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保护黄河的行动、措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6:27:33
人们保护黄河的行动、措施人们保护黄河的行动、措施人们保护黄河的行动、措施四十年来,加固加高了两岸大堤(大堤按1958年实测花园口站22000m3/s设防);建成了三门峡、陆洋(伊河上游)、故县(洛河上

人们保护黄河的行动、措施
人们保护黄河的行动、措施

人们保护黄河的行动、措施
四十年来,加固加高了两岸大堤(大堤按1958年实测花园口站22000m3/s设防);建成了三门峡、陆洋(伊河上游)、故县(洛河上游)和东平湖等水库;兴修了北金堤、北展、南展分滞洪区及沿河护岸护滩工程,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中间分滞”的防洪体系.但是,河底不断加高,大堤质量不均,潜在危险很大;三门峡、东平湖水库因淤积影响和库区移民等原因,蓄洪运用受到限制;北金堤滞洪区(在北金堤与临黄河大堤之间)内有人口150万,耕地16.7万公顷和中原油田85%以上油区,使用时也很困难.因此,黄河的防洪问题仍十分严重.
黄河的治理,近期主要是加强和改善现有防洪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作用.加速郑州铁桥一高村间宽浅游荡性河段的治理,通过控导主流、稳定河势的工程措施,变游荡性河道为流路固定的弯曲河道,是防止产生横河、斜河,确保大堤安全的必要措施.
修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位于三门峡以下130千米处,是黄河干流上最后一个峡谷水库,兴建小浪底工程可以缓解三门峡拦蓄洪水的压力,控制三门峡与小浪底间洪水,小浪底可控制流域面积65万平方千米,按设计计算,小浪底工程可拦沙100亿吨,相应减少下游河道淤积77亿吨(相当于20年的总淤积量),可长期保持有效库容50亿立方米.此外,小浪底工程还可以担负20亿立方米的防凌任务.可基本解除下游凌汛威胁.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水电站总装机156万千瓦,保证电力24—30万千瓦.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蓄清排浑、综台利用为开发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可减轻大堤和三门峡水库的压力,增加下游防洪的安全程度,并减少滞洪区的运用.
通过多种途径减缓黄河下游河床的淤积,逐步变地上河为地下河,是治黄的长远目标.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基本措施,再加以水库拦沙、蓄水调节水沙运行过程及增水冲沙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黄河下游河床变淤为冲,从而实现根治的目标.
相继兴建小浪底、龙门、碛口三个库容在100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估计可使黄河下游河床40—50年内不增加淤积.配合温孟滩、龙门至潼关间的滩地积淤,减淤年限还可延长

四十年来,加固加高了两岸大堤(大堤按1958年实测花园口站22000m3/s设防);建成了三门峡、陆洋(伊河上游)、故县(洛河上游)和东平湖等水库;兴修了北金堤、北展、南展分滞洪区及沿河护岸护滩工程,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中间分滞”的防洪体系。但是,河底不断加高,大堤质量不均,潜在危险很大;三门峡、东平湖水库因淤积影响和库区移民等原因,蓄洪运用受到限制;北金堤滞洪区(在北金堤与临黄河大堤之间)内...

全部展开

四十年来,加固加高了两岸大堤(大堤按1958年实测花园口站22000m3/s设防);建成了三门峡、陆洋(伊河上游)、故县(洛河上游)和东平湖等水库;兴修了北金堤、北展、南展分滞洪区及沿河护岸护滩工程,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中间分滞”的防洪体系。但是,河底不断加高,大堤质量不均,潜在危险很大;三门峡、东平湖水库因淤积影响和库区移民等原因,蓄洪运用受到限制;北金堤滞洪区(在北金堤与临黄河大堤之间)内有人口150万,耕地16.7万公顷和中原油田85%以上油区,使用时也很困难。因此,黄河的防洪问题仍十分严重。
黄河的治理,近期主要是加强和改善现有防洪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作用。加速郑州铁桥一高村间宽浅游荡性河段的治理,通过控导主流、稳定河势的工程措施,变游荡性河道为流路固定的弯曲河道,是防止产生横河、斜河,确保大堤安全的必要措施。
修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位于三门峡以下130千米处,是黄河干流上最后一个峡谷水库,兴建小浪底工程可以缓解三门峡拦蓄洪水的压力,控制三门峡与小浪底间洪水,小浪底可控制流域面积65万平方千米,按设计计算,小浪底工程可拦沙100亿吨,相应减少下游河道淤积77亿吨(相当于20年的总淤积量),可长期保持有效库容50亿立方米。此外,小浪底工程还可以担负20亿立方米的防凌任务。可基本解除下游凌汛威胁。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水电站总装机156万千瓦,保证电力24—30万千瓦。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以防洪(包括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蓄清排浑、综台利用为开发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可减轻大堤和三门峡水库的压力,增加下游防洪的安全程度,并减少滞洪区的运用。
通过多种途径减缓黄河下游河床的淤积,逐步变地上河为地下河,是治黄的长远目标。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基本措施,再加以水库拦沙、蓄水调节水沙运行过程及增水冲沙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黄河下游河床变淤为冲,从而实现根治的目标。

收起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麓;
注入渤海;
干流全长5464公里
;流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全部展开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麓;
注入渤海;
干流全长5464公里
;流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 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 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 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 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 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 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 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由于黄河下游河道 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 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特 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 在流域内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 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 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 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 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收起

采取综合手段控制黄河水污染,确保饮水安全,已成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许多河流水域已变成了废物倾倒的场所,导致了严重的河流水功能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水是一种可循环再生的资源,生态圈中地表水、地下水和空中水的变化构成了水循环的完整周期,一旦这个循环的任何环节受到污染,则整个水循环体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预计的破坏。污染的水必然会对水循环和人类饮水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可以做一...

全部展开

采取综合手段控制黄河水污染,确保饮水安全,已成为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许多河流水域已变成了废物倾倒的场所,导致了严重的河流水功能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水是一种可循环再生的资源,生态圈中地表水、地下水和空中水的变化构成了水循环的完整周期,一旦这个循环的任何环节受到污染,则整个水循环体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难以预计的破坏。污染的水必然会对水循环和人类饮水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在环境中排入某种污染物,则极有可能会在我们的水龙头中也流出相同的污染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讲,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持水源的清洁也是维持黄河健康的基本条件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