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和梅花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1 18:46:05
腊梅和梅花它们有什么区别吗?腊梅和梅花它们有什么区别吗?腊梅和梅花它们有什么区别吗?首先梅花和腊梅为分属不同科的植物,早在清初出版的《花镜》中记载有:“蜡梅俗称腊梅,一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

腊梅和梅花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腊梅和梅花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腊梅和梅花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首先梅花和腊梅为分属不同科的植物,早在清初出版的《花镜》中记载有:“蜡梅俗称腊梅,一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蜡,且腊月开放,故有其名.”二者分别叙述如下.
  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少有灌木.高可达5一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短,具腺.花梗短,1一2朵右生于1、2年生枝梢,萼筒钟状,有红,暗红及绿色等.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红色,花芽为落叶果树中萌发最早的一种,多在早春1一2月花先于叶开放,会散发出一缕缕清香. 核果近圆球形,黄色或带绿色,5-6月成熟.
  梅花原产于我国,主要以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栽培为盛.喜温暖而稍湿润的气候,宜在阳光充足、通风凉爽处生长,其性畏涝,能耐旱.
  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木,尤以风韵美著称,每当冬末春初,疏花点点,清香远溢,在中国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梅花、梅果可入药,梅花冲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称,可加工成各式干果,不胜枚举.梅是我国的特产.她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 地.大约6000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3000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脯梅”、“元梅”已有2150年的历史.公元前2世纪引种到了朝鲜,8世纪便引种到了日本.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也有有志之士在栽培研究.连欧美的友人也开始接受梅花精神,盛赞蜡梅的香味是“冬天的甜蜜”.
  属于蜡梅科蜡梅属植物,为落叶灌木,高2~4米.枝、茎方形,棕红色,有椭圆形突出的皮孔.芽有多数
  覆瓦状的鳞片.叶对生,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或宽楔形,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全缘.花先叶开放,芳香,直径约2.5厘米.花被多片,蜡质,半透明;花托椭圆形,长约4厘米,果时半木质化,呈蒴果状,宿存,外被绢丝状毛,内含数个瘦果,每果一枚种子.花期12月到次年2月,果期次年6~9月.
  蜡梅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各地均有栽培,秦岭地区及湖北有野生.栽培品种较多,据赵天榜《中国蜡梅》一书所载:蜡梅有4个品种群,12个品种型 165个品种.它们中间有纯黄色、金黄色、淡黄色、墨黄色、紫黄色,也有银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黄白色,花蕊有红、紫、洁白筹.其中最佳者为河南鄢陵县所产的鄢陵蜡梅,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誉.代表品种有‘素心蜡梅’:《鄢陵文献志》称‘鄢陵素心蜡梅’,其心洁白,浓香馥郁.因其花开时不全张开且张口向下,似“金钟吊挂”,故又名金钟梅.
  蜡梅是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蜡梅文化.唐代诗人李商隐称蜡梅为寒梅,有“知访寒梅过野塘”句.《姚氏残语》又称蜡梅为寒客.蜡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特别是虎蹄梅,农历十月即放花,故人称早梅.蜡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花开之时枝干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蜡梅花开之日多是瑞雪飞扬,欲赏蜡梅,待雪后,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
  又因蜡梅花入冬初放,冬尽而结实 伴着冬天,故又名冬梅.
  由于蜡梅其独特的个性,是冬季观花的最佳树种,也是城市美化、香化、净化空气的首选树种之一.同时,由于蜡梅根系发达,生长适随性及根部萌蘖力强,也是进行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它可作为丛生花灌木为街道绿化所用,也可以培育成小乔木作为行道树种,既可在公园的假山、湖畔群植或者片植形成梅山、梅园、梅圃等大型景观,也可以在视野宽阔的草坪板块中点缀、孤植形成小品.它不仅可以在庭园中露地栽植,显得自然洒脱,也可以增育成造型盆景,获得巧夺天工的意境,还可以折剪一枝作插花.
  蜡梅除了其观赏价值外,在古代就有作菜肴或点心的历史.以花卉入馔,多出于保健去病、益寿延年的目的.何国珍编著的《花卉入肴菜谱》就列有蜡梅豆腐汤、蜡梅玻璃鸡片等花馔品种.其花还可有其它食用方法,如花风干后加入茶叶,可制成蜡梅花茶,或直接用花数朵,冲入开水代茶,有浓郁香气,并有缓解咳喘之效.花还可做菜配料,如在烧鱼、虾仁、豆腐时或做汤时放入,味美气香.
  蜡梅花含挥发油,油中有龙脑、桉油精、芳樟醇、洋蜡梅碱、异洋蜡梅碱、蜡梅甙、a-胡萝卜素、亚油酸、油酸等化学成分,叶中含蜡梅碱、洋蜡梅碱、异洋蜡梅碱;鲜叶含氰氢酸.种子含脂肪油、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等成分.并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如花蕾:性温,味甘、微苦.解暑生津,开胃散郁,通乳润燥,止咳.主治暑热头晕,呕吐,气郁胃闷,麻疹,百日咳,烫伤,火伤,中耳炎等.根及茎,辛,温.祛风理气,活血解毒.主治哮喘,劳伤咳嗽,胃痛,腹痛,风湿痒痛,疗疮肿毒,跌打创伤等.外用适量,研末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