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7:20:40
求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
求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
求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
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核算
2.国民收入循环
3.简单和完全的NI-AE模型
4.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5.货币创造
6.货币市场的均衡
7.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全章)
8.凯恩斯的AD曲线的推导
9.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0自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1.公债的挤出效应和财政赤字的货币化
12.货币政策的工具和传导机制
1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4.失业理论
15.通货膨胀理论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2、国民收入循环(2部门)
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假定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和厂商两个部门.这时,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可以用图1 来表示.图中曲线的箭头代表货币的流向.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与货币数量相应的实物(包括产品、劳务与生产要素)流动.即:
(1)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同时从厂商那里得到相应的货币收入.
(2)居民户向厂商购买消费品,相应的用于消费的货币支出流向厂商.
(3)如果居民户不把所有的收入都用于消费,那么就会发生储蓄.这些储蓄流入金融市场.厂商则从金融市场得到贷款,进行投资.与货币投资相应的实物形态的资本品流动则发生在厂商部门的内部.
以上三方面的流动,形成一个完整的收入流量循环.
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
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
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
第三种动机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5、货币创造:在现代的货币体系中,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但是商业银行负责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缴纳一定的准备金后,可以将剩余资金贷给企业部门.企业得到贷款后又会将其中一部分存入这家商业银行或者其它商业银行.接着,商业银行可以再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贷款发放取出.如此反复,最终社会中形成的购买力将是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若干倍.这个过程,称之为货币创造.
6、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有赖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利率机制.除利率机制之外,还有:①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②国家财政收支状况;③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④国际收支是否基本平衡等四个因素.(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不仅是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号,而且对货币供求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因此,货币均衡便可以通过利率机制的作用而实现.
9、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四个:
A、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
B、充分就业
C、物价水平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10、自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税收的自动稳定性.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类.
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松的财政政策,它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经济繁荣时期,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存在过度需求.这时政府通常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
中性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比较温和,财政收支总量在原有基础上只作小幅度调整,而主要对收入结构或支出结构作适度调整,对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性效应的政策,在维持社会总供求对比的既定格局条件下,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同步增长.
11、公债的挤出效应和财政赤字的货币化
(1)公债的挤出效应
政府发行公债,相当于政府开出借据,债权人是公众,债务人是政府.这种债权债务关系一旦发生,便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公债发行可以增加政府支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政府发行公债要占用资金,这样财政便可能出现“挤出效用”.
(2)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政府想用钱了,或者没有钱用了就发行政府债券,央行直接把债券买下,这样政府就有钱用了.政府这种做法就是搞财政赤字,央行一买那么赤字就货币化了.
12、货币政策的工具和传导机制
A、中国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2)存款准备金政策
(3)中央银行贷款
(4)利率政策
(5)汇率政策
B、货币政策传导机制(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运用货币政策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货币传导机制是否完善及提高,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对经济的贡献.1998年以来,针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国内消费需求疲软以及出现了通货紧缩等突出问题,中央政府持续适当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来讲,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15、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