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一些词语的来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7 12:40:07
写出一些词语的来历...
写出一些词语的来历...
写出一些词语的来历...
一些词语的来历
1、上当 人们常把受骗叫作“上当”.其实“上当”的原意是指到当铺去典当东西. 清朝末年清河地方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生活富裕了,各房的族人开始懒于经营了,就把资金存入当铺做入股的股东,日常的典当营业事务全交给一个名叫寿苎的年轻人来主持.寿苎酷爱读书,喜欢校刻书籍,对生意却并不精通,处理典当业务非常随便. 王氏族人见此情景,都认为有机可乘,不约而同地从自己家中拿一些东西到当铺来典当.各人估定了高于物品本身的价格,要伙计如数付给,伙计不敢得罪股东老板,寿苎也心不在焉,不加阻拦.就这样,没过两个月,典当的资本就被诈骗得差不多了,一家资金充足的当铺破产了. “上当”原指去当铺典当东西,后来人们就把受骗叫“上当”. 2、马路 “马路”是由碎石铺设的,路中央略高而且光滑平坦,这样利于雨水流淌到路边,不影响交通.后来,人们用沥青铺涂在上面,称之为“柏油路”.但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叫“马路”.“马路”既然不是“专供马走的路”,那么,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在18世纪中期,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改善当时的交通运输状况,特别是陆路交通.为此,苏格兰人约翰·马卡丹发明设计了上面所说的“马路”.由于“马路”的出现使得英国不仅水路畅通而且陆路也很便利,这样,为迅速发展英国工业和贸易往来提供了方便条件.人们取这种路的设计者姓氏,称这种路为“马路”,以表纪念. 3、书香 “书香门第”中的“书香”是什么意思?许多人不太清楚.其实原来是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芸香草亦称芸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西部,有特异的香气,可以入药,嚼之有辛辣和麻凉感觉.因为古人常在书籍中放这种草避蠹驱虫,所以除“芸人”指农人,“芸芸”指众多外,与“芸”字有关的词多与书籍有关.如“芸编”指书籍,“芸帐”指书卷,“芸阁”指藏书之阁,“芸署”为藏书之室,“芸香吏”则指校书郎. 4、东西 我们往往把一切物体统称为“东西”.但为什么称“东西”,而不称“南北”呢?原来我国古代把木、火、金、水、土称为“五行”(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天干”,又把“五行”、“天干”对应起来,组成“五方”,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从上面可以看出,东方属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庄稼等;西方属金,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等等;南方属火,火是一种化学现象;北方属水,中方属土,由于水、土和火是最常见的物质或现象,以致被古人忽视.而木(植物)和金(金属矿物)最受人们的重视,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物质.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向联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词———“东西”,用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体. 5、杜撰 “杜撰”一词的意思,大家是知道的.打开词典查一查,注曰:没有根据地编造.但是杜撰这个词的来历,却有一段轶闻,很少有人知道.古时候,有个叫杜默的人,喜欢做诗.但是,他写的诗,内容空乏,不着边际,毫无真情实感.而且,他的诗不讲韵律,有人说他写的东西,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是不伦不类.因此,人们每逢看到不像样的诗文就脱口而出:“这是杜默撰写的.”后来这句话逐渐简化为“杜撰”.再后来,“杜撰”又被引申为不真实地、没有根据地编造的意思了. 6、挂历 现代家庭中使用挂历的越来越多,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挂历竟是从古时的讨债本演化而成的.在古罗马,有一批专门从事放高利贷的人,他们按月向借户收取利息.为了防止差错,他们往往使用一种特殊的小本子,以月为单位,按日期排列,何月何日什么人该还多少债,收多少利息,都一一记在小本子上,还附有记事栏,一览无遗.后来,这一简便的方法逐渐为其他行业所借鉴,作为记事备忘之用,流行开来. 香港著名英商太古洋行第二任华人买办莫藻泉上任后,兴建了一家糖厂.1884年,他推出一种类似海报广告式的“月份牌”,用以宣传太古糖厂的产品.莫藻泉特意聘请设计师关蕙农设计画面,内容多为花卉、吉祥人物、福、禄、寿、喜、中国古代天官赐福、迎春接福及仕女图等.凡购买太古糖者,赠送“月份牌”一帧.后来,许多厂商竞相印制免费赠送“月份牌”,并不断改进形式.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人把月历订在一起,一年一本,“讨债本”和“月份牌”便逐渐演化成今天的挂历. 7、借光 战国时期,秦国有个大臣叫甘茂,因遭奸臣陷害,不得已逃往齐国.当甘茂逃出秦国的边境函谷关时,正好遇到当时很有名的纵横家苏秦.苏秦问甘茂要到哪里去,甘茂没有直接问答,而是给他讲了一个“借光”的故事:据说,在一条江的江边住着许多人家,每天晚上,各家的姑娘们各自带着点灯的油聚在一起,把油倒进一盏大灯里,一起在灯下做针线活.而有一个姑娘家里很穷,出不起灯油,所以,其他姑娘就讨厌她,准备把她赶走.穷人家的姑娘却对大家说:“我确实不能拿灯油来,可是,如果每天我早到这里,大家回家时我晚点走,替大家打扫打扫屋子,你们还吝惜这照在四周墙上的一点余光吗?借点光给我,我同你们一起做针线,对你们也不会有任何妨碍的.”大家觉得她说的话有道理,就把她留下了. 苏秦听了甘茂的这个故事后,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他们俩一齐去了齐国,苏秦在齐王面前竭力推荐甘茂,于是齐王拜他为上卿.现在,我们经常听到“借光”一词,就是从这个故事里来的. 8、倒楣 “倒楣”一词本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事不顺利或运气坏.此语产生的时间算来不长,大约在明朝末年.那时候,由于“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地限制了广大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甚盛,所以一般的读书人要想中举是极不容易的.为了求个吉利,举子们在临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树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树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作“倒楣”.后来,这个词被愈来愈多的人用于口语和书面,直到现在.值得一提的是,在运用这个词语过程中,人们常把这两个字写作“倒眉”或“倒霉”,这当然是由于不懂得它的来源的缘故. 9、老头子 “老头子”一词,多用于妻子对年老的丈夫的昵称.这个词出自《清朝野史大观》.纪昀,字晓岚.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帝修《四库全书》,命纪昀为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盛夏的一天,纪昀因体胖,经不起炎热酷暑,便索性盘起发辫,脱掉上衣,袒胸露背地坐在几旁校阅书稿.正巧,这时乾隆帝踱步走进馆来,纪昀欲穿衣已经来不及了,便钻入案下,用帏幔裹住身体.过了一会儿,纪昀以为乾隆帝已经走了,便探头问馆中人:“老头子已经走了吗?”话音刚落,发现乾隆帝就在他身旁坐着呢!这句话恰好被乾隆帝听见了.此刻,乾隆怒问纪昀:“‘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大家吓得为他捏了一把汗.谁知他却从容地答道:“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母天地又谓天之子,简称为‘老头子’.”乾隆帝听了他的解释,转怒为喜:“你的嘴真的会说,朕就原谅你了.” 从此,“老头子”这个称谓便流传开来.不仅臣呼君、幼呼长、妻呼夫,就连下属对上司,也都以“老头子”相称了. 10、两面派 “两面派”大多是指口是心非善于伪装的人,这个词是怎样来的呢?相传元朝末年,元军和朱元璋的起义军在黄河北岸展开拉锯战.老百姓苦不堪言,谁来了都要欢迎,都要在门板上贴上红红绿绿的欢迎标语,来得勤换得也快.豫北怀庆府的人生活节俭,于是想出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用一块薄薄的木板,一面写着欢迎元军的“保境安民”,另一面写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一次,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率领军队进驻怀庆府,见家家门口五颜六色的木牌上满是欢迎标语,心里高兴.可是突然一阵狂风刮来,木牌刮翻,反面全是欢迎元军的标语.于是,常遇春下令,凡是挂两面牌的人家都满门抄斩.经过一场屠杀,怀庆府的人口大减.现在常说的“两面派”就是由怀庆府“两面牌”演变而来的. 11、露马脚 朱元璋幼时家境非常贫寒.为了糊口,不仅给财主放过牛羊,还在庙里当过和尚.后来,他加入了元朝末年起义军郭子兴的队伍.由于他作战勇猛,屡建战功,郭子兴很赏识他,于是将义女马氏嫁给了他.马氏是一个才女,精明干练,辅佐朱元璋实现了统一大业.朱元璋当上皇帝,建立起明朝后第一件事便是封她为皇后. 马皇后长得虽不漂亮,但却温柔端庄,举止大方.美中不足的是,她长了一双没有缠过的“天足”.在以小脚为美的时代,女人脚大是一缺陷.马氏在当了皇后以后,越发地为自己的一双大脚感到不安.因而,在大庭广众间,总是遮遮掩掩,尽量避免将脚露出裙外. 有一天,马皇后游兴大发,乘轿招摇过市,浏览古都风景.百姓见皇后的舆轿过市,都翘首张望,想一睹皇后的风采.不料,一阵大风吹过,轿帘被掀起一角,马皇后的一双大脚赫然展现在百姓面前.人们惊讶不已,没想到当今皇后竟有这样一双脚!人们争相传言,全城立刻轰动了.“露马脚”一词就这么流传开了. 后来的人便将隐私或阴谋出现破绽或彻底败露称之为“露马脚”. 12、高抬贵手 旧时乡下演戏,往往先由乡绅们出钱,包下戏班子在祠堂庙宇中演出,然后他们再向群众卖票赚钱,群众凭票进场看戏. 戏场当然只开一扇边门,由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把门收票.无人进场时,壮汉双腿跨在门槛上,双手挺在门框上,以防无票的溜进戏场.农村的孩子很想看戏,但又无钱买戏票.有的孩子便瞅空边向守门壮汉哀求,边察言观色,掌握“火候”,伺机轻轻托起壮汉胳膊说:“叔叔,请您把胳膊抬高一点吧!”于是孩子便趁势从壮汉胳肢窝下钻进去看戏了.后来,文人便把“请抬高胳膊”雅化为“高抬贵手”,意思就是请人“开恩”,推而广之,便应用于各种场合的求情.
龟缩:比喻像乌龟的头缩在甲壳一样藏起来.残余的敌人……龟缩到一○五一座高地上去了.——和谷岩《三八线上的凯歌》
狐疑:“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 疑.”——《汉书·文帝纪》.
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后用以称遇事犹豫不决
尚怀狐疑.——《资治通鉴》
蚕食:比喻侵吞他国土地如蚕之食叶.
鱼贯:形容前后接连着,像鱼群游动一样.
无毡衫者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鱼贯而进.——《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是根据三国来的, 就是这样
成语都是有来历或者相关典故的,你看看成语词典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