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们用了哪些措施保护黄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02:02:39
从古至今人们用了哪些措施保护黄河从古至今人们用了哪些措施保护黄河从古至今人们用了哪些措施保护黄河水土流失几千年来,许多地区由于滥垦、滥牧、滥伐等恶性开发,引起森林、草原和耕地的严重退化以及水土流失和沙

从古至今人们用了哪些措施保护黄河
从古至今人们用了哪些措施保护黄河

从古至今人们用了哪些措施保护黄河
水土流失 几千年来,许多地区由于滥垦、滥牧、滥伐等恶性开发,引起森林、草原和耕地的严重退化以及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5.6%,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竟达到90%.黄河在上中游地区,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黄河洪水威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其根源就是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与水灾一样,黄河流域的旱灾,也存在着灾情重、频率高的特点.水资源供需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2001年缺水40亿立方米,2003年缺水110亿立方米,2005年缺水160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奇缺,使大多数河流每年大部分时间内干枯,甚至出现黄河断流现象.水污染 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河段,符合标准的二、三类水质河长仅占38.7%,四类水质河长占20.1%,五类和劣于五类水质河长占41.2%.随着黄河流域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废污水排放量将持续增加,据预测,2010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将会超过65亿吨,同时,水污染也有进一步扩大之势.如不采取治理措施,黄河干支流大中城市所在的河段水质有可能全部劣于五类水质标准.保卫母亲河,就必须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黄河中上游地区还耕于林是一条必由之路.自然界本应是和谐统一的,植物生长离不开水资源,而水资源的保护离不开植被.很显然,要解决大西北严重缺水的困境,出路只有植树造林.它能控制黄河等水系的水土流失,减免风沙危害,对建立农业的良性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加快建设中游下游的水利枢纽工程,进一步提高黄河的水沙调节能力.在上中游,已修建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小浪底4座.在黄河下游,除三门峡水利枢纽,还修建了伊河陆浑水库和洛河故县水库,以及"引黄济青"、"引黄入卫"等跨流域调水工程.为缓解黄河"水荒",未来十年间,国家将在黄河流域全面推行节水技术和措施,包括对黄河灌区进行大规模节水改造、严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项目,还将于2010左右开弓建设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为黄河补水.同时,还将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保护母亲河行动 “保护母亲河行动”以保护哺育中华民族和一方人民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及其它主要江河为主题,通过举全团之力,广泛动员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充分吸纳社会资源,建设“保护母亲河工程”、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周(日)”活动、创建“保护母亲河基金”,在“母亲河”流域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推动国家生态工程建设,为母亲河更好地造福于中华民族和实现全球性生态平衡作贡献.“保护母亲河工程”是“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核心.先期规划从1999年开始,利用5年的时间,主要在黄河、长江及其它主要江河流域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治理区,建设100万亩以上绿化工程.实行工程造林、项目管理.工程统一名称,即“保护母亲河工程**项目”.严格按项目科学设计,通过申报审批制确定项目.全国重点工程应在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确定的重点生态工程治理区,以及地方政府规划的造林绿化区内选项,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团委、林业部门申报,经同级政府和省级“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机构同意,报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审批.各地也可确定当地的重点工程,并由当地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所有项目均按工程组织实施,强化管理.同时,积极探索资助贫困农户植树,推动乡村林业发展等其它实施方式.全国重点工程采用按比例团组织资助、国家林业局等部门专项投资、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含县级)政府匹配资金的办法,落实建设资金.地方重点工程的建设资金由各地团组织、绿委、林业、青基会与当地有关部门协调落实.各级绿委办可从公民义务植树绿化费中切块支持工程建设.在日常开展青少年植绿护绿活动的基础上,把植树节作为“保护母亲河行动周”,将国际地球日、环保日、防止荒漠化日等作为“保护母亲河行动日”,集中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资金募集和植护实践活动.“保护母亲河基金”是共青团推动工程建设的主要经费来源,以“5元捐植一棵树”、“200元捐植1亩林”和捐建命名纪念林等为主要形式募集.基本途径为:(1)鼓励在本地暂时缺少条件履行植树义务的公民,通过自愿交纳一定费用履行植树义务.尤其是在18岁成人教育活动中采用此种方式帮助青年履行第一次公民义务.(2)面向积极关注和参与祖国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大业的国内企业、团体和公民个人募集.(3)面向关注中国和世界环境、生态、绿化建设的国际组织和海外企业、团体、有识之士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