊是丑、或是高是矮,这就是触知,有了以上为条件以後,才会引发境界受,如果看的是美女或帅哥,通常会生起喜乐欢愉的感受,看到丑的,不免生起苦受,有了苦乐受的差别以及做为条件後,就会想要快乐愉悦的感受能继续存在,这就是"爱"或称"贪爱",
所以,当您看到让您心动的女孩时,这时已经有乐受产生了,如果升起了想要追她的念头,那代表"爱"的功能已经出生、在运作了.即便追到手以後,渴望更进一步的接触,也都是"爱"的功能在运行的关系.也因为这样,所以当牵手、接吻、拥抱一阵子以後,就会对这些行为的感受而疲劳,乐受就会渐渐转为不苦不乐受,对这些行为的爱会降低,但是对进一步的亲热或发生关系的爱会提高,可是呢,一旦得手了,多次以後,一样会从乐受转为不苦不乐受,也就是麻痹、习惯了.这时对旧爱的爱就会降低,看到其他有姿色或有感觉的女性,一样会发起"爱"的功能.
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也之所以有那麼多婚外恋、劈腿,不外乎如此,都被受与爱的功能所束缚,无法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