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7 09:54:37
我国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我国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我国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国家建设的全过程
要强化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领导力;大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建立公民社会,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将生态文明等重要的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环保部门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政策落实和具体化到相关领域.
一、政治领域:强化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领导力
进一步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力,以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保障生态文明政策创新,是目前的紧迫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将触碰各种利益主体,如果没有一种超越各种利益主体之上的政治领导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创新将难以有本质上的突破.要发挥党强大的动员能力,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各级执政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优先领域,建立党总揽生态文明大局、全体群众广泛参与的建设氛围.
加强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强化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学决策作用.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议题作为党中央决策的重大问题,给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未来发展方向.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执行力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责任制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增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监督问责职能.各级人大要将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议题作为当年的重点讨论议题,制定地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制度.同时,要加强监督,对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跟踪监督,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强化政协对生态文明工作的监督职能,保证涉及生态文明的重大国家预算和工程方案都经过政协和人大审议程序.通过专门的委员会设立有针对性的调研题目,在更大范围内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政协作用.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局面,促进政协在组织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会议和活动上发挥积极作用.
二、经济领域:大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体现.实现绿色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调整产业结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发展;制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传统资源型产业升级和转型,积极培育和引导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新型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将环保产业作为促进绿色发展的突破口之一.加大政府环保投入、推进环保科技攻关、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服务管理、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等.大力推进环境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环保需求产业化;突破自主创新瓶颈,提升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
三、社会领域:建立公民社会,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将公民环境权明确确立在宪法中,提高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参与程度,使社会公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主体.
第一,将公民环境权明确确立在宪法中,并在相关条文中具体规定,对包括环境使用权、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和环境请求权等具体内容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加大公众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力度.第二,完善环境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在环境保护法中对环境管理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并且是扩大化的规定.信息公开在包括有关环保的特别法中要有明确规定,通过法律手段赋予公众监督环境管理信息公开的权利以及对不能实现此权利的救济途径.第三,健全环境立法听证制度.完善立法听证程序规则,并使之具体化;扩大环境立法听证的范围.第四,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扩大环境行政诉讼中原告的范围;调整现存的诉讼模式,选择公众诉讼模式,使任何公众都可以对损害或者可能损害环境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有奖举报制度.第五,建立和发展我国非政府环境保护团体的制度.同时,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宣传和权利意识教育,使环境意识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文化领域:将生态文明等重要的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逐步完善建设生态文明的道德文化制度,形成广泛、持久的社会意识形态,将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执政观、政绩观.将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大力促进生态文化研究与实践,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成熟与完善.
加强环境文化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环境文化发展机制;加强媒体宣传机制,创造环境文化社会氛围;依靠社会力量开展环境文化建设;借鉴西方环境文化理念,加强国际环境文化交流与合作.倡导绿色消费文化,培育生态消费意识.规范绿色产品标准,鼓励企业绿色生产,为消费者绿色消费提供更大的绿色市场.
五、环境领域: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主题,以加快建设“两型”社会为主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
环保部门建设生态文明,要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主题,以加快建设“两型”社会为主线,即环保工作要突破在经济发展之外从事环境管理的状况,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和实施过程之中.要高举生态文明大旗,争当建设生态文明的引领者、实践者、主力军和主阵地.建设“两型”社会核心就是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去规范、引导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当于对环境保护的一个重大授权,要求其承担起对整个社会的使命.
通过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手段来优化经济发展水平.继续严格执法监督,持续开展环评专项行动;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不让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成为未来地方发展的隐患,为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留足空间.进一步推进污染减排,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倡导节能减排,完善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