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修大运河有什么历史意义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2:12:24
隋朝修大运河有什么历史意义吗隋朝修大运河有什么历史意义吗隋朝修大运河有什么历史意义吗隋朝修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总长五千多里,流经今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五省,沟通

隋朝修大运河有什么历史意义吗
隋朝修大运河有什么历史意义吗

隋朝修大运河有什么历史意义吗
隋朝修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总长五千多里,流经今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五省,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和钱塘江等水系.这样,隋代的水上交通以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盆地,北抵河北平原,经淮河,越长扛,南抵太湖、钱塘江流域,把华北、江南和京城所在地的关中地区联在一起,形成全国的运河网.
  若从京城长安出发,坐船可经广通渠至潼关入黄河,顺水而下,经沁口北上永济渠抵涿郡,又可走通济渠,经山阳渎,过长江,顺江南运河到杭州.以这几条运河为骨干,还可通过若干支流前往全国许多地方.这种四通八达的运河网,对巩固我国的统一,促进南北的文化和物资交流,开发南方,支援北方等都有深远的意义.运河通航,“自是天下利于转输”②[注:《通典·食货·运漕》卷一七七],运漕商旅,往来不绝.江浙一带加快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财赋集中地区,运河两岸的城市迅速繁荣起来,京口(今镇江)、江都(今扬州)和浚仪(今开封)等都很快成为当时著名的商业都会.江南的丝绸、铜器,海产,四川的布匹.西湖的稻米杂货,广东的金银,犀角,象牙等等,源源不断地输往首都长安和北方的涿郡.
  隋代大运河地形复杂,开凿任务相当艰巨,当时封建压迫非常残酷,劳动工具简陋,可是运河的建设速度却很快,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精神,也说明当时我国水利工程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
  大运河是我国隋代人民用血汗和生命建成的.大业元年(公元六零五年)凿通济渠时,“役丁死者什四五.”①[注:《资治通鉴·隋纪五》卷一八零]大业四年(公元六零八年)征河北诸军一百多万开永济渠,丁男不够,就抓女工上河.据《开河记》描述,朝廷还规定每五户出一人参加供应食物等准备工作;河工在五万名监工下日夜劳动,稍有差错,即受到“枷项笞背”,弄得许多人家卖儿卖女、家破人亡.大运河凿成的当年,隋炀帝巡游南北,自洛阳出发,经开凿的漕渠出洛口进黄河,再经通济渠、山阳渎到江都.大业七年(公元六一一年),“帝自江都行幸涿郡,御龙舟,渡河入永济渠”.①[注:《资治通鉴·隋纪五》卷一八零.]事先他派人到江南采伐巨木造龙舟彩船数万,龙舟上下四层,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余丈.到江都时,拉船的人达八万之多,所带宫妃随从也不下十万之众,“舳舻相接二百余里.”所需消耗,均归沿途痛苦俄高层各县供给②[注:隋书·食货志》卷二四].五百里内的州县老百姓都要进献山珍海味③[注:《资治通鉴·隋纪五》卷一八零],许多州县的农民被迫提前预交几年的租税.
  马克思说:“人类始终只能提出自己能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能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隋代大运河的兴建,正是这样,决不是什么单纯的隋炀帝杨广想要游山玩水的个人意志的产物.
  如前所述,从春秋到南北朝,我国人工运河系统已具雏形.隋代初期,京师仓廪尚虚,关中也出现“地少而人众,衣食不给”④[注:《隋书·食货志》卷二四]的现象.当时的供应主要仰仗河北、河南,山西和山东.但运输十分困难.为了改善交通,隋文帝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遣仓部侍郎韦瓒,向蒲陕以东,募人能于洛阳运米四十石,经砥柱之险,达于常平者,免其征戍.”⑤[注:《隋书·食货志》卷二四]但渭水漕运险阻,没有解决问题.这是迫使隋朝统治者下决心开凿运河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江南已是“地广野丰”,物产日增.为了进一步扩大关中的供应来源,把江南富裕的物产源源运进长安,开凿运河势在必行.
  隋文帝于公元五八九年灭南陈,实现全国大统一后,江南的割据势力仍霸地为王,继续对抗中央,形势仍然动荡不安.为了有效地防范和镇压南方的反抗,隋朝统治者亦有必要兴建运河.这是大运河开凿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隋代强大的物质基础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使以上这种需要成,为可能.隋文帝晚年时,全国已呈现出盛世景象,“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①[注:《隋书·食货志》卷二四].如前所述,当时也逐渐形成了一批有才能的技术队伍,如宇文恺、苏孝慈和元寿等人.隋炀帝就是凭借着这些条件,经过精心的筹划和组织,终于使可能变成现实,建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沟通全国的运河网.
  综上所述,大运河兴建于隋代,主要是我国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统一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