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书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原文纳尼?课本忘带,要缩成消息.4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04:59:59
求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书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原文纳尼?课本忘带,要缩成消息.400字.
求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书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原文
纳尼?课本忘带,要缩成消息.400字.
求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书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原文纳尼?课本忘带,要缩成消息.400字.
第八课阅读课.潭士珍的 P47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世界一大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出生于北京.
1953年秋,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偏远的湖南安江农校,开始了他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和研究的生涯.
50年代末,学校派他带学生到黔阳县劳动锻炼.那正是过苦日子的时期.穷困,就像秋天阴蒙蒙的雨雾,笼罩在他的头上.
他住在农民向福财的家里.
有天傍晚,向福财背着一口袋谷子回来.
他问:“这谷子哪里来的?”
向福财答:“是从八面山换来的谷种.”
“啥种?”
“南特号.”向福财叹了口气,“袁老师,你们学堂里的先生是顶上有灵光的圣人,种田人盼的就是有个好种子呀!”
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他是教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的,但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好稻种来.向福财为换良种,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一个来回就是四十公里啊!
…………
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呢?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
袁隆平回到学校,借书买书,读书抄书,开始了他的科学试验.
他先从旱粮作物起步,研究来研究去,收效甚微.从1964年起,他转向研究水稻.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种植面积为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约有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有九十多个国家种植水稻.这就是说,进行水稻的科学研究还具有世界意义.
袁隆平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
其实,这一重大课题在国外早已进行研究.1926年,美国科学家琼斯最先报道了水稻杂交的优势现象.1962年,印度一位科学家进一步提出了水稻下一代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应用的设想.然而,水稻是一种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十分不易,这使得国际上许多有此设想的研究人员先后丧失信心,放弃或中断了研究.而袁隆平选中了这个大课题,前进的道路该是何等的曲折和艰难啊!
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其特点是雄蕊退化,而雌蕊则是正常的,即通常说的“母禾”.
第二步,再找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它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性,这就是保持系.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
第三步,还要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这叫恢复系.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他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
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
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
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
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
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大力协作下,三系配套成功了!袁隆平为之奋斗九年的希望终于实现了!只有三系配套成功,才能生产出大量杂交种子.这是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科研课题.
袁隆平还得继续再战,因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兵不解甲,袁隆平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1974年冬,仅湖南便组织了一万多人横渡琼州海峡;接着,各省又组织了二万多人奔赴海南.袁隆平被任命为海南制种大军总顾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育成水稻品种五百多个;然而,没有哪个良种像杂交水稻推广得这么快,效果这么好.1976年全国种植杂交水稻二百零八万亩,到1989年就增到近两亿亩.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以迅猛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1987年3月15日,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在巴黎向袁隆平颁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时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
1989年4月,袁隆平应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邀请,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参加学术会议.
讲坛上,袁隆平操着流利的英语宣读了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并就大会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与会人员对袁隆平精彩的学术报告和答辩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袁隆平讲演结束以后,幻灯映出“杂交水稻之父”的字幕和他的头像,全场为之欢呼,掌声经久不息.
美国一家电影公司特地为杂交水稻拍摄了一部题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花园里》的彩色纪录片.影片称赞说,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解决了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多次赴国外讲学和传授制种技术.他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四大洋.
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杂交水稻的出现,是世界一大奇迹.有人甚至说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纸张、印刷术“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
鉴于杂交水稻研究的技术难度、理论高度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对这项重大发明进行了评审,并报国务院批准,决定授予以袁隆平为首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特等发明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颁发的特等发明奖.
接着,袁隆平又连获三个国际性大奖,即1985年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英国皇家让克奖.
不知你要哪个版本,以下是其中一篇:
梦,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眼界很小,他只在一粒小小的稻种上倾注了所有的精力;袁隆平的贡献很大,他让这粒稻种解决了13亿中国人吃饭的问题。现在,这位品牌价值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正把心血投注到“超级杂交稻”的研制上,据说,它不是比一般品种的杂交稻增产25公斤、50公斤,它将可能增产150...
全部展开
不知你要哪个版本,以下是其中一篇:
梦,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眼界很小,他只在一粒小小的稻种上倾注了所有的精力;袁隆平的贡献很大,他让这粒稻种解决了13亿中国人吃饭的问题。现在,这位品牌价值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正把心血投注到“超级杂交稻”的研制上,据说,它不是比一般品种的杂交稻增产25公斤、50公斤,它将可能增产150公斤、200公斤、250公斤。
袁隆平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他出生在北京,从小家境还可以,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却一直读书受教育,前后辗转到了北京、重庆、武汉、南京等大城市。母亲启蒙了他的英语,后来又上过教会学校,因此会说一口地道的英语。
袁隆平是怎样走上农业科学研究这条路的呢?
大约6岁时,袁隆平参加一次郊游,老师带着他们来到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私人园艺场。虽然那里规模不大,但那些红红的桃子、果实累累的葡萄、漂亮的花花草草对小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刚好他那时才看过一部电影《摩登世界》,里面的花园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他觉得这一切实在是太美了!当时,他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一片花果鲜艳的园艺场,在风雨飘摇、国事艰难的年代,深深地打动了小袁隆平纯真的心。袁隆平到现在还在无限感慨地说:“如果当年不是老师带我们去了那个园艺场,也许我这辈子不会搞农业……”这片美丽的记忆,成了他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与梦幻,最终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改变了13亿中国人的命运。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
不久,一场罕见的饥荒席卷神州大地。袁隆平亲眼见到有人饿倒在路边、田坎上,很多人因饥饿得了浮肿病。农校的老师被下放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在集体食堂里,他们吃的菜就是一大锅红薯藤,加一小酒杯的油来煮,跟猪食差不多。饭是双蒸饭,用水蒸了两次,饭粒儿看起来大,吃下去一会儿就饿,整天想的就是:能吃顿饱饭就好了。袁隆平为这沉痛的现实深深感到不安。在这种情况下,袁隆平响应党的号召,和学生们一起来到黔阳县的硖州公社秀建大队支农。生产队长老向充满期待地对他说:“袁老师,听说你正在搞科学试验,如果能研究出亩产400公斤、500公斤的新稻种,那多好啊!我们就可以不怕饥荒了,苦日子也就可以结束了。”老队长的话又一次唤醒了袁隆平蕴藏在心底的童年之梦,从那一刻开始,他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人类到底能否战胜饥饿?袁隆平思索再三,认为还是要靠科技进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曾经梦见试验田里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粒子像花生米那么大,他们几个朋友累了,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梦当然只是梦。为了一步步接近这个梦,袁隆平以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中。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现实中落后、贫困的农村能变得如儿时园艺场那般富饶而美丽。为此,他所经历的困苦与磨难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他数十年如一目地坚持着,努力着。
如今,袁隆平以自己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最早将杂种优势广泛应用于水稻生产。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