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词语的来历~少一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7:05:49
一些词语的来历~少一点
一些词语的来历~少一点
一些词语的来历~少一点
也不知道你要是什么方面的词语来历,只能给你随便来点了-_-!
“有眼不识泰山”的来历
这条成语中提到的泰山,并不是指山东省境内的那座名山,而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竹匠.
据传说,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一批徒弟.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上去不稂不莠,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事隔数年,一次鲁班率徒闲逛集市,突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工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顾客争相抢购.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订听.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
鲁班大吃一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感到后悔莫及,长叹一声:“唉!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眼睛留着还有什么用呢?”说完,当即把一只左眼挖掉了……
从此,鲁班就使用一只眼干活了,再也不嫉妒保守了,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后代.后来的木匠为纪念他,在检查木条直、曲的时候,总是把一只眼闭起来,只用一只眼看,听说也是为了这个道理.
“杏林”的由来
据传,三国时东吴名医董奉,精通医道,有妙手回春之术.他晚年居住庐山脚下,为贫民百姓治病不收诊费,也不取药钱.但要求病人痊愈后,到其房后山坡上栽种杏树,以遗惠后人.他规定,重病治愈后植三五株,小病治愈后植一株,名为“康乐杏”,不到几年工夫,“康乐杏”遍布岭前岭后,郁郁葱葱.据说现在庐山的杏树,就是当年董奉的遗惠.
如今我们称赞医德高尚、医术精良的医家,谓之“誉满杏林”或“杏林高手”,均语出此典.
“和尚”一词的由来
人们称职业佛教徒为“和尚”,此名如何得来?
原来,佛教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其根源归咎于各种欲望.因此,为了摆脱痛苦,必须寡欲,必须进行修行,忍受人间的一切痛苦.因而,佛教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主张一切调和.“和”即忍耐、服从.“和”这是佛教徒所崇尚和必须遵守的,以“和”为“尚”,即是称职业佛教徒为“和尚”的缘由.
“座右铭”的由来
东汉书法家崔援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遇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援自知因一时鲁莽惹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以后凡是把一些格言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用以自勉的,就叫做“座右铭”.
“青春”小考
“青春”一词原指季节中的春季.它始于汉代,为文史学家刘向首先使用.据刘向《楚辞·大招》载:“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意即春季降临,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此后七百多年间,文人墨客用“青春”一词都是这个词意.如杜甫的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玄宗时期,诗人王维赋予“青春”一词新的含义,泛指人的青年时期.他写了《洛阳女儿行》一诗,其中有两句:“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于是,“青春”一词逐渐失去春季的词意,成为青年的代称了.
黎民与百姓渊源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时代,部落间经常进行兼并战争.在黄河流域当时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它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和融合,最后形成了以黄帝族为主、炎帝族和夷族为辅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一百个氏族构成的,因此属于这一百个氏族的人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百姓与黎民,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溯源
东汉人杨震是个颇得称赞的清官.他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听得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杨震,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二是想通过贿赂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可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道:“幕夜无知者.”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
然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以后却被人们反其意用之,成为订立攻守同盟时的常用语了.“新闻”一词的由来在中国新闻史上,“新闻”一词最早源于北宋末年出现的小报.
中国最早的报纸——邸报,大约起始于唐朝,它纯属官方报纸,主要登载皇帝的命令文告,臣下的奏章和官吏任免消息之类的政治文件.邸报表发的内容要经过严格审查,这就延误了传递的时间,读起来也枯燥无味,不能满足一些官僚和地主阶级知识分了想更多地知道宫廷内幕消息和政治动态的要求.于是,小报便应运而生.
北宋末年,一些中下级政府官员和书铺主人秘密合作,将未经官方审查的、邸报尚未发表或不准备发表的消息,私白“以小报书之,飞报远近”.当时人们私下把这种小报叫作“新闻”.从此,“新闻”这个名词就与报纸联系起来了.
“消息”的由来
最早出现“消息”一词是《易经》:“日中则厌,月盈则食,大地盈虚,与时消息”.这就是说,太阳到了中午就要逐渐西斜,月亮圆了就逐渐亏缺,天地间的事物,有的丰盈,有的虚明,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有时消减,有时滋长.从此,我们的古人就把客观世界的变化,把他们的发生、发展和死亡,把它们的荣枯、聚散、浮沉、升降、兴衰、动静、得失等变化中的事实称之为“消息”.
“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来历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三宝殿”在佛教寺庙中,被称为“寺中之寺”.只有较大规模的寺庙才有.像栖霞古寺、普陀寺、少林寺都有藏经楼,里面存放着佛学书籍和释迦牟尼佛像.每天僧侣除在大雄宝殿诵经拜佛外,还要到“寺中寺”中朝拜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像,故藏经楼又被叫为“三宝殿”.所谓“三宝殿”,就是经书、佛像和僧侣的总称.
后来,人们使用“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到你家来”的俗话,比喻凡是到“三宝殿”的都是有事者,无事者是不会登“三宝殿”的.
八仙的来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成语,用来比喻在共同从事某项工作中,各人有各人的本领.据民间传说,八仙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关于他们的“出身”,都可演出一段故事来.
说来真有意思,他们原既不是神,也不是仙,而是八个颇享盛名的民间艺人.怀抱渔鼓的汉钟离,是演唱道情的鼻祖;手执简板的张果老,也是个有名的说唱家;韩湘子擅长吹箫;而何仙姑、蓝采和则是先后从宫廷逃出的两名歌伎优伶;吕洞宾是个善于编写唱词的艺术家;一瘸一破的铁拐李,却另有来历,他年幼时是一位宰相家的书童,由于年少好学,膘学诗书,竞被打断一条腿后赶出相府,成为游方艺人;其貌不扬的曹国舅,据说先是个连年不第的秀才,后沦落民间为专替人家婚丧喜庆喊礼的礼生.就这样,每人都有一段辛酸史.他们自愿结合,游方献艺,由于技艺高超,遂被誉为“八仙”.此后,他们被神化,而成“仙人”.
“意见箱”、“检举箱”的由来
“意见箱”、 “检举箱”古已有之,并非现代所有.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武则天,曾经叫工匠铸铜为“匦”.这是个很特别的“箱子”,四面开口分类,东面的叫“延恩”,专为投诗词文章,自荐求仕的人开的;南面的叫“招谏”,专为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