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淮南子的人间训全文翻译请不吝赐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1:10:27
求淮南子的人间训全文翻译请不吝赐教求淮南子的人间训全文翻译请不吝赐教求淮南子的人间训全文翻译请不吝赐教原文:清净恬愉,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其自养不勃;知事之制,其举错不惑.发一端,

求淮南子的人间训全文翻译请不吝赐教
求淮南子的人间训全文翻译
请不吝赐教

求淮南子的人间训全文翻译请不吝赐教
原文:
清净恬愉,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其自养不勃;知事之制,其举错不惑.发一端,散无竟,周八极,总一筦谓之心.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谓之术.居智所为,行智所之,事智所秉,动智所由,谓之道.道者,置之前而不挚,错之后而不轩,内之寻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是故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使人卑下诽谤己者,心之罪也.夫言出于口者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者,不可禁于远.事者,难成而易败也;名者,难立而易废也.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尧戒》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人莫蹪于山而蹪于蛭.”是故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患至而后忧之,是犹病者已倦而索良医也,虽有扁鹊、俞附之巧,犹不能生也.夫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非神圣人,莫之能分.凡人之举事,莫不先以其知,规虑揣度,而后敢以定谋.其或利或害,此愚智之所以异也.晓自然以为智,知存亡之枢机,祸福 之门户,举而用之,陷溺于难者,不可胜计也.使知所为是者,事必可行,则天下无不达之涂矣.是故知虑者,祸福之门户也;动静者,利害之枢机也.百事之变化,国家之治乱,待而后成.是故不溺于难者成,是故不可不慎也.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楚庄王既胜晋于河、雍之间,归而封孙叔敖,辞而不受.病疽将死,谓其子曰:“吾则死矣,王必封女,女必让肥饶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寝丘者,其地确石而名丑,荆人鬼,越人横,人莫之利也.”孙叔敖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饶之地,其子辞而不受,请有寝之丘.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禄,惟孙叔敖独存.此所谓损之而益也.何谓益之而损?昔晋历公南伐楚,东伐齐,西伐秦,北伐燕,兵横行天下而无所绻,威服四方而无所诎,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 侈无度,虐万民.内无辅拂之臣,外无诸侯之助.戮杀大臣,亲近导谈.明年,出游匠骊氏,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死.夫战胜攻取,地广而名尊,此天下之所愿也.然而终于身死国亡.此所谓益之而损者也.夫孙叔敖之请有寝之丘,沙石之地,所以累世不夺也.晋厉公之合诸侯于嘉陵,所以身死于匠骊氏也.
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也……
译文:
清静恬愉是人的本性;仪表规矩是处事的原则.知道人的本性,那么人自身的修养就不会悖谬;懂得处事的原则,那么人自身的行为就不会乱套.从一端出发,能散逸得无穷无尽,周游八极后又回归到它的中枢,这就叫“心”.看到事物的本原就能推知事物的未来,看到事物的指向就能预见事物的归宿,掌握要点能应对繁多,把握纲要能治理详繁,这种本领叫“术”.静居时知道在做什么、行动时知道该去哪里、办事时知道所依原则、举动时知道来历缘由,达到这种境界的叫“道”.“道”,置搁前头它不会低伏,放在后面它不会翘起,纳入窄处它不显壅塞,散布天下它不留空隙.所以使别人推崇赞誉自己,这是“心”的功力;使人家轻视诽谤自己,这是“心”的罪过.话是从你口中说出的,别人无法阻止你;行为发生在你身上,远处的人无法禁止你.事情难以成功却容易失败,名声难以树立却容易毁坏.千里长堤,因为蝼蚁的洞穴渗水而决溃,百丈高楼,因为烟囱的裂缝冒出烟火而焚毁.《尧戒》上说:“战战栗栗,一天比一天谨慎.人不会被大山绊倒,而往往被小土堆绊倒.”所以,人们都往往轻视小事忽略小害,以致酿成大祸后才为之后悔.灾祸降临后再犯愁,这就好比到了病危后才去求良医,这时即使有扁鹊、俞跗这样的名医也难以治好病人的病.灾祸的降临是自己招引的;幸福的到来是自己促成的.这祸福同出一门,利害相近为邻,不是圣明的人是难以区分这其中的奥妙的.大凡人们要做某件事,都要先用他的智慧思考揣度一番,然后才根据思考的结论定下计划谋略,实践下来的结果,有人得利有人受害,这就是智者和蠢人的差别所在.但是那些自以为明白存亡之关键、祸福之由来的聪明人,在办事处事中还是陷入危难境地,这样的事例还真的数不胜数.假若大家能预先知道自己的主张正确,且行得通,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什么不通的道路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此可见,智虑思考是祸福的根由,行动举措是利害的关键.百事的变化、国家的治乱,都有待正确的思想和行动来完成.所以对此不可不审慎.
天下有三种危险:缺少德行而尊宠却多,这是第一种危险;才能低下而地位尊贵,这是第二种危险;没有大的功劳却有丰厚的俸禄,这是第三种危险.所以事物有时候是损减它,结果却是补益它,有时候是补益它,结果却是损减它.怎么知道是这样呢?以前楚庄王在河雍之间的邲地战胜了晋国,凯旋归来后庄王要封赏孙叔敖,孙叔敖辞谢而不接受.后来当孙叔敖患痈疽快要死时,他对儿子说:“我如果死了,楚王一定会封赏你的,一定要推辞肥沃富饶的地方,只接受沙石之地.在楚、荆之间有个叫寑丘的地方,那儿土地贫瘠,所以地名也难听.

译文:
清静恬愉是人的本性;仪表规矩是处事的原则。知道人的本性,那么人自身的修养就不会悖谬;懂得处事的原则,那么人自身的行为就不会乱套。从一端出发,能散逸得无穷无尽,周游八极后又回归到它的中枢,这就叫“心”。看到事物的本原就能推知事物的未来,看到事物的指向就能预见事物的归宿,掌握要点能应对繁多,把握纲要能治理详繁,这种本领叫“术”。静居时知道在做什么、行动时知道该去哪里、办事时知道...

全部展开

译文:
清静恬愉是人的本性;仪表规矩是处事的原则。知道人的本性,那么人自身的修养就不会悖谬;懂得处事的原则,那么人自身的行为就不会乱套。从一端出发,能散逸得无穷无尽,周游八极后又回归到它的中枢,这就叫“心”。看到事物的本原就能推知事物的未来,看到事物的指向就能预见事物的归宿,掌握要点能应对繁多,把握纲要能治理详繁,这种本领叫“术”。静居时知道在做什么、行动时知道该去哪里、办事时知道所依原则、举动时知道来历缘由,达到这种境界的叫“道”。“道”,置搁前头它不会低伏,放在后面它不会翘起,纳入窄处它不显壅塞,散布天下它不留空隙。所以使别人推崇赞誉自己,这是“心”的功力;使人家轻视诽谤自己,这是“心”的罪过。话是从你口中说出的,别人无法阻止你;行为发生在你身上,远处的人无法禁止你。事情难以成功却容易失败,名声难以树立却容易毁坏。千里长堤,因为蝼蚁的洞穴渗水而决溃,百丈高楼,因为烟囱的裂缝冒出烟火而焚毁。《尧戒》上说:“战战栗栗,一天比一天谨慎。人不会被大山绊倒,而往往被小土堆绊倒。”所以,人们都往往轻视小事忽略小害,以致酿成大祸后才为之后悔。灾祸降临后再犯愁,这就好比到了病危后才去求良医,这时即使有扁鹊、俞跗这样的名医也难以治好病人的病。灾祸的降临是自己招引的;幸福的到来是自己促成的。这祸福同出一门,利害相近为邻,不是圣明的人是难以区分这其中的奥妙的。大凡人们要做某件事,都要先用他的智慧思考揣度一番,然后才根据思考的结论定下计划谋略,实践下来的结果,有人得利有人受害,这就是智者和蠢人的差别所在。但是那些自以为明白存亡之关键、祸福之由来的聪明人,在办事处事中还是陷入危难境地,这样的事例还真的数不胜数。假若大家能预先知道自己的主张正确,且行得通,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什么不通的道路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此可见,智虑思考是祸福的根由,行动举措是利害的关键。百事的变化、国家的治乱,都有待正确的思想和行动来完成。所以对此不可不审慎。
天下有三种危险:缺少德行而尊宠却多,这是第一种危险;才能低下而地位尊贵,这是第二种危险;没有大的功劳却有丰厚的俸禄,这是第三种危险。所以事物有时候是损减它,结果却是补益它,有时候是补益它,结果却是损减它。怎么知道是这样呢?以前楚庄王在河雍之间的邲地战胜了晋国,凯旋归来后庄王要封赏孙叔敖,孙叔敖辞谢而不接受。后来当孙叔敖患痈疽快要死时,他对儿子说:“我如果死了,楚王一定会封赏你的,一定要推辞肥沃富饶的地方,只接受沙石之地。在楚、荆之间有个叫寑丘的地方,那儿土地贫瘠,所以地名也难听。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