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主要人物形象结合事例分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7:13:36
《骆驼祥子》主要人物形象结合事例分析
《骆驼祥子》主要人物形象结合事例分析
《骆驼祥子》主要人物形象结合事例分析
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堕落的故事,无情地批判了那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主题思想.《骆驼祥子》问世后,被译成十几个国家的文字,产生很大影响.
故事梗概:
祥子本来生活在农村,18岁时,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便跑到北平城来赚钱谋生.他既年轻又有力气,不吸烟赌钱.他认定拉车是最好挣钱的活儿.他咬牙苦干了3年,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买了一辆新车.他激动得几乎要哭出来.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他幻想着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能开车厂了.
祥子每天放胆地跑,对于什么时候出车也不大考虑,兵荒马乱的时候,他照样出去拉车.有一天,仅仅只是为了多赚一点儿钱,他竟然冒险把车拉到了清华,结果在抄便道的途中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过去,给大兵们干活,连车都给兵营收了.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灭了. 后来大兵吃了败仗,夜里祥子趁乱混出了军营,并且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3匹骆驼.天亮时,以35块大洋把3匹骆驼卖给了一个老头儿.从此,他就得了一个外号,叫“骆驼祥子”.回城的路上,祥子突然病倒了,等祥子病好后,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只有一个37岁的女儿叫虎妞.虎妞长得虎头虎脑,像个男人一样.刘四爷很喜欢祥子的勤快,虎妞更喜爱这个傻大个儿的憨厚可靠.祥子把30元钱交给刘四爷保管,希望攒满后再买一辆车.
祥子没有轻易忘记自己的车被抢的事.他恨不得马上就能买上一辆新车.为此,他不惜和别人抢生意.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受了气,只待了四天就离开了杨家.心事重重的祥子回到车厂已经是晚上11点多,被虎妞几杯酒引诱,便和她睡在一起了.醒后的祥子感到羞愧,并且觉得有点危险.他决定离开人和车厂,跟刘四爷一刀两断.
于是祥子去了之前的拉车主曹先生家去拉车,曹先生也对他很好.一天,虎妞告诉祥子她怀孕了,祥子非常吃惊,虎妞把祥子存在刘四爷那里的30元钱还给他,并要求他腊月二十七给刘四爷拜寿,讨老头子喜欢,再设法让刘四爷招他为女婿.
祥子在街上拉车时,遇到了老马,他没钱给孙子买包子,不能让孙子饿肚子,于是祥子便买了几个包子给了老马,老马对他很感激.老马感叹,一辈子做车夫就是死路一条,穷人活该死,再要强也没用.
祭灶那天晚上,铺户与人家开始祭灶.大约9点,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一个侦探骑自行车尾随他们.曹先生吩咐祥子把车拉到他好朋友左先生家,又叫祥子坐汽车回家把太太少爷送出来.祥子刚到曹宅,便被孙侦探抓住,孙侦探是当初抓祥子的乱兵排长,他骗走了祥子所有的钱,使祥子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不久,曹先生一家离开了北平.第二天祥子只得回到人和车厂.
刘四爷的生日很热闹,由于心里不痛快,他指桑骂槐,把不满倾泻在祥子和虎妞身上,于是虎妞忍不住生气,告诉刘四爷她怀孕了,孩子是祥子的.他不愿把女儿嫁给祥子,害怕祥子继承他的产业,要祥子滚蛋.虎妞并不买父亲的账,和祥子在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子成了亲.祥子坚决要出去拉车.虎妞拗不过他,只得同意.如今的“人和车厂”已变为“仁和车厂”.刘四爷把一部分车卖出去,剩下的全倒给了一家车主,自己享福去了.虎妞给祥子100元钱,买下了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怀孕的虎妞不爱活动、爱吃零食,导致胎儿过大,结果难产死去.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逼迫卖掉了车,祥子的努力全白做了.
邻居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表示愿意跟他一起过日子.祥子从内心喜欢小福子,但又苦于无力养活他们全家.只好狠心离开并许下承诺.并去曹先生家应允拉包月,谁知回去到四合院却见不到小福子,后来得知去了白房子.
堕落之后 他要让那些恶心人都死,而祥子得要强的活着,他的生命再次燃起了希望.他又重新找到了曹府,曹先生答应祥子还拉包月,而且愿意把小福子也一并接来.祥子觉得生命又有了希望,他又从死里活了过来.可是四合院却见不到小福子,通过问别人祥子得知小福子去了白房子,因此便去找她,谁知小福子因为折腾过度,上吊自杀了.因此祥子开始堕落,抽烟,耍坏,犯懒,对车也不再爱惜.刮风下雨他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一歇就是两三天.在巡警眼中,祥子是头等的“刺儿头”.
一次拉车,祥子又碰到了刘四爷,刘四爷问祥子女儿的下落,祥子说死了,也没告诉他虎妞埋在哪里就这么甩头走了.对刘四爷出过这口恶气,祥子的心又有了气息.
他所有的希望都破灭,再也没有了生活的希望,不能要强就只有使劲堕落.祥子为了赚钱用了所有阴狠坏的招,最终他举报出卖了阮明,成为一个小人.祥子也不再拉车,什么来钱快他干什么,甚至出卖曹先生.祥子他吃喝嫖赌,渐渐成为一个堕落,无耻,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在祥子心里,什么事都是“那么回事”,有便宜他不能不占.祥子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是老舍自己最钟爱的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他在国外时,阅读了大量西欧文学名著,开始了小说创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幽默中含有讽刺,颇近似于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笔致,但夸张有时略嫌失度,几乎跌入油滑.然而,对于老舍来说,初期的创作是不可缺少的练笔,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创作渐趋成熟,于1930年创作了短篇小说《赶集》、《樱海集》等.终于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典型代表作《骆驼祥子》.
年轻时的老舍
老舍的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写了在底层生活者的悲惨生活,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洁青、洁予、非我、鸿来等.老舍是一代“语言大师”,有超强的语言写作能力,尤其善用北京话,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形成一种通俗有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自192
《骆驼祥子》
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做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25年, 老舍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问世,作品取材于老舍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的经历.小说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乱,在艺术上表现出幽默的艺术风格.
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
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
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
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
编辑本段内容赏析整体解读 总体框架: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了.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作品主题
主要讲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本文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更体现了人是随环境变换而改变的动物,可谓是最不堪一击的.人性的丑恶在此暴露无遗.老舍无情的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小说概括及中心思想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人物形象概括 祥子--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虎妞--泼辣而且有些心理变态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厂管理的井井有条.
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曹先生--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教祥子学放账,她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
小马儿的祖父--他是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离死亡只差一步.
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是祥子喜欢的人,但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一步步走向毁灭.
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
人物性格变化
祥子:(起初)憨厚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虎妞:心计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心理有些变态),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
小说主题 社会层面:通常认为这部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祥子的悲剧中主要体现社会批判包括国民性批判的内涵;文明与人性关系的层面: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含有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老舍试图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城市中的人性的污浊,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的伤害深深忧虑.老舍这类探索现代文明病源的作品,在30年代是很独特的.
小说影响:
《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长篇《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贡献.
相关评论:
《骆驼祥子》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命运之一.
《骆驼祥子》一书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骆驼祥子》最初发表于《宇宙风》杂志1936年,1955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新的单行本,舍曾做了删改,删去了旧版第二十三章的后半部分与第二十四章的全部.八十年代出版的《老舍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则又恢复了旧版原貌.
《骆驼祥子》中一句“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不仅生动地写出了社会下层在经过了无尽的悲痛后,把对于社会的不公的愤恨,转嫁于金钱之上.其实,罪恶的不是金钱,而是不健康的心灵.也正是这种扭曲的愤世嫉俗刻画出社会的悲哀,人性的悲哀,组成了一幕社会的悲剧!
语言成就:
第一,老舍以自己当时生活环境,所见所闻及遭遇,真实地写一个劳动者-人力车夫坎坷悲惨的生活,这样令当时的读者有深刻的感受及有切身处地的感觉.另外,同是生活在坎坷悲惨生活的读者看了后可以感受到有人明白他们的遭遇,知道如何面对他们的不幸.
第二,老舍真真实实地,赤裸裸地,没有一点扭曲,没有一点修饰地写这个人力车夫而将当时中国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者的种种剥削及压迫完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样可令看了这书的政府官员了解劳动者可怜的生活,从而改善中国黑暗的旧社会对他们种种的伤害.另外,其他阶层的读者看了后可了解劳动者的可怜生活,从而帮助他们面对各种困难.
第三,老舍用北京地道白话文写这本书.这样看《骆驼祥子》的读者阶层便会广阔一些.而且那些语文水平不高的市民便不会因语文的障碍而影响不能看懂老舍所表达的.
老舍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对中国白话文学的语言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老舍自幼生活在北京的杂院,也喜欢北京的地方戏曲和曲艺,对北京话十分熟悉,这是他在创作中大量融入北京地方口语的良好根基.他曾经说:“有人批评我,说我的文学缺乏书生气,太俗,太贫,近于车夫走卒的俗鄙;我一点不以为耻!”但老舍在创作中并不是全原始地运用北京方言,而是经过了自己的提炼和加工.可以说,这种锻炼语言的功夫贯穿老舍的毕生创作.《骆驼祥子》是老舍语言艺术成熟期的作品,他的语言既保留了民间口语的活泼生动,又具有艺术语言的简洁明快、精警醇厚.洋溢评价为“没有学生腔的苍白,没有戏台语的做作,没有欧化式的冗长,一切是那样平易、自然、纯净”.这样的语言可雅可俗,在《骆驼祥子》中老舍用这样的语言写市民社会各色人等,极富生活情趣;写祥子经历的暴雨烈日,写北海的夜晚,极尽铺排之笔力,情景交融,富有质感.
祥子的悲剧 祥子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他的“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善良愿望的最终破灭,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军阀的乱兵、反动政府的侦探、车行老板的强取豪夺,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的产物,而生存权利的最终被剥夺,则是下层劳动者无法规避的历史命运.
祥子的悲剧又是一个精神悲剧,小说立意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从城市下层劳动者的性格与精神弱点中去探索其悲剧命运的内在原因.首先,祥子的生活理想及其为实现这一理想的行为方式,带有深刻的个体劳动者的思想印记.他对个人的力量、年龄及勤劳忍苦品质的自信,使他无法凭借个人的奋斗无法与强大的社会黑暗势力抗衡这一生活真理.只能成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其次,祥子的悲剧性格,善良诚实与现实的压迫,使他无法摆脱与虎妞的婚姻锁链,他的软弱无力决定了他“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祥子的悲剧被深深地植于市民文化的土壤中,他的带着小生产者印痕的人生理想,他不敢正视现实的盲目自信,在一切努力都失败后,他向命运屈服乃至苟且堕落.从深处看,恰恰源于他身上具有的文化根性.祥子虽然从农村走入都市,但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生准则及价值观念,依然同传统的农业文化根连枝接,最初表现在他身上的传统美德,如善良、勤劳、侠义、朴实等,以及狭隘、自私、愚昧等负面因素,都是传统农业文化的产物.从最初不敢正视现实的盲目自信,到一切努力都失败以后,又向命运屈服,正是传统文化性格中负面因素不断扩大、恶化的结果.
祥子的悲剧还打上了半殖民地畸形发展的都市现代文明的烙印.这种畸形发展的现代都市文化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伴随祥子的人生历程,也在不断地腐蚀着祥子的灵魂.
老舍通过祥子悲剧的描写,完成着他的双重文化批判:既有现代理性审视传统文化,又从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立场出发,批判都市现代文化的弊端.这样,祥子的悲剧性的刻画便被纳入了老舍小说整体的文化批判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