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吃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7 12:37:11
古人怎么吃盐
古人怎么吃盐
古人怎么吃盐
晒太阳的 当时都有盐铁户部专人专管
把盐晒好后分配给朝廷官员 其次是老百姓
当时的盐都是盐巴 一块块的 吃的是后要现凿比较麻烦 也比较苦涩
人类最早何时开始食用盐,迄今尚无史籍记载或考古资料可以确切说明.但是,可以想见,如同火的使用一样,盐的发现和食用,同样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当古代先民处于“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③a〕的蒙昧时代,尚不知何为咸味,亦不知盐为何物.后世人们在祭祀用的肉汤中不加盐,即所谓“大羹不致”〔④a〕,以表示对古礼的遵循.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对这种古礼也作了记载:“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典籍的这些记载,都可视为古代先民原本不知盐、不识盐的佐证.因而可以推论,古代先民确实曾经历过一个不知食用盐的漫长的历史时期.
人类饮食文化正是从品尝万物开始的,大自然赐与人类的万物中,哪些能食用,哪些不能食用,都是通过人的亲口品尝的积累,才获得食用经验的.中国古代神话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想这不会是古人毫无根据的编造.正是古代先民无数次地大胆品尝,才构筑起了人类饮食文化进步的阶梯.古代先民经过无数次随机性地品尝海水、咸湖水、盐岩、盐土等,尝到了咸味的香美,并将自然生成的盐添加到食物中去,发现有些食物带有咸味比本味要香,经过尝试以后,就逐渐用盐作调味品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仅仅依靠大自然的恩赐所得到的自然生成的盐,开始摸索从海水、盐湖水、盐岩、盐土中制取.地球上盐的储量最多的是海水.中国关于食盐制作的最早的记载是关于海盐制作的记载.古籍记载,炎帝(一说即神农氏)时的诸侯宿沙氏首创用海水煮制海盐,即所谓“宿沙作煮盐”〔①b〕.历史上是否真有宿沙氏其人,尚不可断定,但可以说,这位诸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海水煮盐智慧的化身.实际上,用海水煮盐,也不可能是宿沙氏一人之所为,而是生活在海边的古代先民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创造了海盐制作工艺.在当前尚无更新的考古发现和典籍可资证明的情况下,“宿沙作煮盐”可视为中国海盐业的开端,宿沙氏是中国海盐业的创始人.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盐的成因也早有探索,并有先识之见,认为盐的生成与水气有很大关系:“水曰润下,润下作咸”〔②b〕.这是对湖盐生成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湖盐又称“池盐”,内陆的盐湖(池),由于受干燥气候影响,能够自然生成结晶体状的盐.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最古老的河东盐池(亦称“解池”,今山西省运城县南、中条山北麓一带),就是借助风和太阳的蒸发作用,自然生成食盐,历史上称为“解盐”、“潞盐”或“河东盐”.关于“解池”的最早记载见之于《山海经·北山经》,其中有“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句.据晋人郭璞释云:盐贩之泽,“即盐池也”.〔③b〕现在我国青海省境内的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即盛产这种池盐,其中察尔汗盐湖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盐湖.池盐具有自然结晶的特点,晋人王廙著《洛都赋》云:“河东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沃,成之自然”.就是说池盐不需煮制,自然可成.“解池”地处黄河流域,由此可以想见,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代先民,会很早就接触到这种天然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