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泉映月》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5 18:20:44
读《二泉映月》后感读《二泉映月》后感读《二泉映月》后感我怀着澎湃的心情读完了《二泉映月》这篇文章,合上书,深吸一口气,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故事的情节.无锡的惠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一泉”.一

读《二泉映月》后感
读《二泉映月》后感

读《二泉映月》后感
我怀着澎湃的心情读完了《二泉映月》这篇文章,合上书,深吸一口气,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故事的情节.
无锡的惠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一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了泉边赏月.他们静静地倾听泉声,欣赏夜景,师傅说,长大后的阿炳会从二泉中听到许多奇妙的东西.十多年过去了,师傅过世了,小阿炳双目失明,靠卖艺度日.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又来到了二泉,他静静地听着泉声,正如师父所说,阿炳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阿炳拿起二胡,用它把听到的声音,自己的情怀倾吐给这美丽的二泉.就这样一首不朽的名曲诞生了,它就是《二泉映月》.
读了这个故事我心中不由地燃起了对阿炳的敬佩之情,那么多坎坎坷坷也泯灭不了阿炳坚强的心,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回头想我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记得有一次,我在家做奥数题,遇到一道题特难,刚开始还沉得住气,尝试着用各种办法来解,可是越来越浮躁,索性把笔一扔,不做了.第二天,老师考试,附加题原原本本出来这道题,我一看傻了眼,顿时呆若木鸡.唉,最后吃亏的还是我啊!
今后,我一定要向阿炳学习,道路不管有多么艰难,我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二泉映月: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

全部展开

二泉映月: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已的痛苦身世。”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
后来,彭修文将此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吴祖强改编成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等等。中国唱片社曾将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钢丝录音制成唱片,畅销海内外。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一百多年前,雷尊殿在无锡是个大道观,观主会弹琵琶,人称“铁手琵琶”。道观里有个帮工的女子,常痴痴地听观主弹琴,后来就和观主好上了,还怀了身孕。1897年,她生下一个孩子,小名阿炳。同族觉得她跟道士私通很丢脸,孩子刚生还容她活着,等阿炳四岁时送回道观后,族里就逼她自尽了……
阿炳回雷尊殿后,管“铁手琵琶”叫师傅,从来没叫过父亲。铁手琵琶仔细教养这孩子,把所有的琵琶技艺,和他懂得的民间音律都传给了阿炳。阿炳跟父亲学了20多年,到了他26岁那年,父亲去世,阿炳做了观主。
阿炳刚做观主时,雷音殿香火仍然很盛。阿炳年轻,又有钱,忍不住常去花街柳巷,在那里学会了吸鸦片,又染上了梅毒。阿炳染的梅毒很厉害,瞎了眼睛。原来他请堂弟帮忙管理道观的杂务,眼睛一瞎,堂弟渐渐控制了殿里的事务,最后终于把阿炳赶出了雷尊殿。那是1930年左右,阿炳30多岁。
阿炳被赶出后,族里给阿炳找了间房,从乡下找了一个女人叫崔娣的,陪着他。阿炳每天由崔娣扶着,沿着无锡运河边的码头闹市边走边拉胡琴,做街头琴师。崔娣不识字,很节俭,从来没用阿炳的钱买过一件衣服,一直穿着从乡下带来的那件过膝的褂子,布丁越来越多。
40年代初,阿炳上街10年了,心情已经平静,回想起种种往事,神随游丝,心照山泉,随手拉出了他自己的曲子。阿炳拉的这些曲子都没有名字,不再是他父亲传给他的那几百首民间老曲子。隔壁有个姓黎的年轻人也喜爱音律,于是阿炳把他的曲子教给了这个年轻人。
姓黎的年轻人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一天天很冷,他回琴前,在老师琴房外活动手指,随手拉了阿炳教他的曲子。等他拉完,走来一个人,问他拉的什么曲子。老师出来告诉他,这是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的杨荫浏教授。年轻人说,这曲子没名字,是家乡无锡的一个瞎子阿炳教的。杨荫浏说这曲子好,还说他们正在收集民乐,要用刚从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这样好的民间音乐。
从1950年年初起,姓黎的年轻人就回到无锡,一直等待着杨荫浏的到来。直到9月份,杨荫浏和曹安和两位才来到无锡,而且正式的任务是录制无锡的道教音乐。等录完这些道教音乐,姓黎的年轻人坚持请两位去录阿炳的曲子。他们同意了。阿炳此时已经有将近两年没有拉琴了,听了十分激动,说要练习三天。几位阿炳的朋友,替他到琴行借了新的琴。阿炳原来的琴上的弦是断的,随手打结连上,可是拉的曲子非常动人。这回有了新琴,阿炳却觉得有些陌生,无法恢复40年代的那种状态了。
不过,三天后的夜晚,录音还是开始了。崔娣也在座。阿炳不懂录音是怎么回事,听说曲子可以保存,他决定试试。杨荫浏跟阿炳说,“一二三”的口令一过,他只管拉他自己的。“三”声一过,曹安和按了钢丝录音机的录音键,阿炳开始拉琴。
等阿炳拉完,杨荫浏轻声问,这曲子叫什么名字?阿炳说确实没名字,杨荫浏说没名字不行,要想一个。阿炳说,叫《二泉印月》吧。杨荫浏说,《印月》这名字跟广东音乐重了,要不叫映月,无锡有映山湖么。阿炳听了,连声说好,就叫《二泉映月》。
当天又录了另外两首阿炳自己的二胡曲。第二天,阿炳又录了三首琵琶曲。阿炳的琵琶曲也是很好的。不过录音钢丝不够了,只能录三首。
姓黎的年轻人非常高兴,阿炳的曲子终于被保存了。他还希望阿炳会的七百多首民间二胡和琵琶曲都能录下来。录下《二泉映月》的当晚,阿炳听到自己的琴声从面前录音机里飘出来,身体轻轻地颤抖,轻轻抚摩着录音机的盒子。
不久,阿炳录音的事情传遍了无锡,当地的牙医协会开会的时候,就请阿炳去拉琴。这是阿炳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舞台上坐着拉琴,他在街上都是站着拉的。拉完掌声雷动。
三天后,阿炳突然大口大口吐血,当天身亡。他活了57岁。25天后,崔娣也跟着阿炳去了。
心弦已松……
[img]http://furu.nease.net/shjwm/abing2.jpg[/img]
[img]http://furu.nease.net/shjwm/abing.jpg[/img]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z=698023&ct=335544320&lm=0&sc=0&rn=50&tn=baiduPostBrowser&word=%B6%FE%C8%AA%D3%B3%D4%C2&pn=0
一百多年前,雷尊殿在无锡是个大道观,观主会弹琵琶,人称“铁手琵琶”。道观里有个帮工的女子,常痴痴地听观主弹琴,后来就和观主好上了,还怀了身孕。1897年,她生下一个孩子,小名阿炳。同族觉得她跟道士私通很丢脸,孩子刚生还容她活着,等阿炳四岁时送回道观后,族里就逼她自尽了……
阿炳回雷尊殿后,管“铁手琵琶”叫师傅,从来没叫过父亲。铁手琵琶仔细教养这孩子,把所有的琵琶技艺,和他懂得的民间音律都传给了阿炳。阿炳跟父亲学了20多年,到了他26岁那年,父亲去世,阿炳做了观主。
阿炳刚做观主时,雷音殿香火仍然很盛。阿炳年轻,又有钱,忍不住常去花街柳巷,在那里学会了吸鸦片,又染上了梅毒。阿炳染的梅毒很厉害,瞎了眼睛。原来他请堂弟帮忙管理道观的杂务,眼睛一瞎,堂弟渐渐控制了殿里的事务,最后终于把阿炳赶出了雷尊殿。那是1930年左右,阿炳30多岁。
阿炳被赶出后,族里给阿炳找了间房,从乡下找了一个女人叫崔娣的,陪着他。阿炳每天由崔娣扶着,沿着无锡运河边的码头闹市边走边拉胡琴,做街头琴师。崔娣不识字,很节俭,从来没用阿炳的钱买过一件衣服,一直穿着从乡下带来的那件过膝的褂子,布丁越来越多。
40年代初,阿炳上街10年了,心情已经平静,回想起种种往事,神随游丝,心照山泉,随手拉出了他自己的曲子。阿炳拉的这些曲子都没有名字,不再是他父亲传给他的那几百首民间老曲子。隔壁有个姓黎的年轻人也喜爱音律,于是阿炳把他的曲子教给了这个年轻人。
姓黎的年轻人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一天天很冷,他回琴前,在老师琴房外活动手指,随手拉了阿炳教他的曲子。等他拉完,走来一个人,问他拉的什么曲子。老师出来告诉他,这是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的杨荫浏教授。年轻人说,这曲子没名字,是家乡无锡的一个瞎子阿炳教的。杨荫浏说这曲子好,还说他们正在收集民乐,要用刚从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这样好的民间音乐。
从1950年年初起,姓黎的年轻人就回到无锡,一直等待着杨荫浏的到来。直到9月份,杨荫浏和曹安和两位才来到无锡,而且正式的任务是录制无锡的道教音乐。等录完这些道教音乐,姓黎的年轻人坚持请两位去录阿炳的曲子。他们同意了。阿炳此时已经有将近两年没有拉琴了,听了十分激动,说要练习三天。几位阿炳的朋友,替他到琴行借了新的琴。阿炳原来的琴上的弦是断的,随手打结连上,可是拉的曲子非常动人。这回有了新琴,阿炳却觉得有些陌生,无法恢复40年代的那种状态了。
不过,三天后的夜晚,录音还是开始了。崔娣也在座。阿炳不懂录音是怎么回事,听说曲子可以保存,他决定试试。杨荫浏跟阿炳说,“一二三”的口令一过,他只管拉他自己的。“三”声一过,曹安和按了钢丝录音机的录音键,阿炳开始拉琴。
等阿炳拉完,杨荫浏轻声问,这曲子叫什么名字?阿炳说确实没名字,杨荫浏说没名字不行,要想一个。阿炳说,叫《二泉印月》吧。杨荫浏说,《印月》这名字跟广东音乐重了,要不叫映月,无锡有映山湖么。阿炳听了,连声说好,就叫《二泉映月》。
当天又录了另外两首阿炳自己的二胡曲。第二天,阿炳又录了三首琵琶曲。阿炳的琵琶曲也是很好的。不过录音钢丝不够了,只能录三首。
姓黎的年轻人非常高兴,阿炳的曲子终于被保存了。他还希望阿炳会的七百多首民间二胡和琵琶曲都能录下来。录下《二泉映月》的当晚,阿炳听到自己的琴声从面前录音机里飘出来,身体轻轻地颤抖,轻轻抚摩着录音机的盒子。
不久,阿炳录音的事情传遍了无锡,当地的牙医协会开会的时候,就请阿炳去拉琴。这是阿炳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舞台上坐着拉琴,他在街上都是站着拉的。拉完掌声雷动。
三天后,阿炳突然大口大口吐血,当天身亡。他活了57岁。25天后,崔娣也跟着阿炳去了。
心弦已松……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z=698023&ct=335544320&lm=0&sc=0&rn=50&tn=baiduPostBrowser&word=%B6%FE%C8%AA%D3%B3%D4%C2&pn=0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号雪梅)之子。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