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20则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4:23:12
论语20则翻译
论语20则翻译
论语20则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在上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在上者,而喜好悖逆争斗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