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列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以列表格的形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2:18:14
请列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以列表格的形式
请列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
以列表格的形式
请列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以列表格的形式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派别主要有:孟子、荀子与儒家,墨子与墨家、庄子与道家、韩非与法家、孙膑与兵家.
孟子
孟子的主要思想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荀子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墨子
墨翟认为当时的“大害”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争夺.其所以如此,他认为是由于人之不相爱.他主张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兼相爱,交相利”.这就是所谓“兼爱”,这是墨家的一个中心的理论.……墨家所主张的兼爱是“爱无差等”(墨者夷之对孟轲语),不分轻重厚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除了轻重厚薄,还有一个先后问题.儒家主张先爱自己的“亲”,然后推及别人的“亲”.墨翟主张“必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以爱利吾亲也”(《兼爱中》).这也是“爱有差等”和“爱无差等”的区别的一种表现.
墨翟认为“兼相爱”必须表现为“交相利”.他号召人具体地实行互相帮助,“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尚贤下》).在互相帮助下,“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身寿;幼弱孤单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兼爱下》).
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把“兼爱”的原则推广到人民生活上,墨翟主张“节用” 、“节葬”、“非乐”.他认为“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节用上》).这道理是不错的,去掉了浪费,财富就会增加一倍.(墨子)反对“厚葬”、“久丧”,认为那样做“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他特别指斥“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节葬下》)的奴隶制的遗风.他很有见地地指出:丧葬方式,有的民族用火葬,有的民族“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完全是“便其习而义其俗”(《节葬下》)的事,并不是什么“圣王之制”.他认为听乐妨碍耕织.“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对此三患,“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非乐》)”,完全是无用的,并不能解决人民的衣食问题.
取自:孙叔平《中国哲学史稿》
庄子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就像“ 一棵难看的树被认为无用,有一个木匠要找一棵树作房梁 ,但这棵树太弯了,没法做房梁;第二个木匠找树做磨的握柄,要弯的,但这棵树太难看了,又没办法;第三个木匠要做车轱辘,但这棵树长得不行,从某方面讲是无用的.但从庄子的角度看,无用就是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所以庄子提倡无用精神(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即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之人认识境界.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韩非与孙膑均可参照百度百科内容解答.
概括而言,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观点为:
1.儒家.孟子主张:“仁政”、“重民”、“性善论”.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主张“性恶论”和“礼教”、“礼法并施”以治国.
2.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尚力”、“节用”、“节葬”.
3.道家.庄子提出:“齐物”观点,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与顺从自然的观点.
4.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对“是古非今”,提倡变法革新.
5.兵家.孙膑受《孙子兵法》影响,又广泛吸收了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构建了影响后世的军事思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