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印度人口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9:42:14
形成印度人口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形成印度人口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形成印度人口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印度人口的高速度增长从古到今,印度一直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总数仅次于我国,长期居世界第二位,而其人口密

形成印度人口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形成印度人口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形成印度人口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印度人口的高速度增长
从古到今,印度一直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总数仅次于我国,长期居世界第二位,而其人口密度又大大超过我国.公元1550年前后,印度人口首次达到1亿.1871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为2.07亿,1921年为2.49亿.总的看来,这几百年内印度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550年~1870年间的年平均递增率仅2.3‰,1871~1921年间亦仅3.7‰.究其原因,很重要的就是在英国入侵印度的背景下,社会动乱,粮食匮乏,疾病流行;如1770~1772年的大饥荒中就饿死800~1000万人,1905年因鼠疫死亡130万人,1918年流感的大爆发又夺去了1500万人的生命.
从本世纪20年代起,印度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社会经济环境有一定改善,人口增长速度显著加快,1921~1951年间的年平均递增率达到12.3‰,为中速增长期.而后即进入了高速增长期,1951~1991年间的年平均递增率竟高达22.3‰.这40年里,我国人口增长1.05倍,印度则达到1.41倍.
造成印度人口高速度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出生率持续偏高,而死亡率则有所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印度的出生率长期保持在46~49‰之间,40~60年代波动于41%上下,迄1991年亦仅降至31‰,仍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究其原因,首先是生产力水平低,小农经济仍占有很大比重,它直接刺激着农民的生育意愿.这种情况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基本类似.此外,印度是高出生率还有其特殊的背景,一是宗教的强烈影响,无论印度教还是伊斯兰教,都是鼓励生育的.二是印度存在着森严的种姓制度,全国计有3万多个种姓和亚种姓,这些种姓往往是内部通婚的封闭式社会集团,为有助于生存竞争,亦对人口增殖持鼓励态度.在上述种种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影响下,印度历来早婚多产成习,婚龄之早,在世界上亦属少见,如1971年女子的初婚年龄仅17.1岁(1931年仅12.7岁),这必然增大了总和生育率(预期的育龄妇女毕生生育子女数),至1991年仍高达3.9,比我国大约超出0.8倍.
高出生率致使印度人口十分年轻,15岁的少年儿童即占人口总数的36%.由此可以预计,印度的生育高峰还将再延续一个较长时期.
印度人口死亡率近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明显的下降势头,40年代尚高达27‰,1991年已降至10‰,表明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在殖民地时期,印度饥谨频仍.往往酿成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人饿死的惨剧;而独立后,尽管营养不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但过去那样的大饥荒没有再重演过.此外,随着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疾病死亡率也大幅度下降.然而,目前印度的人口死亡率仍偏高,其中婴儿死亡率1991年为91‰,即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75‰的平均值,其平均期望寿命也偏低(比我国低11岁以上),还有着很大的改进余地.这一点对未来的人口增长速度很有影响.
目前,印度是世界上每年出生人数最多,死亡人数最多以及自然增长人数最多的国家,尽管它的总人口尚不足我国的3/4.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印度的人口将在21世纪中叶赶上并超过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1世纪末,当印度人口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时,其总数至少将达18.6亿,比现在增长1.2倍.
人口压力的具体表现
印度自独立以来在社会经济领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同其他多数国家相比,发展速度不算快.再加上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人口压力是十分沉重的.其具体表现如下:
(1)人均收入增长缓慢 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如1965~1989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l.6倍,但人口也增多了69%,因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增加了53%.印度迄今仍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人口增长过快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经验表明,在印度这样每年人口增长2.l%的发展中国家里,新投入资本的2/3要用来供养新出生的人口,以便维持原来的人均收人水平,只有剩下的1/3才能用于提高收入;而在每年人口增长不到1%的国家里,后一部分可多达3/4.
由于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多年来印度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改善不大,按其本国的统计,60年代初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数39%,70年代初占45%,80年代初又增至50%.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发展速度,下个世纪初上述比重将升至80%.
(2)消费多,积累少,致使生产力发展不快印度人均消费水平虽然很低,但由于人多,消费总量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很高的,这就必然减少积累,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如80年代印度平均每年新增1530万人,仅仅为满足其最低需求,每年就要增加300万吨粮食和2亿米纺织品的消费量,还要增加大量的学校和教师,在住房、医疗、交通、娱乐等方面也需要大量投资.结果政府每年预算的大部分都只能用于非生产性开支,用于发展生产的只占一小部分.印度学者指出,过去的30年内人口增长速度若降低一半,国家仅在住房和教育这两个方面节省的开支就可以建设近30座年产百万吨的大型钢铁厂.
人口增长过快在食品供应上压力尤其显著.1960~1990年间印度食品产量增长1.39倍,但人均占有量只增加了不到四分之一,加上生产的波动和分配上的不均,粮食问题的严重性始终没有得到明显的减缓.虽然累计进口了1亿多吨粮食,消费水平仍然很低.近20年来每人每天平均摄入的热量始终比生理需求量低4~6%,始终有40%左右的人口处于半饥饿状态.随着今后人口的继续膨胀,解决粮食问题的前景确是不容乐观的.
(3)人口的经济结构一直没有明显变化,失业问题十分严重 自本世纪初期以来,印度的经济活动人口中从事农业的始终占70%左右,迄今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在世界上还是少见的.究其原因很重要的就是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了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致使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无法向其他经济部门转移.由于劳动力的大量过剩,结果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1951~1980年间官方统计的失业人数就猛增了46倍,此外还有更多的人经常处于半失业状态.目前,过去二三十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儿童已经或即将大批进入劳动市场,问题看来还要进一步趋于严重化.
印度政府在人口问题上采取的对策 印度作为世界上第二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上又十分贫穷落后,人口压力早已有目共睹了.对此,印度政府也是有所认识的,例如在1956年拟定的第2个五年计划就曾明确指出:"在印度这样的条件下,人口的高增长率必然对经济发展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在实践上,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这项工作在一段很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显著的成效.
造成印度人口膨胀迟迟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印度政府对于控制人口缺乏有力的措施,仅仅把它作为一项与医疗卫生事业有关的工作,而没有作为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对待.
其次,是政府低估了人口的增长潜力以及控制人口增长的困难,按照官方的计划推算,1951~1981年间的人口增长幅度仅为45%,实际上却高达90%,整整超出了1倍,以致历次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都落空了.
第三,由于历史的、经济的、社会的种种原因,在印度各个阶层中对于控制人口存在着巨大的阻力,禁止童婚的法令因此迟迟未能通过.1949年和1976年印度先后把女子的法定最低婚龄规定为15岁和18岁,但远未得到普遍的遵守,在农村尤其是这佯.7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对节制生育采取了某些硬性措施,结果酿成一场轩然大波,甚至成为导致政权更迭的一个因素.
由于多年的提倡,以及客观人口压力的驱使,进入80年代以来,印度控制人口的工作已经取得了某些成果,已婚妇女的避孕和节育率由1970年的12%提高到1991年的49%,就说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死亡率与出生率大体同步下降,故自然增长率降幅甚小.可以预计,今后的印度人口增长将趋于减缓,但变化一时不会很大.而官方在70年代提出的控制目标,即到本世纪末进入零增长阶段,看来注定要落空了,因为1991年的实际增长率仍然在20‰以上.