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 回答下面3道题 急有另加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附个人存在的、身口相传的一种非物质形态的遗产.民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神话、史诗,语言、民歌、民间艺术、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22:14:15
阅读下面文字 回答下面3道题 急有另加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附个人存在的、身口相传的一种非物质形态的遗产.民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神话、史诗,语言、民歌、民间艺术、民
阅读下面文字 回答下面3道题 急有另加分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附个人存在的、身口相传的一种非物质形态的遗产.民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神话、史诗,语言、民歌、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俗礼仪、民间祭典、民间手工艺术、民居建造术等等均是口头的非物质的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无形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昆曲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同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将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中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列入世界千年纪念名单.
因为美国人詹姆斯·希尔顿一本书《消失的地平线》,西方人记住了“香格里拉”.书中展示的,不仅仅是丽江古城,而且是一个活生生的古纳西王国,一个由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共同构筑成的美丽的家园.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很多场合重复着他的理论:“中国正在经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农耕文明架构下原有的一切文化都在迅速地瓦解、消失、涣散、泯灭.”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社会的这种转型是以十年浩劫的“文革”到突然的改革开放这种非线性、非渐变的形式来实现的.农耕文明还来不及清查就被工业文明的浪潮所席卷而去,它们死得迅速且缄默,那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
正在“非正常死亡”的,冯骥才认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另一半”.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它的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共同组成的.我们有一个文字历史的传统,一个文人精英的传统,一个王朝更迭的传统.但我们长期忽略了生活中还有一个民间活态的传统,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两者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由于历史的原因,民间文化从未得到过与精英文化同等的地位,始终停留在口传心授、自生自灭的阶段.因此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我们曾经拥有什么,现在还有什么.
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埋藏着生命的古老基因.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线上,曾经拥有过哪些美好的东西?50年前、100年前、300年前,在一样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他们怎样思想过、生活过?
1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民间文化遗产和文人精英文化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都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会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B.《消失的地平线》中展示的,不是丽江古城,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古纳西王国,一个有物质和非物质共同构筑成的美丽的家园.
C.透过一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历史,能真正说清她曾经拥有什么,现在还有什么.
D.由于历史的原因,无形遗产文化从未得到过与精英文化同等的地位,始终停留在口传心授、自生自灭的阶段.
14.概括“无形文化遗产”的特点.
15.文章的结尾连用问句,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 回答下面3道题 急有另加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附个人存在的、身口相传的一种非物质形态的遗产.民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神话、史诗,语言、民歌、民间艺术、民
13.DC
14.依附个人存在、身口相传、能够成为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及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从源头上促进民族发展
15.引人深思.深化主题,揭示文章中心,从侧面呼吁人们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回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