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夜雨寄北解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20:08:07
李商隐 夜雨寄北解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解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解析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北”一作“内”,则指妻子.
【注评】
君问归期未有期,居;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问:询问.归期:回归的日期.未有期:意思是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日子.○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跌宕有致.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夜雨:晚上下雨.涨秋池:秋雨使池塘注满了水.涨:水位升高.○借景抒情,不直说相思而更显相思之深.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什么时候.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西窗:西窗之下.这里指亲友聚谈之所.烛:烛花.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烛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超越时空,憧憬来日相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却:副词,还,且.话:诉说.巴山夜雨时:意思指巴山夜雨时的心情.○眼前况味化作他日话题,两相对比,虚实相生,余味无穷.
【简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四川梓州作募僚时怀念妻子之作.首句点题,说明这首诗是以诗代书.妻子是在分手时“尚未登程,先问归期”呢,还是在诗人到达任所后来信询问──诗中没有交代,但“问归期”说明她盼他回去心切;诗一开头就提归期,也说明他同样把归期时时在念,他也在思念妻子.非常遗憾的是这封代书诗却带给妻子以“未有期”的坏消息.抱歉而又无可奈何之情,欲归不能的无限愁苦跃然纸上.七个字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第二句描绘眼前景物:夜雨.这是远在异地的巴山夜雨,这是容易牵动羁旅愁思的秋夜之雨,它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把池塘的水给灌满了,“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临头”,巴山夜雨勾起他无限深思.也许,他在推想妻子此时的处境;也许,他在回忆他们在长安的某个雨夜,心中事和眼前景形成强烈的反差,诗人的羁旅愁思也在潜滋暗长,如同“巴山夜雨涨秋池”一般.不,是巴山夜雨能为诗人的愁苦作证.诗人预想来日西窗夜话时还要请“巴山夜雨”这位客人到场哩.诗的前两句写过去,写现在;后两句向往将来.杜甫在《羌村三首》之一中有“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之句,写战乱流离中偶然回到妻子身边的情景.李商隐也盼望着回到妻子身边,在烛影摇曳中,夫妻共叙离肠.“何当”二字,照应首句“未有期”,表现出诗人热烈向往的心情.“巴山夜雨”重现,造成一种回肠荡气的情致.后两句在构思上是很值得玩味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和杜甫“夜阑更秉烛”相比较,彼为眼前实景,此为虚拟之景,因此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和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相比较,虽然同为从对面写起,但彼仅为由长安而鄜州的单程悬想,此则从巴山而长安、而巴山,情感的流程打了一个来回,从而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巴山夜雨中的羁旅况味.至于“巴山夜雨”,由眼前实景一变而为来日话题,这一角色转换也极富表现力:苦涩中有甘甜;苦涩甘甜的转换中丰富了“巴山夜雨”的内涵.巴山夜雨,客况凄凉,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然而,今日这孤寂的情怀,恰可成为将来见面话题的生动内容,这也许是对异乡中的诗人的一点安慰吧!巴山夜雨,归期未卜,妻子的心境也将是孤寂的.然而,“巴山夜雨”之句带去了丈夫的思念之情,带去了她多么渴望听到、他要亲口诉说的满腔心事.这又是多么大的安慰啊!这首诗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