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介绍作文速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22:13:25
三国演义的介绍作文速度!
三国演义的介绍作文
速度!
三国演义的介绍作文速度!
哈!开始啦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何以称之?善,自汉高祖斩蛇而起义以来,汉室江山400年后又有波澜,起于恒灵二帝起,只顾享乐,不顾国防民心,以致张角三兄弟起45万弟子大反江山.何进等人无谋找董卓入朝,天下大乱序幕拉起,时又有刘备三兄弟结义后打败黄巾军.众英豪揭竿而起: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京襄,张燕张鲁霸南政,马腾韩遂守西凉,张绣陶谦公孙瓒,各逞才能霸一方.独曹操据相府之位,凭己文学过人且人物关系网,称霸大半个中原,在中原斩吕布,收张辽 宋宪 魏续.于官渡败袁绍,斩沮授 审配,称霸中原不久,因左慈骗 疑华佗,死于小疾.曹丕曹子恒统领父业,广纳贤才,立于不败之地.刘玄德自潺溪跳马以后完全脱刘表控制,于新野收诸葛亮为相,从此猛虎添翼.却说孙坚死后长子孙策,收周泰,蒋钦.收太史慈.却死于于吉之灵,弟孙权总领江东,人丁兴旺之气愈胜,已成势力,后于刘备厮杀于夷陵,陆逊火烧刘备700里结营,刘备死于白帝城,托孤与诸葛亮,告知马谡不可重用.后孔明利用刘备生前所占刘璋之成都等地与曹子恒开始争夺汉中,曹丕承其父任,勇敢迎战.用司马懿、郭淮、曹真与诸葛对抗,各有胜负,诸葛用反间计使司马懿被贬为平民,不久,曹丕死,其子曹睿即位,因其父成曹操为 魏武帝 称曹丕为魏文帝,找司马一家重任官职,时东吴周鲂断发骗取曹休信任,打败曹休,曹休又病又羞,不就得病而死,诸葛亮趁司马懿被贬之际,收姜维.司马懿回职后大败诸葛亮,将诸葛三方兵马尽杀,诸葛退于成都重议讨中原之计,终究忘刘备之言,命马谡守咽喉街亭,被司马父子闯破,用空城计退之.因过于疲劳死于五丈原,至此,孔明已出祁山七次矣.姜维收之遗嘱,九伐中原未果,反被邓艾的一个冒险之计偷袭成都,成功后刘禅投降姜维诈降失败,自刎.蜀国灭后,孙权继承人孙朗惧怕而病倒,死后孙皓继承之位,时魏国曹睿已死,曹芳被杀,司马昭继承其兄司马师职位,日日想着篡权.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未尝心愿而死,其子司马炎即位,羊祜死时向其推荐杜预可为大将,炎从之,命杜预为大都督,总领二十万大军,开向孙皓东吴,可谓一战决雌雄.孙皓所派几只军,皆被杜预所破,孙皓仿刘禅,自缚投降.从此,三国鼎立又拉上序幕.此,即为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
讲述了东汉末年,各地崛起很多军阀,互相混战,最后有三个军阀个霸一方,分别是——占据东西川、天子的皇叔、请来诸葛亮辅佐的刘备;独霸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统治江南、受父兄之基业、有长江天险的孙权。曹操子曹丕自立为帝,国号魏,东汉灭亡;第二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第三年,孙权称王(楼主看清,这是王,不是帝,第十年才称帝)为吴。后来蜀、魏、吴三国混战,结果三国归晋。这就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全部展开
讲述了东汉末年,各地崛起很多军阀,互相混战,最后有三个军阀个霸一方,分别是——占据东西川、天子的皇叔、请来诸葛亮辅佐的刘备;独霸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统治江南、受父兄之基业、有长江天险的孙权。曹操子曹丕自立为帝,国号魏,东汉灭亡;第二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第三年,孙权称王(楼主看清,这是王,不是帝,第十年才称帝)为吴。后来蜀、魏、吴三国混战,结果三国归晋。这就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收起
你们知道这里的“三国”指得是什么吗?可能你会说:“三国演义”,电脑三国游戏......不过,这些对于我来说,都仅仅是一部分,无论是电脑游戏还是《三国演义〉,或是正史《三国甚至有关三国的漫画或者是FLASH,我都迷。可是,你要问我是怎样迷上三国的,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那还是在我六岁的时候,有一回,我用妈妈的单位里的电脑玩“超级玛丽”,看见旁边李阿姨的儿子小明哥哥也在玩电脑,但是与...
全部展开
你们知道这里的“三国”指得是什么吗?可能你会说:“三国演义”,电脑三国游戏......不过,这些对于我来说,都仅仅是一部分,无论是电脑游戏还是《三国演义〉,或是正史《三国甚至有关三国的漫画或者是FLASH,我都迷。可是,你要问我是怎样迷上三国的,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那还是在我六岁的时候,有一回,我用妈妈的单位里的电脑玩“超级玛丽”,看见旁边李阿姨的儿子小明哥哥也在玩电脑,但是与我玩的却不一样。在它的屏幕上,有一幅大的中国地图,上面有星罗棋布的城市,又随风飘拂的各色旗帜,还有戎装待发的士兵,而且还不时地出现一系列的历史故事动画。我顿时就被这个游戏所吸引了,忙问小明哥哥他叫什么名字,他说这是策略类游戏《三国志六〉。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三国“,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向小明哥哥请求让我也打一仗。可是,由于我是第一次玩,我“惨败而还“。小明哥哥对我说:“你之所以会输,是因为你还不懂得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瞎打。你用文官打仗,怎么可能不失败?我送你一本我小时候看过的书,他对你的今后学习一定会有所帮助的。我接过书定睛一看,哇噻。原来是一本《注音版三国演义〉!我刚一拿到书,就爱不释手地翻看,里面的内容我虽然当时不能够理解透彻,但是光是那些精美的插图就能让我“垂涎三尺”了!对于这本将近五百页的书,我当时真的一口气就把他全读完了。从此,只要我去书店,准会跑到历史书那里,无论我看得懂与否,上面的三国书籍我都会仔细地看一遍。可以说,从那时起,我就对三国入了迷。
其实,我也利用三国增长了我的知识,有一会我们作文班的老师给我们举行了一场比赛,就是让我们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写出从《三国演义〉中演变出来的成语,比谁写得多。“这还不是撞到了我的枪口上?”,最后,别的同学只能说出的成语只有“三顾茅庐,望梅止渴,身在曹营心在汉”几个,而轮到我发言时,我说出的成语就像机关枪扫射一样应接不穷:“老骥伏枥,放虎归山,刮目相看,看卷有益,如鱼得水,势如破竹,乐不思蜀......”最后,我轻而易举地夺得了冠军,在同学们羡慕的掌声之中,我想到:原来三国给我的学习也助了我一臂之力啊!
就这样,三国使我快乐,三国使我了解历史,三国使我拓宽思维,三国使我得到放松,我真是他爱三国了,我真的迷上了“三国”!
收起
三国,这是一段神秘的历史。这段历史有三种面目: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罗贯中,就写了一本非常有名的小说《三国演义》。现在,我就通过“刘玄德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简单地品读一下《三国演义》以及罗贯中。
诸葛亮出山,《三国志》中仅用了一句话来描写:“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罗贯中依照这句话,写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由于太精彩了,被人们一再传唱。从这里,可以看出罗贯中...
全部展开
三国,这是一段神秘的历史。这段历史有三种面目: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罗贯中,就写了一本非常有名的小说《三国演义》。现在,我就通过“刘玄德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简单地品读一下《三国演义》以及罗贯中。
诸葛亮出山,《三国志》中仅用了一句话来描写:“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罗贯中依照这句话,写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由于太精彩了,被人们一再传唱。从这里,可以看出罗贯中的文字功夫非常深,描写场面也很出神入化。
罗贯中在这个故事中简直要把诸葛亮捧到天上去了:刘备一顾茅庐,只见隆中的山“清景异常”,景“观之不已”,农民会唱歌,童子不懂事,朋友知识渊博。这一切,让刘备大开眼界,也让我们觉得卧龙先生肯定也不一般。二顾茅庐,只见诸葛亮的朋友、弟弟和岳父都很厉害,刘备想见、想用孔明的心情就更加急切了。所以,第三次去时,离草庐半里,刘备便下马步行;到草堂门口,他就拱立阶下;诸葛亮在睡觉,刘备当然会等到底。借用易中天先生的一句话:“那心情,已不像一个礼贤下士的招聘者,倒像是上门求婚的痴情人。”
“三顾茅庐”的故事,尽管被罗贯中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但仔细一琢磨,就能发现破绽。刘备去隆中,每次都能遇到一些特别牛的人,比如会唱歌的农民、满腹经纶的朋友,道貌岸然的丈人,都是诸葛亮特意安排好的,就是想让刘备知道,自己是个非同寻常的高人,让刘备打心眼里佩服他,“出大价钱把自己买断”(易中天语)。诸葛亮很聪明,三顾茅庐才能见到他,摆足了架子,做足了文章。
那么,罗贯中这样写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原因之一,当然是为了好看,能吸引人。而另外一个原因呢,可能是包含了自己的志向。据《稗史汇编》记载,他“有志图王”,不过壮志未能实现。所以他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抱负投射到具体的某个人物身上。古代的读书人,都希望机遇不用自己去求、去考,而是人家给你恭恭敬敬的送来。诸葛亮享受的就是这种高级待遇,刘备请了他三回才答应出山。这很让人羡慕,罗贯中就利用手上这支笔,把这个故事吹的玄乎玄乎的,把其他故事里的孔明写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可谓是个奇才,好像诸葛亮干的事就是神干的事。所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假的终归是假的,不可能变成真的,编的再好也会露出破绽。对于这种文学的形象,大可以一笑了之,而对于历史形象,就必须要深究到底了。
收起
记得祢正平裸衣骂贼把?
祢衡非常年轻,只有二十四岁。他的天赋之高是无须怀疑的,所谓"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俨然鹤立鸡群。"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博闻强记之能,亦无人能及。他好像还精通音律,即兴作鼓乐《渔阳》曲,"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可以令"坐上宾客听之,莫不慷慨"。
然而祢衡天生是要骂尽世人的,和后世阮籍准备一副青白眼的处世态度不同,祢衡从不知世上...
全部展开
记得祢正平裸衣骂贼把?
祢衡非常年轻,只有二十四岁。他的天赋之高是无须怀疑的,所谓"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俨然鹤立鸡群。"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博闻强记之能,亦无人能及。他好像还精通音律,即兴作鼓乐《渔阳》曲,"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可以令"坐上宾客听之,莫不慷慨"。
然而祢衡天生是要骂尽世人的,和后世阮籍准备一副青白眼的处世态度不同,祢衡从不知世上有谁值得他青眼相加,所以一概报之以白眼。即使对人世间仅有的两位知己孔融和杨修,评价起来照样疯疯癫癫,没遮没拦,竟将年长自己二十岁的孔融称为"大儿子",将杨修称为"小儿子"。我们发现,世人一旦落入祢衡的嘴里,其结果甚至比羊落虎口还要凄惨。他只要对你略略瞥上一眼,就可以破口开骂了。《三国演义》"祢正平裸衣骂曹"一回,对祢衡骂尽曹操手下作了详细的描写。仔细对照一下就会发现,他骂人很少是有道理的,仅仅因为别人长着个将军肚,便骂人家是"屠沽儿辈",可使"监厨请客",这并不能让我们佩服祢衡的口才。
祢衡骂人的特点是:首先,他不可能不骂人;其次,他从来不考虑给对方留点面子;第三,他也从来不给自己留有任何余地。骂人之于祢衡,就像毒品之于瘾君子,乃是不可遏制的爱好和冲动,为此,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自己将承担什么后果。拉拢一方,打击一方,骂一些人,同时安抚另一些人,这些最基本的世故,祢衡全不知晓。那天他准备回荆州老家,一些人决定送送他,想到平时饱受他的辱骂,送客们也想报复,具体方法就是,在祢衡走来的时候,大家全体坐着不动。祢衡走来了,一见此景,立刻嚎啕大哭起来。"你哭什么呀?"有人问。"走在一群行尸走肉之间,我能不悲痛欲绝吗?"祢衡答道。
史书上没有祢衡家世的点滴材料,使我们判断祢衡的真实性格不无困难。比如他父母是否离异?他小时候是否饱受虐待?他出生时有否难产?等等,我们皆不得而知。尽管如此,我们仍可较有把握地看出:祢衡有着明显的人格分裂症状,他的反社会倾向与自恋态度,几乎都是一眼可见的。这样的症状连弗洛伊德都无法医治,今天看来,疯人院是祢衡的必然归宿。史书上也有祢衡"发狂疾"的记载,但作史者似乎仅把这次"狂疾"视为祢衡偶尔的使性子,而没有想到那可能恰恰就是祢衡病灶的反映。在孔融要求他去见一见曹操的时候,祢衡因"狂疾不肯往"。
记得古斯塔夫.荣格说过:"很多在今天被看成精神病患者的人,在过去,他们往往能得到特殊的礼遇,他们反常的精神状态,恰恰被视为不同寻常的证明。"拿这个观点看祢衡,我们就不难理解,何以这个飞越了历史疯人院的逃犯,在三国时代竟然颇有声名,以至曹操虽然觉得"杀他比杀一只老鼠还容易",又毕竟没敢动手。
《三国演义》的读者,对祢衡羞辱曹操一事已知之甚详:曹操任命祢衡为鼓吏,本意是想寒碜他一下,没想到祢衡竟然衣着不整地走进大厅。由于东汉宫廷礼仪对鼓吏的衣着有相当的要求,祢衡这一身丐帮打扮,无疑构成了对曹操的挑衅。祢衡之所以后来又答应曹操的要求,换上鼓吏的标准行头,乃是为了实施下一步计划:他当着众人的面脱下身上的百衲衣,一丝不挂,然后再徐徐换上新的装束。曹操无奈之下只能自我解嘲道:"我是偷鸡不着蚀把米,反而被祢衡小子羞辱了一下。"人格分裂的祢衡,显然从来就没觉得曹操有甚可怕之处。他后来干脆继续穿上那身丐帮服,拄着根打狗棒,一屁股坐在曹操的营帐外,对曹操破口大骂。每骂一句,打狗棒就重重地朝地上戳一下。曹操即使"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时也按不住腾腾怒火。他唤来两名虎贲卫士,准备下三匹良马,祢衡就这样被撂在马上,被两个武士一路挟持出境,作为礼物,送给了荆州牧刘表。
在刘表高朋满座的客厅里,祢衡享受贵客待遇没几天,老毛病又犯了。他一面过甚其词地赞美着刘表,不惜拿周文王加以比附,一面又对刘表手下众人大肆嘲笑。老实的刘表起初还听不出其中暗藏的嘲讽,待到下面的人怒而检举,才省悟到祢衡的刻薄。周文王素以礼贤下士、知人善任闻名于世,若刘表真属文王再生,他手下应该决不至于如此昏庸不济才对,不然,只能说明刘表与他手下一般无能。刘表还算聪明,他明白了曹操将这个活宝送给自己,本意正是为了借刀杀人。为了让曹操看得起自己,他便依法施为,同样将祢衡作为礼物,送给了当时屯驻夏口的将军黄祖。
黄祖是个粗人,他开始虽也拿祢衡当宝贝赏玩,但当祢衡一仍其故地嘲讽起他来,黄将军杀起人来可没想到眨眼。结果,祢衡竟是像狗一样被宰掉的。
传说祢衡曾作《鹦鹉赋》,内有句云:"心怀归而勿果,徒怨毒于一隅。……托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如此悲哀的文词,会否真地出自愤世嫉俗的祢衡笔下,古人就曾有所怀疑。看来辨清这一点,需要的首先不是古典文学知识,而是心理学知识。我想,惊人的张狂放荡与同样惊人的哀婉悱恻,大概也只有在人格分裂者的意识层里,才可能得到统一。
祢衡死了,本着兔死狐悲的生命智慧,孔融先生应该有所警惕,收敛些才对。虽然祢衡非直接死于曹操之手,但以孔融的智力,他本能够看出曹操与祢衡之死的间接关系。事实上孔融没有,与祢衡一样,他同样认为世界上最不值得一怕的,正是连皇帝见了都要瑟瑟发抖的曹丞相。政绩上乏善可陈的孔融,指摘起他人来可是一张利嘴。论凌空蹈虚,大言无状,谁也奈何不了孔融,而一旦较到实处,比拼具体的统治才能,则又谁都不会买孔融的帐。孔融有次就和光禄大夫郗虑争吵起来,分明孔融理亏,但曹操仍然愿意充当和事佬,亲自写信为两位和解。——孔融的骨头只会因此更轻。
种种迹象表明,晚年孔融最大的乐趣,就是和曹操过不去,和曹操抬杠。他也许不知道,曹操完全有杀他的借口,而且杀了他都能把责任堂而皇之地推给别人。当然,如果孔融知道这件事,他也不妨自我膨胀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曹操不杀他,乃是因为不敢,因为曹操怕他。
有件事让孔融大为得意,并可以作为曹操怕孔融的证据。当年曹操将司徒杨彪放入大牢时,孔融不仅没想到自己性命也有危险,反而对曹操威胁道:如果你继续"横杀无辜",我孔融"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你道曹操怎么办?嗨,曹操还当真放了杨彪。
出于管理上的需要,部分也和粮食紧缺有关,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下了禁酒令。奉行"杯中酒不空"主义的孔融不高兴了,他忘了曹操其实也是一位讲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性情中人,他压根就没想过曹操的立场,便嚷嚷着反对。孔融有给曹操写信的习惯,在一封题名为《难曹公表制酒禁书》的信中,孔融先是大谈一通天有酒星,地有酒泉的歪理,继而又露骨地讥刺道:"暴君桀、纣皆以色亡国,你何不干脆把婚姻也禁了。"曹操好像给孔融回了一封信,原信虽已不可见,但从孔融复信中所谓"昨承训答,陈二代之祸,及众人之败,以酒亡者,实如来诲"的语意中,可以看出曹操的回信颇具语重心长的风格,还不乏大量有说服力的例子。
然而孔融是不可被说服的,他继续寻找着向曹操发难的机会。曹操北征乌丸时孔融便大加嘲讽,待曹操大军攻下袁绍的老巢邺城,时为虎贲中郎将的曹丕捷足先登,将袁绍儿子袁熙"颜色非凡"的妻子甄氏纳入怀中,孔融兴致勃勃,再次给曹操写信一封,远兜远转地说什么"当年周武王伐商纣王时,曾将纣王宠妃妲己赐给周公。"曹操虽然从军三十年,手不释卷,但还是被孔融这一新鲜典故弄迷糊了。想到孔融读书很多,曹操便虚心请教,孔融缓缓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杜撰一个不存在的史实,用以挖苦他人,孔融在讽刺艺术上确实造诣不浅,曹操受到的捉弄委实不轻……
孔融几乎是以某种视死如归的态度,将曹操的涵养逼向极限。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八月,随着一道《宣示孔融罪状令》的颁行,五十七岁的太中大夫孔融被押赴市曹,就地处决,其家族也惨遭株连。
关于祢衡我们已经看到,他的人格障碍已使他丧失了自我收敛的能力,同时他的生命态势又极富攻击性,虽然今天可以被疯人院收留,但在古代,他在哪一个君王面前都注定讨不到活路。孔融呢?我相信孔老夫子上天有灵,一定会气得把天堂的地板跺穿。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