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0:37:28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
(1)发展概况
汉代:中国与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张骞通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诸国即印度半岛等地进行经常的贸易往来.
唐朝:对外贸易繁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唐朝和朝鲜的贸易往来繁盛,朝鲜输入唐朝的有牛、马、麻、人参,唐朝输入朝鲜的有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中亚、波斯商人足迹遍及各地,它们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也源源不断运往波斯,并从那里运销西方.对外交通有陆路和海路;与朝鲜、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贸易频繁.
两宋:①北宋政府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事务,征收商税.②南宋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③南宋政府采取鼓励外商的政策,在一些港口设有番坊,有外商长期在此居住.同南宋通商的国家众多,以阿拉伯人最多.绍兴末年,广州、泉州两个市舶司岁收税高达200万,超过北宋一倍多.④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输入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⑤辽、金与高丽通过使节贸易保持联系,并在边境设榷场,互通有无.日本、波斯、大食等国也同辽、金有贸易关系.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对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
元朝: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经常停泊着数百艘海船,大量货物在此汇集和起运.高丽的土特产人参、水獭和虎豹皮在我国内地受到欢迎,布在我国民间也很流行.我国的植棉、棉纺织和火药技术在此时传人高丽.
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明朝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有广州、泉州、宁波、福州.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还几次下令实行海禁.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出现贸易顺差.影响:①中国出口商品数量少,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极小,难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②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2)特点: ①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②外贸政策由开放到闭关.③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而以加强友好往来为主.④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⑤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回族的.
(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路的六次演变:
①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主要以陆路为主. ②隋唐时期,水、陆并进. ③两宋时期,陆地商路中断,海外贸易发达.辽、夏、金政权将岁币西运. ④元朝时期,水、陆两条商路并进. ⑤明朝,海运发达,远达东非和红海. ⑥清初,闭关锁国,只准广州一地接待外商.
★宋元时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的原因:①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②路上丝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③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以丝织品为主,两宋以陶瓷为主,不易陆路运输.④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⑤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⑥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
(4)启示:①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②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③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④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