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的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0:13:32
七律·长征的背景
七律·长征的背景
七律·长征的背景
概况
【名称】七律·长征 【作者】毛泽东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的创始人之一) 【创作时间】1935年10月 【创作年代】近代 【类型】七言律诗[1] 【韵脚】“难”“闲”“丸”“寒”“颜” 【出处】《毛泽东诗词集》 【课文选入】人教版、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25课课文,苏教版五年级课文,苏教版八年级课文.
编辑本段原文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于1935年10月著作)
编辑本段注释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难:艰难险阻 暖:温暖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腾细浪:是指江、河里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大渡:指大渡河. 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古代晋国所作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绵延曲折的样子. 乌蒙:即乌蒙山,是穿行于贵州、云南之间的山脉1935年3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走泥丸:是指脚底滚动的小泥球.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动着的泥丸.译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编辑本段诗意
红军不怕远方去打仗的辛苦, 翻越万条湖海千座小山也不过是区区小事. 蜿蜒起伏、绵延曲折的五座大山只如水面荡起小小的波浪, 高峻,挺拔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腾腾,使人心感温暖.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13铁索,寒气逼人. 三支军队路过了这里一个个都心情开朗,喜笑颜开.
编辑本段作者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2]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3] 毛泽东照片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1930年5月,写《反对日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同年8月,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任总政治委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33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将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他们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同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1936年12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